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硬化聚碳酸酯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5600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1 19:48
本技术涉及聚碳酸酯板技术领域,提出了防静电硬化聚碳酸酯板结构,包括下层板和防静电机构。本技术通过设置石墨烯增强涂层上涂层,石墨烯是高性能的纳米材料,使用石墨烯增强涂层作为上涂层,可以使聚碳酸酯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较高的强度,以提高导电性和耐磨性,通过设置硅橡胶下涂层,硅橡胶本身具有一定的导电性,作为聚碳酸酯板的下涂层,能够起到良好的导电作用,并增强其与外界的摩擦力,防止安装使用时滑动;本技术通过设置导电条,导电网中的电荷从导电条中导出,铝制导电条可以提高相邻聚碳酸酯板间的导电性,防止因错位导致中间的聚碳酸酯板电荷无法导出,影响其防静电效果,通过设置,接地槽和接地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聚碳酸酯板,具体为防静电硬化聚碳酸酯板结构


技术介绍

1、防静电硬化聚碳酸酯板结构,是一种采用特殊工艺处理的高性能聚碳酸酯板材,这种板材在原有的聚碳酸酯板材基础上,通过特殊的防静电技术处理,赋予了其独特的防静电性能,使其在电子、电气、通讯等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防静电硬化聚碳酸酯板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优异的防静电性能,能够有效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聚,避免因静电放电导致的设备故障和火灾事故,同时,这种板材还具有良好的耐磨、耐刮、耐候性,能够在各种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能,延长使用寿命,能够在承受一定冲击和高温的情况下保持稳定性能,满足各种复杂环境下的使用需求,它的出现为电子、电气、通讯等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性能材料选择,有助于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生产和使用的安全。

2、据检索中国技术公开号:cn213227909u公开了一种防静电聚碳酸酯板,1、本技术中,在聚碳酸酯板外表面通过化学手段涂覆聚酰胺涂料层,使其具备更好的耐磨性,同时也保证其具有更好的防静电特性,在保护碳酸酯板的同时,也增加美观度;2、本技术中,在环氧树脂板内部增设导体柱,在静电突破聚碳酸酯板后将其倒流至四周,达到疏导静电的作用。

3、然而,在实施以上技术方案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考虑:首先,聚酰胺涂料层通常不具备特别优秀的抗静电能力,虽然聚酰胺本身具有一定的导电性,但是作为涂料使用时,其抗静电性能通常不如专门的抗静电涂料,其次,多个聚碳酸酯板拼接后,会导致相互间疏导静电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p>

1、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目的在于提供防静电硬化聚碳酸酯板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静电硬化聚碳酸酯板结构,包括下层板和防静电机构,所述下层板的外侧设置有防静电机构,所述下层板的上方设置有中层板,所述中层板的上方设置有上层板,所述中层板左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上层板的内部设置有导电柱,所述中层板的外侧设置有导电条。

3、优选的,所述下层板与上层板位置对应,所述限位槽与中层板尺寸匹配,所述下层板、中层板和上层板为固定连接。

4、优选的,所述上层板的顶面涂敷有上涂层,所述上涂层为石墨烯增强涂层,所述上涂层与上层板尺寸匹配。

5、优选的,所述下层板的底面涂敷有下涂层,所述下涂层为硅橡胶材质,所述下涂层与下层板尺寸匹配。

6、优选的,所述下层板与中层板和中层板与上层板间均设置有导电网,所述导电网与导电柱一端连接,所述导电网和导电柱均为碳纤维。

7、优选的,所述导电条与中层板为套接,所述导电条与导电网外侧连接,所述导电条为金属铝材质。

8、优选的,所述导电条的内侧设置有接地槽,所述接地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接地线,所述接地槽与接地线紧密贴合,所述接地线为金属铜材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本技术通过设置石墨烯增强涂层上涂层,石墨烯是高性能的纳米材料,使用石墨烯增强涂层作为上涂层,可以使聚碳酸酯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较高的强度,以提高导电性和耐磨性,通过设置硅橡胶下涂层,硅橡胶本身具有一定的导电性,作为聚碳酸酯板的下涂层,能够起到良好的导电作用,并增强其与外界的摩擦力,防止安装使用时滑动;

11、本技术通过设置导电条,导电网中的电荷从导电条中导出,铝制导电条可以提高相邻聚碳酸酯板间的导电性,防止因错位导致中间的聚碳酸酯板电荷无法导出,影响其防静电效果,通过设置,接地槽和接地线,外边的聚碳酸酯板可以连接接地线,将接地线插入接地槽中,再与大地连接,将静电电荷消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静电硬化聚碳酸酯板结构,包括下层板(1)和防静电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板(1)的外侧设置有防静电机构(2),所述下层板(1)的上方设置有中层板(201),所述中层板(201)的上方设置有上层板(202),所述中层板(201)左侧设置有限位槽(203),所述上层板(202)的内部设置有导电柱(207),所述中层板(201)的外侧设置有导电条(2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硬化聚碳酸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板(1)与上层板(202)位置对应,所述限位槽(203)与中层板(201)尺寸匹配,所述下层板(1)、中层板(201)和上层板(202)为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硬化聚碳酸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板(202)的顶面涂敷有上涂层(204),所述上涂层(204)为石墨烯增强涂层,所述上涂层(204)与上层板(202)尺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硬化聚碳酸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板(1)的底面涂敷有下涂层(205),所述下涂层(205)为硅橡胶材质,所述下涂层(205)与下层板(1)尺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硬化聚碳酸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板(1)与中层板(201)和中层板(201)与上层板(202)间均设置有导电网(206),所述导电网(206)与导电柱(207)一端连接,所述导电网(206)和导电柱(207)均为碳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硬化聚碳酸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条(208)与中层板(201)为套接,所述导电条(208)与导电网(206)外侧连接,所述导电条(208)为金属铝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硬化聚碳酸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条(208)的内侧设置有接地槽(209),所述接地槽(209)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接地线(210),所述接地槽(209)与接地线(210)紧密贴合,所述接地线(210)为金属铜材质。

...

【技术特征摘要】

1.防静电硬化聚碳酸酯板结构,包括下层板(1)和防静电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板(1)的外侧设置有防静电机构(2),所述下层板(1)的上方设置有中层板(201),所述中层板(201)的上方设置有上层板(202),所述中层板(201)左侧设置有限位槽(203),所述上层板(202)的内部设置有导电柱(207),所述中层板(201)的外侧设置有导电条(2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硬化聚碳酸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板(1)与上层板(202)位置对应,所述限位槽(203)与中层板(201)尺寸匹配,所述下层板(1)、中层板(201)和上层板(202)为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硬化聚碳酸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板(202)的顶面涂敷有上涂层(204),所述上涂层(204)为石墨烯增强涂层,所述上涂层(204)与上层板(202)尺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硬化聚碳酸酯板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创优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