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包系统通常包含多个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含多个电芯,电芯在机械滥用、电滥用、热滥用之后会发生不可控热失控,电芯与电芯之间的热蔓延会造成更多电芯热失控,且对于软包电芯无主动液冷系统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因此,电池包的热防护设计尤为重要。当前电池包热失控被动防护设计通常为采用电芯与电芯之间放置隔热材料,延缓电池之间的热蔓延,但由于电芯与电芯的空间间隙限制,且由于模组不密封,电芯热失控后会发生明火,将加剧热蔓延,另外,部分隔热材料存在脆性大、容易掉粉的问题,影响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热蔓延导致更严重的热失控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箱体、电芯模组、隔热层,箱体具有安装腔,箱体内设置有支撑梁,支撑梁与安装腔的底面间隙设置,电芯模组设置在安装腔内并支撑在支撑梁上,电芯模组与安装腔的内壁之间间隙设置,电芯模组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多个电芯;电芯模组的外表面、壳体与电芯之间、电芯与电芯之间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有隔热层。
3、进一步地,支撑梁与安装腔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mm。
4、进一步地,隔热层包括第一隔热层,第一隔热层位于电芯模组的外表面,且电芯模组的所有外表面均覆盖有第一隔热层。
5、进一步地,第一隔热层为发泡灌封胶层;和/或,第一隔热层的厚度大于等于2mm。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与所述安装腔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包括第一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位于所述电芯模组的外表面,且所述电芯模组的所有外表面均覆盖有所述第一隔热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层为发泡灌封胶层;和/或,所述第一隔热层的厚度大于等于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包括第二隔热层,所述电芯具有相邻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二隔热层位于所述电芯的第一侧面与所述壳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层为芳纶二氧化硅防火隔热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还包括第三隔热层,所述电芯具有相邻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侧面,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的第一侧面之间叠置,所述第三隔热层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的第一侧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与所述安装腔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包括第一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位于所述电芯模组的外表面,且所述电芯模组的所有外表面均覆盖有所述第一隔热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层为发泡灌封胶层;和/或,所述第一隔热层的厚度大于等于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包括第二隔热层,所述电芯具有相邻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二隔热层位于所述电芯的第一侧面与所述壳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层为芳纶二氧化硅防火隔热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还包括第三隔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金,许书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扬州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