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下室建筑,具体为一种基于地下室坡道的新型换撑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土地资源的稀缺,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设置较深的地下室,以便更多地利用土地资源。当地下室设置在地下较深时,需要开挖基坑才可进一步施工下层结构。此时为了保证安全性能,需要在基坑周边施工支护桩,当基坑较深,如超过10m时,在角部等薄弱部位仅仅依靠支护桩仍然不能满足基坑支护要求,此时就需要内支撑梁加强基坑安全,现有的装置尚有一些缺陷;就比如;
2、如公示号为cn212689384u的一种地下室支撑换撑结构,其技术使用时,换撑结构包括换撑板、换撑梁;支撑结构设有若干个换撑板固定连接,且换撑板在地下室结构外表面固定连接;换撑板与换撑板之间有间距;换撑梁具有若干个,且换撑梁固定在汽车坡道中间或上方;换撑梁与地下室结构固定连接;换撑梁连接的地下室结构外表面有换撑板固定连接;该装置通过增加换撑结构大大的提高了它的使用性能,安全有保障;而且固定在支护桩与地下室外墙之间的换撑板有效保证支护桩的力完全传递至地下室结构上,不会出现局部强度不够的情况
3、上述装置存在一些问题,该装置使用时通过换撑板进行支撑同时将支护桩的力全部传递到地下室结构上,使用起来通过单独的换撑板进行支撑效果不好。
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地下室坡道的新型换撑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地下室坡道的新型换撑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地下室坡道的新型换撑结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地下室坡道的新型换撑结构,包括支护桩、配筋桩和换撑梁;
3、所述支护桩和换撑梁固定连接,且支护桩和第一换撑板连接,并且第一换撑板下方和换撑梁连接,所述换撑梁一端和结构外墙连接,且换撑梁内部设置有第一加固钢筋,并且结构外墙上方和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下方和换撑梁固定连接,且换撑梁下方和通过固定机构和第二换撑板连接,并且第二换撑板下方和配筋桩固定连接,所述配筋桩内部设置有第二加固钢筋。
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换撑板通过螺栓和支护桩和换撑梁连接,且螺栓关于第一换撑板中心对称设置,并且螺栓材质为金属。
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换撑梁关于支护桩内部阵列设置,且换撑梁内部都设置有第一加固钢筋,并且第一加固钢筋关于换撑梁内部阵列设置,所述第二加固钢筋关于配筋桩内部阵列设置。
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护桩内部和电机固定连接,且电机上方和丝杆连接,并且丝杆通过螺纹连接和滑块连接,所述滑块前端和卡块连接。
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丝杆左右两端旋向相反,且丝杆两端都设置有卡块,并且卡块和支护桩内部的卡槽卡合。
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推杆,且推杆下方和第二换撑板固定连接,并且推杆上方和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通过滑动连接和固定块连接,且固定块表面的凸起和换撑梁内部的卡槽卡合,并且固定块通过滑动连接和固定杆连接,所述固定杆和第二换撑板内部固定连接。
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块关于移动板中心对称设,且固定块内侧都通过滑动连接和移动板的两侧连接,并且移动板和固定块都为金属材质。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1.该装置设置有换撑结构,使用时将配筋桩下方和地面固定连接,配筋桩内部的第二加固钢筋延伸进入到地面中,同时配合混凝土进行固定,此时将换撑梁分别和支护桩和结构外墙内部进行固定连接,同时启动配筋桩上方第二换撑板内部的固定机构,使得配筋桩上方的第二换撑板和换撑梁完成连接,此时将结构外墙上的固定块和换撑梁进行固定连接后,取出第一换撑板,将第一换撑板通过螺栓分别和支护桩和换撑梁进行连接;
12、2.该装置设置有方便使用结构,换撑梁和第一换撑板和第二换撑板是与地下室主体结构一同施工,一端钢筋伸入地下室外墙及结构板,另一端则通过植筋的方式,将钢筋植入钢筋混凝土桩上,最后随地下室结构一同浇筑混凝土,此种换撑梁和第一换撑板和第二换撑板结构可随地下室结构施工一同进行,保证了现场施工进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地下室坡道的新型换撑结构,包括支护桩(1)、配筋桩(2)和换撑梁(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下室坡道的新型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撑板(5)通过螺栓和支护桩(1)和换撑梁(4)连接,且螺栓关于第一换撑板(5)中心对称设置,并且螺栓材质为金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下室坡道的新型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撑梁(4)关于支护桩(1)内部阵列设置,且换撑梁(4)内部都设置有第一加固钢筋(6),并且第一加固钢筋(6)关于换撑梁(4)内部阵列设置,所述第二加固钢筋(17)关于配筋桩(2)内部阵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下室坡道的新型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1)内部和电机(8)固定连接,且电机(8)上方和丝杆(9)连接,并且丝杆(9)通过螺纹连接和滑块(10)连接,所述滑块(10)前端和卡块(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地下室坡道的新型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9)左右两端旋向相反,且丝杆(9)两端都设置有卡块(11),并且卡块(11)和支护桩(1)内部的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下室坡道的新型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推杆(13),且推杆(13)下方和第二换撑板(12)固定连接,并且推杆(13)上方和移动板(14)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14)通过滑动连接和固定块(15)连接,且固定块(15)表面的凸起和换撑梁(4)内部的卡槽卡合,并且固定块(15)通过滑动连接和固定杆(16)连接,所述固定杆(16)和第二换撑板(12)内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地下室坡道的新型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5)关于移动板(14)中心对称设,且固定块(15)内侧都通过滑动连接和移动板(14)的两侧连接,并且移动板(14)和固定块(15)都为金属材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地下室坡道的新型换撑结构,包括支护桩(1)、配筋桩(2)和换撑梁(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下室坡道的新型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撑板(5)通过螺栓和支护桩(1)和换撑梁(4)连接,且螺栓关于第一换撑板(5)中心对称设置,并且螺栓材质为金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下室坡道的新型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撑梁(4)关于支护桩(1)内部阵列设置,且换撑梁(4)内部都设置有第一加固钢筋(6),并且第一加固钢筋(6)关于换撑梁(4)内部阵列设置,所述第二加固钢筋(17)关于配筋桩(2)内部阵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下室坡道的新型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1)内部和电机(8)固定连接,且电机(8)上方和丝杆(9)连接,并且丝杆(9)通过螺纹连接和滑块(10)连接,所述滑块(10)前端和卡块(11)连接。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金鑫,陈溟民,梁新潮,曾俊锋,宋亚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