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竹纤维PU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竹纤维PU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852839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1 19:46
本申请涉及PU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竹纤维PU及其制备方法,本申请制得的竹纤维PU包括水性处理层,PU面层、PU发泡层、基布层,其中PU面层、PU发泡层加入了竹纤维来抗菌,进一步限定了竹纤维为去木质素竹纤维,进一步限定了PU面层中去木质素竹纤维为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去木质素竹纤维,PU发泡层中去木质素竹纤维为马来酸酐酯化去木质素竹纤维,使得竹纤维在PU中更柔韧服帖,缠结紧密不易分层,剥离强度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pu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竹纤维pu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内饰的需求愈加多样,除了美观以外有更多附加功能的汽车内饰材料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由于汽车内饰常使用溶剂型pu材料,而pu在湿热环境中易滋生霉菌,而且溶剂型pu气味、voc、一直存在诟病,且环保无法满足,档次感无法提升。提高pu抗菌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材料中直接加入大量抗菌剂,但是消费者对其安全性有顾虑,有厂商在pu中加入竹纤维来抗菌,但是竹纤维与pu材料相容性不好,在包覆成型中加热受力后出现容易分层现象,不能满足汽车内饰中不规则内饰部件的成型要求。如何提供一种竹纤维pu及其制备方法,绿色环保,耐久性好不易分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汽车内饰用竹纤维pu易分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竹纤维pu及其制备方法。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竹纤维pu,包括水性处理层,pu面层、pu发泡层、基布层,所述水性处理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半亮消光表面处理剂40-60份、消光表面处理剂45-60份、手感耐磨剂8-16份、消泡剂0.2-0.3份、抗菌剂0.2-0.3份、流平剂0.8-1份、交联剂5-7份、工业蒸馏水25-40份,所述pu面层包含以下质量份的原料:pu树脂90-110份、dmf50-70份、醋酸乙酯15-20份、色浆7-15份、竹纤维12-15份,所述pu发泡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pu树脂90-110份、dmf50-70份、醋酸乙酯15-20份、色浆7-15份、竹纤维12-15份,无溶剂粘合剂a料95-105份、无溶剂粘合剂b料48-70份、促进剂0.04-0.06份、熟化剂0.18-0.3份、流平剂0.15-0.25份、阻燃剂35-50份。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方中的原料粘度适宜,浆料在缝隙中填满并不产生空洞,成膜性好,能够满足汽车内饰pu纹理的表现需求,竹纤维在层间均匀稳定的存在。制得的pu使用竹纤维抗菌,绿色环保,能避免出现pu材料在湿热环境中滋生霉菌,满足汽车内饰中的外观卫生要求,同时满足车辆耐久性。通过在pu面层和pu发泡层都加入一定量的竹纤维,二层之间可以通过竹纤维一定程度的穿插、缠绕进一步提升连接紧密程度,制得的竹纤维pu剥离强度高。

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pu面层、pu发泡层的竹纤维为去木质素竹纤维。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去除竹纤维中的木质素成分,竹纤维表面积增大,结构更加开放,水性处理层、pu面层、pu发泡层中的其他组分渗入去除木质素的竹纤维表面的孔隙形成机械锁结,去木质素竹纤维与pu基体更加贴合,制得pu的表面更加平整,剥离强度更高、层间的竹纤维更加柔韧实现更好的缠绕减少分层现象。

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无溶剂粘合剂a料为聚酯多元醇,无溶剂粘合剂b料为异氰酸酯预聚体。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接效果较好,可以形成大量的封闭性泡沫孔,施工过程简单,对基布层和pu面层的连接效果好。

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pu面层、pu发泡层的去木质素竹纤维制备步骤包括:将竹纤维加入到2-3wt%的次氯酸钠溶液中,50-55℃加热0.4-0.5h,过滤,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得到去木质素竹纤维。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去除木质素的方法较为简单,制得的竹纤维保留有较高的强度,较为柔韧,表面更加粗糙,与pu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力更强,制备过程中pu基体的原料渗入,结合的更加紧密牢固,剥离强度高。

1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pu面层中去木质素竹纤维为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去木质素竹纤维,所述pu发泡层中去木质素竹纤维为马来酸酐酯化去木质素竹纤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马来酸酐与去木质素竹纤维化学键合,制得的马来酸酐酯化去木质素纤维更加强韧,与pu基体的相容性好,还降低了纤维的表面极性,减少了应力集中,从而减少分层。马来酸酐改性后的去木质素竹纤维还在本申请的配方原料中有更好的流动性,在将pu发泡层涂覆至面层的过程中,马来酸酐酯化去木质素随着涂覆过程能够更加均匀牢固的与先制得的面层的表面竹纤维发生缠结。通过限定pu面层中的去木质素竹纤维为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去木质素竹纤维,pu发泡层表面具有更高的粘性和更长的游离链段,进一步提升与pu发泡层纤维之间的缠结紧密程度。

1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马来酸酐酯化去木质素竹纤维的制备步骤包括:将去木质素竹纤维在60co射线下辐照得到预处理竹纤维,吸收计量为80kgy,将预处理竹纤维加入到甲苯中,再加入马来酸酐,搅拌均匀,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反应,过滤,丙酮抽提,得到马来酸酐酯化去木质素竹纤维。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酯化的过程较为简单,制得的产物酯化效果较好,能够在面层中较好的流动,在涂覆过程中能够较为均匀紧密的实现层间的粘接。

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去木质素竹纤维的制备步骤包括:将去木质素竹纤维加入到乙醇水溶液,然后加入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调节ph值至2-2.5,加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去木质素竹纤维。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性的过程叫为简单,制得的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去木质素竹纤维较为稳定,能够较好的增加发泡层的粘性和缠结效果,制得的竹纤维pu不易分层,剥离强度高。

