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85657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1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包括:S1:实验材料准备,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S2:麻醉与固定,将待处理SD大鼠置于含有7%异氟醚的密闭容器内直至失去意识,随后转移至手术台上继续给予2%‑3%浓度的异氟醚维持深度麻醉状态,并采用恒温毯保持体温;S3:外科操作,沿颈部正中线切开皮肤1cm长口,小心分离出双侧颈总动脉及迷走神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使用丝线结扎左侧颈外静脉远心端以减少出血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详细描述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过程,包括实验材料准备、麻醉与固定、外科操作、缺血诱导、再灌注、护理和数据分析等步骤,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完整的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尤其涉及一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建立一种有效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于研究这些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线栓法、光化学诱导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操作复杂、结果不稳定等问题。

2、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311625123.x的申请方案,公开了天麻素在制备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和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通过线栓法构建sd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mcao)模型,体外构建bmec细胞的糖氧剥夺/复氧(ogd/r)模型,经不同浓度的天麻素进行干预,检测天麻素干预前后jak2、stat3、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及氧化应激和凋亡水平的表达情况。上述专利中通过线栓法构建sd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mcao)模型,即存在上述的操作复杂、结果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

4、s1:实验材料准备,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

5、s2:麻醉与固定,将待处理sd大鼠置于含有7%异氟醚的密闭容器内直至失去意识,随后转移至手术台上继续给予2%-3%浓度的异氟醚维持深度麻醉状态,并采用恒温毯保持体温;

6、s3:外科操作,沿颈部正中线切开皮肤1cm长口,小心分离出双侧颈总动脉及迷走神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使用丝线结扎左侧颈外静脉远心端以减少出血量;接着,在距离分叉点上方5mm处用微动脉夹暂时阻断右侧颈内动脉,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防不可逆损害发生;

7、s4:缺血诱导,按照预定方案向左侧颈内动脉注入预先准备好的血栓形成促进剂溶液0.1ml/kg体重,具体成分比例为fecl3·6h2o 0.05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1mol/l混合液,其中fe3+离子浓度需精确控制以确保有效但不至于过度刺激血管壁造成额外伤害;注射完毕后立即松开对右侧颈内动脉的夹持,允许自然复流;

8、s5:再灌注,观察记录从松开微动脉夹开始计时直至恢复正常血液循环为止的时间间隔作为再灌注时长指标之一,同时利用激光多普勒技术连续监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血流速度变化情况;

9、s6:护理,将动物移至温暖安静环境中苏醒,定期检查伤口愈合状况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0、s7:数据分析。

11、优选的:所述s2的麻醉与固定,包括:

12、s21:麻醉准备,确保手术区域无菌,温度控制在22-24℃之间,避免动物在手术过程中受凉或过热;基于实验动物的体重,计算麻醉剂量;

13、s22:诱导麻醉,采用7%浓度的异氟醚作为诱导麻醉剂,通过密闭容器进行吸入性全身麻醉;密切观察动物的反应,待其失去意识后迅速转移至手术台上;

14、s23:维持麻醉,将异氟醚浓度降至2%-3%,以维持深度麻醉状态;使用生理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频率;

15、s24:固定动物,将大鼠仰卧于手术台上,四肢自然伸展并用胶带轻轻固定;使用头架固定头部,确保颈部暴露充分便于后续操作。

16、优选的:所述s3的外科操作,包括:

17、s31:皮肤切开,用75%酒精棉球擦拭手术区域皮肤,然后用碘伏消毒两次;沿颈部正中线做长1cm的纵向切口;

18、s32:分离组织,使用镊子分离皮下组织,暴露出双侧颈总动脉及其分支;

19、s33:结扎血管,在距离分叉点上方5mm处用丝线结扎左侧颈外静脉远心端,减少出血量;同样采用丝线结扎暂时阻断右侧颈内动脉血流,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防不可逆损害发生。

20、优选的:所述s4的缺血诱导,包括:

21、s41:血栓形成促进剂配制,使用精密天平称取所需化学物质,并按照比例溶解于生理盐水中,配置fecl3·6h2o 0.05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1mol/l混合液;

22、s42:注射前准备,使用微量进样器从配制好的溶液中抽取0.1ml/kg体重的剂量;

23、s43:血栓形成促进剂注射,找到左侧颈内动脉的具体位置,并确认无误后,以恒定速度向目标部位注入药液,注射完毕后立即松开右侧颈内动脉上的微动脉夹。

24、优选的:所述s5的再灌注,包括:

25、s51:血流恢复监测,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实时监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每隔一定时间间隔记录一次血流速度值,直至恢复到基线水平为止;

26、s52:观察行为表现,定期检查动物是否有异常行为出现。

27、优选的:所述s6的护理,包括:

28、s61:苏醒期管理,将术后动物放置在保温箱内,保持室温在30-32℃之间;给予葡萄糖盐水溶液口服或腹腔注射;

29、s62:伤口护理,用碘伏棉签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皮肤,防止感染发生;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30、s63:长期跟踪观察,连续一周以上记录动物的饮食量、饮水量以及排泄物颜色指标,每周称量一次体重,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是否正常。

31、优选的:所述s7的数据分析,包括:

32、神经功能评分:采用garcia测试评价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神经缺损程度;

33、脑水肿体积测定:通过磁共振成像扫描获取图像信息后计算水肿占位比;

34、炎症因子水平检测:抽取外周血样本离心分离血清后应用elisa试剂盒定量测量tnf-α、il-1β介质含量;

35、组织学评估:取新鲜脑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形态结构改变情况;

36、分子生物学分析:提取rna逆转录成cdna后通过qpcr技术扩增目标基因片段来探究相关信号通路活化状态。

37、优选的:所述s7中,脑水肿体积测定包括:

38、mri扫描准备,确保磁共振成像仪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所有参数设置符合要求,将大鼠固定于专用扫描床上,头部用耳杆固定;

39、图像采集,采用t2加权像序列进行脑部横断面扫描,层厚设定为1mm,按照预设方案完成全脑范围内的图像获取工作;

40、数据分析,使用医学影像分析软件对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去除背景噪音,手动或自动识别水肿边界,并计算其占位比;

41、所述s7中,炎症因子水平检测包括:

42、样本采集,选择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作为采样日,通过尾静脉穿刺法抽取外周血0.5ml置于edta抗凝管中;

43、血清分离,将新鲜全血样本放入低温离心机中以3000rpm转速旋转10分钟后取出上层清亮液体即为血清部分,将得到的血清分装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的麻醉与固定,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的外科操作,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的缺血诱导,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的再灌注,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的护理,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的数据分析,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中,脑水肿体积测定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中,组织学评估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中,分子生物学分析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的麻醉与固定,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的外科操作,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的缺血诱导,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的再灌注,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卿欧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