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流组件和节流制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6222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00:06
本技术提供一种节流组件和节流制冷器,包括节流底座以及节流盖板,所述节流底座形成有第一流道,所述节流盖板与所述节流底座连接,所述节流盖板上还形成有节流孔,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节流孔连通,所述节流盖板封堵所述第一流道的端口,且所述第一流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节流孔的截面积。本技术可避免节流孔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与低温工程及红外,特别涉及一种节流组件和节流制冷器


技术介绍

1、节流制冷器以其结构紧凑、快速制冷、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红外制冷探、低温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参考图1和图2,图1是现有技术中节流组件的剖视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节流组件的俯视图,现有技术中节流组件包括用于与内冷指连接的内冷盘110,以及与所述内冷盘110连接的节流盖板120,所述节流盖板120上形成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流道121、节流孔122和第二流道123,其中,所述第一流道121和所述第二流道123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节流孔122的截面积。然而,这种节流组件中的第一流道121、第二流道123和节流孔122均在节流盖板120上成型,因此,当节流盖板120和内冷盘110焊接后,可供气体流通的孔的最小截面为节流孔122的截面。在节流制冷器零部件及装配工艺过程容易引入杂质,在制作节流孔122之前由于第一流道121和第二流道123无法连通,导致杂质无法清理干净,产品工作过程中杂质随气流冲击至节流孔122处,当节流孔122径小于杂质直径时,容易发生堵塞情况,导致产品失效。

2、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节流组件和节流制冷器进行改进,以避免节流孔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流组件和节流制冷器,以解决现有的节流组件和节流制冷器的节流孔容易堵塞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节流组件,包括节流底座以及节流盖板,所述节流底座形成有第一流道,所述节流盖板与所述节流底座连接,所述节流盖板上还形成有节流孔,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节流孔连通,所述节流盖板封堵所述第一流道的端口,且所述第一流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节流孔的截面积。

3、可选的,所述节流盖板形成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所述节流孔和所述第二流道依次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节流孔的截面积。

4、可选的,所述节流底座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节流盖板限位于所述限位槽中。

5、可选的,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口段和出口段,所述进口段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出口段的截面积。

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节流制冷器,包括换热器组件,以及与所述换热器组件连接的上述的节流组件。

7、可选的,还包括内冷指和内冷盘,所述内冷指套设于所述换热器组件外,所述内冷盘设置在所述内冷指上,所述节流底座与所述内冷盘连接。

8、可选的,还包括进气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预冷换热管、制冷换热管和汇流节流管,所述进气组件分两路分别与所述预冷换热管和所述制冷换热管的的入口连接,所述预冷换热管的出口与所述汇流节流管的入口连接,所述汇流节流管上开设有正对于所述内冷盘的预冷节流孔,所述制冷换热管的出口与所述节流底座的第一流道连接。

9、可选的,所述节流底座上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内冷盘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和所述环形凸起相配合。

10、可选的,所述节流底座与所述内冷盘通过真空钎焊连接在一起,所述节流盖板与所述内冷盘通过激光焊接连接在一起。

11、可选的,还包括进气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制冷换热管,所述进气组件与所述制冷换热管的的入口连接,所述制冷换热管的的出口与所述节流底座的第一流道连接。

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节流组件和节流制冷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由于所述节流孔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流道的截面积因此,所述节流孔处可形成节流制冷;由于所述第一流道形成在所述节流底座上,所述节流盖板封堵所述第一流道的端口,因此,在将节流盖板设置在节流底座上之前,可先通过流经第一流道的高压气体对节流制冷器内的管道进行冲洗,以保证整个气路内无大于节流孔的杂质残留,避免制冷器因节流孔堵塞而失效,可提高可靠性,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再将节流盖板设置在节流底座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节流底座以及节流盖板,所述节流底座形成有第一流道,所述节流盖板与所述节流底座连接,所述节流盖板上还形成有节流孔,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节流孔连通,所述节流盖板封堵所述第一流道的端口,且所述第一流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节流孔的截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盖板形成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所述节流孔和所述第二流道依次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节流孔的截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底座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节流盖板限位于所述限位槽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口段和出口段,所述进口段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出口段的截面积。

5.一种节流制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组件,以及与所述换热器组件连接的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节流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流制冷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冷指和内冷盘,所述内冷指套设于所述换热器组件外,所述内冷盘设置在所述内冷指上,所述节流底座与所述内冷盘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流制冷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预冷换热管、制冷换热管和汇流节流管,所述进气组件分两路分别与所述预冷换热管和所述制冷换热管的入口连接,所述预冷换热管的出口与所述汇流节流管的入口连接,所述汇流节流管上开设有正对于所述内冷盘的预冷节流孔,所述制冷换热管的出口与所述节流底座的第一流道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流制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底座上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内冷盘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和所述环形凸起相配合。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流制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底座与所述内冷盘通过真空钎焊连接在一起,所述节流盖板与所述内冷盘通过激光焊接连接在一起。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流制冷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组件,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节流底座以及节流盖板,所述节流底座形成有第一流道,所述节流盖板与所述节流底座连接,所述节流盖板上还形成有节流孔,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节流孔连通,所述节流盖板封堵所述第一流道的端口,且所述第一流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节流孔的截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盖板形成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所述节流孔和所述第二流道依次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节流孔的截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底座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节流盖板限位于所述限位槽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口段和出口段,所述进口段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出口段的截面积。

5.一种节流制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组件,以及与所述换热器组件连接的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节流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流制冷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晟黄立李咏平杨益黄太和李晓永王玲朱强龙廖旭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