1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马来酸酐酯化去木质素竹纤维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去木质素竹纤维的质量比例为1:(0.9-1.1)。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确保了层间结合的稳定和紧密。

18、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竹纤维pu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s1:pu面层制备:按照配方重量份比例,在pu树脂中,加入dmf、醋酸乙酯、色浆,搅拌均匀后得到pu混合料,将pu混合料涂于离型纸上,涂层厚度控制在0.15±0.01mm,车速控制在11±1m/min,阶梯式升温加热烘干,得pu面层;

20、s2:添加pu发泡层:按照配方重量份比例,将pu发泡层原料混合均匀,涂至pu面层的表面,涂层厚度0.25±0.01mm,车速控制在10±1m/min,阶梯式升温加热烘干,得到pu中层;

21、s3:添加基布层:将pu中层的pu发泡层一侧贴合基布,阶梯式升温加热烘干,然后分离离型纸,分离离型纸一面为pu纹理面,制成pu半成品;

22、s4:添加水性处理层:按照配方重量份比例,将水性处理层原料搅拌均匀,然后用辊涂机辊涂到pu半成品的pu面层一侧,车速控制在10±2m/min,阶梯式升温加热烘干,烘干后卷曲,即得到竹纤维pu。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面采用半干贴形式,加上使用无水体系,浆料在缝隙中填满并不产生空洞。正面浆料黏度偏大,成膜性好,满足纹理的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纤维PU,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性处理层,PU面层、PU发泡层、基布层,所述水性处理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半亮消光表面处理剂40-60份、消光表面处理剂45-60份、手感耐磨剂8-16份、消泡剂0.2-0.3份、抗菌剂0.2-0.3份、流平剂0.8-1份、交联剂5-7份、工业蒸馏水25-40份,所述PU面层包含以下质量份的原料:PU树脂90-110份、DMF50-70份、醋酸乙酯15-20份、色浆7-15份、竹纤维12-15份,所述PU发泡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PU树脂90-110份、DMF50-70份、醋酸乙酯15-20份、色浆7-15份、竹纤维12-15份,无溶剂粘合剂A料95-105份、无溶剂粘合剂B料48-70份、促进剂0.04-0.06份、熟化剂0.18-0.3份、流平剂0.15-0.25份、阻燃剂35-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纤维PU,其特征在于:所述PU面层、PU发泡层的竹纤维为去木质素竹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纤维PU,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溶剂粘合剂A料为聚酯多元醇,无溶剂粘合剂B料为异氰酸酯预聚体。</p>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纤维PU,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木质素竹纤维制备步骤包括:将竹纤维加入到2-3wt%的次氯酸钠溶液中,50-55℃加热0.4-0.5h,过滤,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得到去木质素竹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竹纤维PU,其特征在于:所述PU面层中去木质素竹纤维为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去木质素竹纤维,所述PU发泡层中去木质素竹纤维为马来酸酐酯化去木质素竹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竹纤维PU,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来酸酐酯化去木质素竹纤维的制备步骤包括:将去木质素竹纤维在60Co射线下辐照得到预处理竹纤维,吸收计量为80kGy,将预处理竹纤维加入到甲苯中,再加入马来酸酐,搅拌均匀,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反应,过滤,丙酮抽提,得到马来酸酐酯化去木质素竹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竹纤维PU,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去木质素竹纤维的制备步骤包括:将去木质素竹纤维加入到乙醇水溶液,然后加入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调节pH值至2-2.5,加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去木质素竹纤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竹纤维PU,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来酸酐酯化去木质素竹纤维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去木质素竹纤维的质量比例为1:(0.9-1.1)。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竹纤维PU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竹纤维PU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烘箱阶梯式升温,温度依次为70/80/100/110/125/125℃,烘干时间共计4min;S2中烘箱阶梯式升温,温度依次为100/100/100/110/125/125℃;S3中烘箱阶梯式升温,温度依次为135/135/135/140/140/140/140/140/145/145/145/145/145/145℃,烘干时间12min;S4中烘箱阶梯式升温,温度依次为125/130/130/130/130/130℃,烘干时间2-3min。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纤维pu,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性处理层,pu面层、pu发泡层、基布层,所述水性处理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半亮消光表面处理剂40-60份、消光表面处理剂45-60份、手感耐磨剂8-16份、消泡剂0.2-0.3份、抗菌剂0.2-0.3份、流平剂0.8-1份、交联剂5-7份、工业蒸馏水25-40份,所述pu面层包含以下质量份的原料:pu树脂90-110份、dmf50-70份、醋酸乙酯15-20份、色浆7-15份、竹纤维12-15份,所述pu发泡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pu树脂90-110份、dmf50-70份、醋酸乙酯15-20份、色浆7-15份、竹纤维12-15份,无溶剂粘合剂a料95-105份、无溶剂粘合剂b料48-70份、促进剂0.04-0.06份、熟化剂0.18-0.3份、流平剂0.15-0.25份、阻燃剂35-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纤维pu,其特征在于:所述pu面层、pu发泡层的竹纤维为去木质素竹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纤维pu,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溶剂粘合剂a料为聚酯多元醇,无溶剂粘合剂b料为异氰酸酯预聚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纤维pu,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木质素竹纤维制备步骤包括:将竹纤维加入到2-3wt%的次氯酸钠溶液中,50-55℃加热0.4-0.5h,过滤,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得到去木质素竹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竹纤维pu,其特征在于:所述pu面层中去木质素竹纤维为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去木质素竹纤维,所述pu发泡层中去木质素竹纤维为马来酸酐酯化去木质素竹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航唐豪顾天琪张哲劳一岂王世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瑞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