热管理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86492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00:0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上连通有低温散热器、换热器、电池换热回路和高压换热回路;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其中两个阀口和所述第一控制阀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另外两个阀口和乘员舱回路连通,所述换热器和/或所述乘员舱回路选择性地与空调系统换热;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阀选择性地连通所述低温散热器、换热器、电池换热回路、高压换热回路和乘员舱回路中的一个或多个。通过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来实现低温散热器、换热器、电池换热回路、高压换热回路和乘员舱回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相互连通,从而可以有效地利用热管理系统产生的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管理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1、热管理架构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中的关键一环,它关乎着电池包性能、车辆能耗以及乘客舒适度,是提升电动汽车综合性能的重要途径。

2、热管理架构,简单来说,就是电动车内部热量的控制系统,它涉及到电池包热管理、驱动电机冷却、空调系统以及乘客舱温度调节等多个子系统。在电动汽车中,由于电池包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电池包的性能和寿命又与温度密切相关,因此,高效、智能的热管理架构显得至关重要。

3、相关技术中,热管理策略与车辆实际行驶工况相关性差,使得车辆存在行驶能耗高、行驶经济性差的问题,因此热管理架构存在巨大的性能优化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热管理系统,通过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来实现低温散热器、换热器、电池换热回路、高压换热回路和乘员舱回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相互连通,从而可以有效地利用热管理系统产生的热量。

2、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上连通有低温散热器、换热器、电池换热回路和高压换热回路;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其中两个阀口和所述第一控制阀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另外两个阀口和乘员舱回路连通,所述换热器和/或所述乘员舱回路选择性地与空调系统换热;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阀选择性地连通所述低温散热器、换热器、电池换热回路、高压换热回路和乘员舱回路中的一个或多个。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通过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来实现低温散热器、换热器、电池换热回路、高压换热回路和乘员舱回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相互连通,即,可以将高压换热回路或电池换热回路或乘员舱回路产生的热量运输至其余回路或器件内,从而可以有效地利用热管理系统产生的热量。

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阀包括: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分别与所述高压换热回路的两端连通;以及,所述第一控制阀包括: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分别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两端连通;以及,所述第一控制阀包括:第五阀口和第六阀口,所述第五阀口和所述第六阀口分别与所述换热器的两端连通;以及,所述第一控制阀包括:第七阀口和第八阀口,所述第七阀口和所述第八阀口分别与所述电池换热回路的两端连通;以及,所述第一控制阀包括:第九阀口和第十阀口,所述第九阀口和所述第十阀口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两个阀口连通。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阀包括:第十一阀口和第十二阀口,所述第十一阀口和所述第十二阀口分别与所述第九阀口和所述第十阀口连通;以及,所述第二控制阀包括:第十三阀口和第十四阀口,所述第十三阀口和所述第十四阀口分别与所述乘员舱回路的两端连通;其中,所述第十一阀口、所述第十二阀口、所述第十三阀口和所述第十四阀口中任意两个阀口相互连通。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乘员舱回路包括:第一水泵、冷凝器、暖风芯体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水泵、所述冷凝器、所述暖风芯体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相互串联设置,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另外两个阀口和所述暖风芯体串联,所述空调系统的冷媒流经所述冷凝器。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乘员舱回路还包括:第一电加热器,所述第一电加热器设置于所述暖风芯体和所述冷凝器之间。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高压换热回路包括:第二水泵、高压器件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水泵、所述高压器件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相互串联设置,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其中两个端口和所述高压器件串联。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高压换热回路还包括:第二电加热器,所述第二电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换热回路包括:第三水泵、电池包和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相互串联设置,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另外两个端口和所述电池包串联。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溢水罐、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其中,所述溢水罐和所述低温散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水支路,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溢水支路;以及,所述溢水罐和所述乘员舱回路之间设置有第二溢水支路,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溢水支路;以及,所述溢水罐和所述电池换热回路之间设置有第三溢水支路。

12、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热管理系统。

1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包括: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分别与所述高压换热回路的两端连通;以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阀包括:第十一阀口和第十二阀口,所述第十一阀口和所述第十二阀口分别与所述第九阀口和所述第十阀口连通;以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舱回路包括:第一水泵、冷凝器、暖风芯体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水泵、所述冷凝器、所述暖风芯体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相互串联设置,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另外两个阀口和所述暖风芯体串联,所述空调系统的冷媒流经所述冷凝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舱回路还包括:第一电加热器,所述第一电加热器设置于所述暖风芯体和所述冷凝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换热回路包括:第二水泵、高压器件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水泵、所述高压器件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相互串联设置,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其中两个端口和所述高压器件串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换热回路还包括:第二电加热器,所述第二电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换热回路包括:第三水泵、电池包和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相互串联设置,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另外两个端口和所述电池包串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水罐、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其中,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包括: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分别与所述高压换热回路的两端连通;以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阀包括:第十一阀口和第十二阀口,所述第十一阀口和所述第十二阀口分别与所述第九阀口和所述第十阀口连通;以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舱回路包括:第一水泵、冷凝器、暖风芯体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水泵、所述冷凝器、所述暖风芯体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相互串联设置,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另外两个阀口和所述暖风芯体串联,所述空调系统的冷媒流经所述冷凝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舱回路还包括:第一电加热器,所述第一电加热器设置于所述暖风芯体和所述冷凝器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大力秦汉丁国峰赵金成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