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细胞共培养,涉及一种肌内脂肪形成机制分析方法、调控因子及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牛肉需求的持续增长,优化脂肪沉积和提升肉质已成为畜牧业研究的核心议题。肌内脂肪(imf)被认为是影响肉质的关键质量指标。imf的形成涉及牛脂肪细胞(bads)和牛骨骼肌细胞(bsmcs)的复杂分化过程,这两种细胞均源自中胚层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传统单细胞培养系统无法准确复制体内发生的动态细胞间相互作用,阻碍了对bads和bsmcs之间复杂交流的全面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限制,目前的研究采用了细胞培养插入装置(transwell)共培养系统来更好地模拟这些细胞类型之间的生理相互作用。
2、一方面,在建立共培养模型时,维持理想的细胞比率和微环境平衡是一个技术挑战,不同细胞类型在存活和生长率上的差异可能导致模型的不稳定,此外,共培养系统的介质要求复杂,且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另一方面,目前对于肌内脂肪形成机制,尚处于研究阶段,亟待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解读。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肌内脂肪形成机制分析方法、调控因子及评估方法,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肌内脂肪形成机制分析方法,包括:
4、s1、构建牛脂肪细胞与骨骼肌细胞的共培养系统,模拟体内微环境,对牛脂肪细胞与骨骼肌细胞进行共培养,观察细胞间相互作用
5、s2、对共培养的脂肪细胞与对照组的脂肪细胞进行全转录组测序,结合kegg通路富集分析差异信号通路。
6、s3、通过激活剂与抑制剂药物干预,分别激活与抑制差异信号通路,观察脂肪细胞分化情况;
7、s4、评估差异信号通路在脂肪分化中的作用。
8、可选地,所述s1包括:
9、s11、将牛脂肪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以1:2的比例接种,脂肪细胞置于细胞培养插入装置插入件的上层室,骨骼肌细胞置于下层室,均使用含10%fbs的高糖型dmem培养基培养液;
10、s12、待细胞贴壁后,将细胞培养插入装置上下室进行组装开始共培养,并在37℃、5%c02培养箱中继续维持;
11、s13、待细胞长满后,收集细胞进行总rna和蛋白提取;
12、s14、再次进行步骤s11,待两种细胞长满后,对两种细胞类型分别进行诱导分化,牛骨骼肌细胞使用骨骼肌分化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每2d更换一次诱导分化培养液;
13、s15、待牛骨骼肌细胞诱导分化第4d时,使用脂肪分化培养基对牛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诱导分化2d后,更换为维持培养基继续培养,期间每2d更换一次维持培养液;
14、s16、待牛骨骼肌细胞分化第8d时,牛脂肪细胞分化第4d时,组装细胞培养插入装置上下室,继续进行4天的共培养,使用含5%fbs的高糖型dmem培养基培养液,期间每2d更换一次培养液;
15、s17、待共培养期结束后,收集细胞进行总rna和蛋白提取;
16、s18、设立对照组,脂肪细胞以与s11中相同的条件和密度,接种在细胞培养插入装置插入件的上层室,下层室仅设置培养基,培养过程与s11-s17相同。
17、可选地,所述s13还包括待细胞长满后,通过edu染色、流式细胞术、qpcr和wb检测牛脂肪细胞的增殖效果;所述s17还包括待共培养期结束后,使用油红0、bodipy、nile red染色、tg测定、qpcr和wb检测共培养牛脂肪细胞的分化效果。
18、一种调控因子,所述调控因子为上述的脂肪细胞的调控因子,所述调控因子为溶酶体信号通路。
19、一种评估方法,所述评估方法为上述的一种调控因子的评估方法:包括
20、a、确定步骤s2中的激活剂与抑制剂的浓度;
21、b、在激活剂或抑制剂处理4d后,收集牛脂肪细胞,利用qpcr检测溶酶体信号通路和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22、c、在激活剂或抑制剂处理4d后,弃去培养基,pbs洗涤后对细胞进行固定,利用油红o、bodipy、nile red染色对细胞成脂情况进行检测;
23、d、在激活剂或抑制剂处理4d后,收集牛脂肪细胞并提取rna,利用qpcr检测成脂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24、e、在激活剂或抑制剂处理4d后,收集牛脂肪细胞并提取蛋白,利用wb检测成脂相关蛋白磷酸化表达情况。
25、可选地,所述步骤a包括:
26、a1、将牛脂肪细胞在37℃、5%c02条件下培养至70-80%融合度,弃去培养基,用pba清洗细胞,更换新的完全培养基;
27、a2、设计激活剂或抑制剂的浓度梯度,每个浓度组设置三个复孔;
28、a3、根据设计的浓度梯度,将激活剂或抑制剂分别稀释至相应的工作浓度,将牛脂肪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药物处理组,每组约1×10^5细胞/孔,向各组添加相应浓度的激活剂或抑制剂,摇动培养板使药物均匀分布,待细胞长满后,对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每两天更换一次含药物的细胞诱导分化培养液;
29、a4、在诱导分化4d后,收集各组细胞,提取总rna,使用qpcr试剂盒进行cdna合成和qpcr反应,利用特异性引物对溶酶体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比较各浓度组和时间点的qpcr结果,筛选出激活剂或抑制剂的最佳作用浓度。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法对肌内脂肪形成机制进行的分析,为探索在脂肪分化中有关键作用的差异信号通路提供了方法,进一步地,通过对脂肪分化中关键差异信号通路的探索,为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便于筛选和开发新的治疗药物,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肌内脂肪形成机制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肌内脂肪形成机制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肌内脂肪形成机制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3还包括待细胞长满后,通过EdU染色、流式细胞术、qPCR和WB检测牛脂肪细胞的增殖效果;所述S17还包括待共培养期结束后,使用油红O、BODIPY、Nile Red染色、TG测定、qPCR和WB检测共培养牛脂肪细胞的分化效果。
4.一种调控因子,所述调控因子为权利要求1中一种肌内脂肪形成机制分析方法中脂肪细胞的调控因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因子为溶酶体信号通路。
5.一种评估方法,所述评估方法为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调控因子的评估方法: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肌内脂肪形成机制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肌内脂肪形成机制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肌内脂肪形成机制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3还包括待细胞长满后,通过edu染色、流式细胞术、qpcr和wb检测牛脂肪细胞的增殖效果;所述s17还包括待共培养期结束后,使用油红o、bodipy、ni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大为,宋小雨,张久盘,田平,焦若普,王锦,马云,张娟,杨炜迪,马慧,王丽,咸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