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屏蔽套及过孔连接器。
技术介绍
1、过孔连接器是一种用于连接电路板上的不同层或不同位置的元件和组件的重要电子元件。它们通常用于将电源、信号或数据从一个位置传输到另一个位置。过孔连接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应性强等优点, 因此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的广泛应用。
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过孔连接器的线束防窜、防转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现有技术中过孔连接器基本利用尾罩紧固,详见图1,该结构无法保证线缆前端方向的松动,防窜和防转效果较差。
3、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具有防转和防窜功能的连接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屏蔽套及过孔连接器,该过孔连接器中的屏蔽套和外壳体相互配合,能够防止线缆沿轴向移动和/或沿径向转动。
2、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屏蔽套,整体呈圆筒状,其前端设有朝向远离屏蔽套中心线方向外翻延伸的翻边;
4、和/或;
5、其后端设有朝向远离屏蔽套中心线方向外翻延伸的凸缘。
6、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屏蔽套的前端设置翻边和/或在后端设置凸缘,当屏蔽套与外壳体相配合时,能够防止线缆轴向移动和/或径向移动。
7、另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过孔连接器,包括线缆、屏蔽套和外壳体,所述线缆与屏蔽套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包括安装于设备的安装板上的固定法兰部、以及至少一
8、其中,所述屏蔽套的前端设有朝向远离屏蔽套中心线方向外翻延伸的翻边;所述插接部的前端设有与翻边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翻边与凹槽配合能够防止屏蔽套相对于外壳体沿轴向移动和/或沿径向转动;
9、和/或;
10、所述屏蔽套的后端设有朝向远离屏蔽套中心线方向外翻延伸的凸缘;所述保护部的内壁上设有自前至后向外壳体轴线方向倾斜的、与凸缘相配合的凸起,所述凸缘与凸起配合能够防止屏蔽套相对于外壳体沿轴向移动。
11、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屏蔽套前端设有翻边,穿线孔的插接部前端设有凹槽,将屏蔽套安装于穿线孔内后,翻边与凹槽相配合能够防止屏蔽套向后窜动和转动,进而防止与屏蔽套压接固定的线缆轴向移动和/或径向转动。和/或,本技术中屏蔽套的后端设有凸缘,穿线孔的保护部设有凸起,凸缘与凸起配合能够防止安装到位的屏蔽套沿轴向向前窜动,进而防止线缆轴向窜动。
12、具体地,所述屏蔽套的前端沿圆周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翻边,所述插接部前端沿圆周方向设有与翻边相对应的凹槽。
13、有益效果为:通过限制屏蔽套前端翻边的设置形式、以及插接部前端上凹槽的设置形式,翻边与凹槽配合能够达到的防转和防窜(指的是屏蔽套向后端窜动)效果。
14、具体地,所述屏蔽套的前端设有至少一个或一圈翻边,所述插接部前端也设有一圈凹槽。
15、有益效果为:插接部前端上凹槽整圈设置,屏蔽套前端翻边至少一个或整圈设置,翻边与凹槽配合能够达到防窜(指的是屏蔽套向后端窜动)效果。
16、具体地,所述屏蔽套的后端沿圆周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或一圈凸缘。
17、具体地,所述保护部内壁上沿圆周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或一圈凸起。
18、有益效果为:通过限制屏蔽套后端的凸缘的设置形式、以及保护部内壁上凸起的设置形式,凸缘与凸起配合能够达到防窜(指的是屏蔽套向前端窜动)效果。
19、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套整体呈圆筒状,包括设于前段的与前盖相配合的大径段、以及设于中后段的小径段,小径段与大径段之间圆弧过渡,大径段的外径与穿线孔的内径相匹配,大径段的前端设有翻边,小径段的后端设有凸缘。
20、有益效果为:屏蔽套设置成前段大后段小的圆筒状,且后段外径小于穿线孔的内径。这样既能保证屏蔽套的顺利安装,又能保证屏蔽套与外壳体防窜功能的实现。
21、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后端面为台阶面。
22、有益效果为:一方面能够保证屏蔽套上的凸缘在安装到位后与台阶面配合,拆卸时不会划伤外壳体上穿线孔的内壁;另一方面,线缆装配到产品后,使用拆卸工具,与该台阶面相配合,便于对线缆的拆卸。
23、进一步地,所述穿线孔设有多个,多个穿线孔沿固定法兰部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24、有益效果为:通过增加穿线孔及对应线缆的数量,可以达到同时采用若干单芯过孔连接器的效果。
25、再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了另一种形式的过孔连接器,包括线缆、屏蔽套和外壳体,所述线缆与屏蔽套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包括安装于设备的安装板上的固定法兰部、以及至少一个自固定法兰部沿轴向前后延伸形成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包括自所述固定法兰部向前延伸形成的插接部和自固定法兰部向后延伸形成的保护部;所述屏蔽套的前端设有朝向远离屏蔽套中心线方向外翻延伸的至少一个翻边;所述插接部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与翻边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翻边与凹槽配合能够防止屏蔽套相对于外壳体沿轴向移动和沿径向转动。
