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特别涉及一种门体组件及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1、冰箱的箱门厚度关乎冰箱的整体结构设计,对于嵌入式冰箱,随着冰箱朝与橱柜或其他家具一体化的需求方向发展,冰箱在深度方向上需按橱柜的标准尺寸进行设计,对箱门的薄厚度要求越来越高,箱门的厚度较厚时,不利于冰箱在深度方向的尺寸控制,难以与橱柜等家具实现深度的一致性,且箱门超出冰箱的箱体外侧越多,箱门打开角度较大时越容易与箱体或橱柜干涉,影响开门角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门体组件,门体组件的厚度相比于相关技术实现了减薄,有利于嵌入式冰箱与橱柜装配的一致性。
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门体组件的制冷设备。
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门体组件,应用于制冷设备,所述门体组件包括:
4、门板和门胆,两者沿第一方向相背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门体组件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门板包括背离所述门胆的第一表面,所述门胆朝向所述门板的一侧凸设有嵌入部;及
5、第一端盖,连接于所述门板和所述门胆的同一端,所述第一端盖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背的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所述第一壁板与所述门板连接,所述第二壁板与所述门胆连接,所述第一壁板包括朝向所述第二壁板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二壁板包括背离所述第一壁板的第二端面;
6、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
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门体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门体组件,第一表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的距离为d1,d1=a+p+e,通过对a、p、e尺寸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减薄,可以使44mm≤d1≤47mm,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冰箱的箱门,实现门体组件的外置部分的厚度减薄,那么对于嵌入式冰箱,门体组件的外置部分的厚度减薄了,有利于保证嵌入式冰箱与橱柜装配的一致性;而且门体组件的外置部分的厚度减薄,使门体组件开关门过程中的超箱量减小,可以减少装入橱柜所需的侧部间隙空间,同时门体组件不容易与箱体或橱柜干涉,使门体组件可以打开更大的开门角度。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6mm≤a≤8mm,6.5mm≤e≤8.5mm。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盖还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三壁板、第四壁板和第五壁板,所述第三壁板与所述第一壁板连接,所述第五壁板与所述第二壁板连接,所述第四壁板位于所述第一壁板和所述第二壁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壁板和所述第二壁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壁板、所述第三壁板及所述第四壁板围合形成把手槽,所述把手槽的槽口朝向所述门体组件的外部;
11、其中,所述第一端面靠近所述槽口的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至所述第四壁板的距离为b;所述第四壁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嵌入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满足:18mm≤b≤20mm,8.5mm≤d≤10.5mm。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门体组件还包括:
13、第二端盖,连接于所述门板和所述门胆的同一端,且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端盖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门体组件的高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端盖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背离所述门板的第三端面;及
14、两个立柱部,每一个所述立柱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连接,两个所述立柱部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门体组件的宽度方向平行,每个所述立柱部包括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与所述门胆连接;
15、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三端面之间的距离为d2,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连接面之间的距离为d3,满足:d1=d2=d3。
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门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于所述门体组件内部且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盖还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三壁板、第四壁板和第五壁板,所述第三壁板与所述第一壁板连接,所述第五壁板与所述第二壁板连接,所述第四壁板位于所述第一壁板和所述第二壁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壁板和所述第二壁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壁板、所述第三壁板及所述第四壁板围合形成把手槽;
18、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一壁板、所述第二壁板、所述第三壁板、所述第四壁板及所述第五壁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四壁板、所述第五壁板及所述第二壁板围合形成第一槽,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槽,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及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四壁板贴合,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五壁板贴合,所述第三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壁板贴合。
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加强板远离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第一加强板朝向所述第三加强板的一面贴合;
21、和/或,所述第三加强板远离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第三加强板朝向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面贴合。
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门体组件还包括:
23、第二端盖,连接于所述门板和所述门胆的同一端,且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端盖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门体组件的高度方向平行;及
24、第二加强件,设置于所述门体组件内部且与所述第二端盖连接。
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端盖包括第六壁板和连接于所述第六壁板上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支撑面;
26、所述第二加强件至少包括第四加强板和与所述第四加强板连接的第五加强板,所述第四加强板与所述第四壁板贴合,所述第五加强板与所述支撑面贴合。
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冷设备包括箱体;所述门胆包括平整部和与所述平整部连接的凸起部,所述平整部与所述门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相背设置,所述凸起部用于伸入所述箱体内,且环绕所述箱体的开口设置;
28、其中,所述平整部位于所述箱体内;
29、或者,所述平整部位于所述箱体外,所述门体组件还包括真空绝热板,所述真空绝热板连接于所述门板朝向所述门胆的一侧。
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门体组件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门体组件内,所述导热件连接所述门板和所述第一端盖。
3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盖还包括第三壁板和第四壁板,所述第四壁板与所述第一壁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壁板连接于所述第四壁板和所述第一壁板之间,所述第一壁板、所述第三壁板及所述第四壁板围合形成把手槽,所述把手槽的槽口朝向所述门体组件的外部;
32、所述导热件包括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及第三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与所述第四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门体组件,应用于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6mm≤a≤8mm,6.5mm≤e≤8.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还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三壁板、第四壁板和第五壁板,所述第三壁板与所述第一壁板连接,所述第五壁板与所述第二壁板连接,所述第四壁板位于所述第一壁板和所述第二壁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壁板和所述第二壁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壁板、所述第三壁板及所述第四壁板围合形成把手槽,所述把手槽的槽口朝向所述门体组件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组件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于所述门体组件内部且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还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三壁板、第四壁板和第五壁板,所述第三壁板与所述第一壁板连接,所述第五壁板与所述第二壁板连接,所述第四壁板位于所述第一壁板和所述第二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壁板、所述第五壁板及所述第二壁板围合形成第一槽,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槽,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及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四壁板贴合,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五壁板贴合,所述第三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壁板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远离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第一加强板朝向所述第三加强板的一面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组件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包括第六壁板和连接于所述第六壁板上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支撑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包括箱体;所述门胆包括平整部和与所述平整部连接的凸起部,所述平整部与所述门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相背设置,所述凸起部用于伸入所述箱体内,且环绕所述箱体的开口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组件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门体组件内,所述导热件连接所述门板和所述第一端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还包括第三壁板和第四壁板,所述第四壁板与所述第一壁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壁板连接于所述第四壁板和所述第一壁板之间,所述第一壁板、所述第三壁板及所述第四壁板围合形成把手槽,所述把手槽的槽口朝向所述门体组件的外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四壁板贴合,所述第二板部位于所述第四壁板外且与所述第三导热板连接;
15.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门体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门体组件,应用于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6mm≤a≤8mm,6.5mm≤e≤8.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还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三壁板、第四壁板和第五壁板,所述第三壁板与所述第一壁板连接,所述第五壁板与所述第二壁板连接,所述第四壁板位于所述第一壁板和所述第二壁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壁板和所述第二壁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壁板、所述第三壁板及所述第四壁板围合形成把手槽,所述把手槽的槽口朝向所述门体组件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组件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于所述门体组件内部且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还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三壁板、第四壁板和第五壁板,所述第三壁板与所述第一壁板连接,所述第五壁板与所述第二壁板连接,所述第四壁板位于所述第一壁板和所述第二壁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壁板和所述第二壁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壁板、所述第三壁板及所述第四壁板围合形成把手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壁板、所述第五壁板及所述第二壁板围合形成第一槽,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槽,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及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四壁板贴合,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五壁板贴合,所述第三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壁板贴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荣,任志洁,李向冕,袁进国,昂永程,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