26、有益效果为:该种形式的连接器通过在屏蔽套前端设置至少一个翻边,在插接部内壁上设置至少一个凹槽,通过强装的方式将屏蔽套与外壳体安装在一起,即可同时实现线束的防转和防窜功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屏蔽套,其特征在于,整体呈圆筒状,其前端设有朝向远离屏蔽套(3)中心线方向外翻延伸的翻边(3-1);
2.一种过孔连接器,包括线缆(4)、屏蔽套(3)和外壳体(5),所述线缆(4)与屏蔽套(3)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5)包括安装于设备的安装板上的固定法兰部(502)、以及至少一个自固定法兰部(502)沿轴向前后延伸形成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包括自所述固定法兰部(502)向前延伸形成的插接部(501)和自固定法兰部(502)向后延伸形成的保护部(503);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套(3)的前端设有朝向远离屏蔽套(3)中心线方向外翻延伸的翻边(3-1),所述插接部(501)的前端设有与翻边(3-1)相配合的凹槽(5-1),所述翻边(3-1)与凹槽(5-1)配合能够防止屏蔽套(3)相对于外壳体(5)沿轴向移动和/或沿径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套(3)的前端沿圆周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翻边(3-1),所述插接部(501)前端沿圆周方向设有与翻边(3-1)相对应的凹槽(5-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套(3)的后端沿圆周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或一圈凸缘(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503)内壁上沿圆周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或一圈凸起(5-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套(3)整体呈圆筒状,包括设于前段的大径段(301)以及设于中后段的小径段(302),大径段(301)的外径与穿线孔的内径相匹配,小径段(302)与大径段(301)之间圆弧过渡,大径段(301)的前端设有翻边(3-1),小径段(302)的后端设有凸缘(3-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5-2)的后端面为台阶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设有多个,多个穿线孔沿固定法兰部(502)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10.一种过孔连接器,包括线缆(4)、屏蔽套(3)和外壳体(5),所述线缆(4)与屏蔽套(3)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5)包括安装于设备的安装板上的固定法兰部(502)、以及至少一个自固定法兰部(502)沿轴向前后延伸形成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包括自所述固定法兰部(502)向前延伸形成的插接部(501)和自固定法兰部(502)向后延伸形成的保护部(503);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套(3)的前端设有朝向远离屏蔽套(3)中心线方向外翻延伸的至少一个翻边(3-1);所述插接部(501)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与翻边(3-1)相配合的凹槽(5-1),所述翻边(3-1)与凹槽(5-1)配合能够防止屏蔽套(3)相对于外壳体(5)沿轴向移动和沿径向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蔽套,其特征在于,整体呈圆筒状,其前端设有朝向远离屏蔽套(3)中心线方向外翻延伸的翻边(3-1);
2.一种过孔连接器,包括线缆(4)、屏蔽套(3)和外壳体(5),所述线缆(4)与屏蔽套(3)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5)包括安装于设备的安装板上的固定法兰部(502)、以及至少一个自固定法兰部(502)沿轴向前后延伸形成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包括自所述固定法兰部(502)向前延伸形成的插接部(501)和自固定法兰部(502)向后延伸形成的保护部(503);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套(3)的前端设有朝向远离屏蔽套(3)中心线方向外翻延伸的翻边(3-1),所述插接部(501)的前端设有与翻边(3-1)相配合的凹槽(5-1),所述翻边(3-1)与凹槽(5-1)配合能够防止屏蔽套(3)相对于外壳体(5)沿轴向移动和/或沿径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套(3)的前端沿圆周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翻边(3-1),所述插接部(501)前端沿圆周方向设有与翻边(3-1)相对应的凹槽(5-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套(3)的前端设有至少一个或一圈翻边(3-1),所述插接部(501)前端也设有一圈凹槽(5-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套(3)的后端沿圆周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或一圈凸缘(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过孔连接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昆迎,赵冠浩,韩见强,郭辉,贾登峰,梁浩洁,续宁,吴朝典,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