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塔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525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1 19:46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塔结构及车辆,减震塔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减震塔本体。其中,减震塔本体呈环形,并在减震塔本体上设有供传动轴通过的过孔,且减震塔本体上设有减震器安装部以及多个摆臂安装部。而且,减震器安装部位于减震塔本体的顶部,多个摆臂安装部围绕过孔布置。本技术所述的减震塔结构,通过使减震塔本体一体成型,并呈环形,且在减震塔本体上设置减震器安装部和摆臂安装部,不仅可利用环形结构强度大的特点,增加减震塔结构的强度,以及可利于减震塔的制备,降低制备成本,同时也能够利于实现减震塔上安装结构的集成设计,有助于降低安装结构的设计与制备难度,从而可提升减震塔的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减震塔结构,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设有该减震塔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1、车辆减震塔是汽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和特性对于车辆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车辆减震塔的主要作用是缓冲震动,使车辆能够平稳行驶。通过吸收和分散来自路面的冲击,它可以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从而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2、现有减震塔一般采用钣金焊合结构,不仅不便于制备,重量大,不利于减重,同时,也需专门进行减震器安装点以及摆臂安装点等悬架安装结构的设计和制备。因此,现有的减震塔也有着设计、制备难度大,以及会进一步增大重量等不足,而限制了减震塔综合性能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减震塔结构,以利于制备,并可降低减震塔结构上安装结构的设计和制备难度。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减震塔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减震塔本体;

4、所述减震塔本体呈环形,并在所述减震塔本体上设有供传动轴通过的过孔,且所述减震塔本体上设有减震器安装部以及多个摆臂安装部;

5、所述减震器安装部位于所述减震塔本体的顶部,多个所述摆臂安装部围绕所述过孔布置。

6、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器安装部包括设于所述减震塔本体上的减震器安装凸台,所述减震器安装凸台上设有减震器安装孔;

7、各所述摆臂安装部均包括设于所述减震塔本体上的摆臂安装凸台,所述摆臂安装凸台上设有摆臂安装孔。

8、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塔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减震器安装凸台连接的加强肋,且所述加强肋沿所述减震塔本体的高度方向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塔本体上设有减震器避让槽,所述减震器安装凸台位于所述减震器避让槽中;和/或,

10、所述减震塔本体上设有摆臂避让槽,所述摆臂安装凸台位于所述摆臂避让槽中。

11、进一步的,在整车左右方向上,所述减震器安装部和各所述摆臂安装部设于所述减震塔本体的朝向车外的一侧,且所述减震塔本体的朝向车内的一侧设有若干加强筋。

12、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塔本体采用铸铝一体铸造成型。

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4、本技术所述的减震塔结构,通过使减震塔本体一体成型,并呈环形,且在减震塔本体上设置减震器安装部和摆臂安装部,不仅可利用环形结构强度大的特点,增加减震塔结构强度,而且可利于减震塔的制备,降低制备成本;同时,也能够利于实现减震塔上安装结构的集成设计,有助于降低安装结构设计与制备难度,而可提升减震塔的综合性能。

15、另外,减震器安装部和摆臂安装部采用设置在减震塔本体上的具有安装孔的安装凸台,结构简单,易于成型,也利于减震器和摆臂的安装操作。通过设置与减震器安装凸台连接,并沿减震塔本体高度方向布置的加强肋,可增加减震器安装点的刚度,能够提升减震器安装的可靠性。

16、其次,通过设置减震器避让槽和摆臂避让槽,不仅利于减震器和摆臂在减震塔上的安装布置,同时使得各安装凸台位于避让槽内,也有助于降低安装凸台的凸出高度,可减小减震塔整体体积,利于其在车辆中的布置。在减震塔本体上设置加强筋,能够增加减震塔本体的结构强度,提高车辆悬架在车身中安装的可靠性,也能够提升车身整体刚度。

17、此外,将减震塔本体采用铸铝铸造成型,不仅能够利用铸造成型工艺的特点,便于减震塔的制备,降低制备成本,并且也可保证减震塔的结构强度,以及利于实现减震塔的减重,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

18、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车身后部设有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减震塔,且各侧所述减震塔均采用如上所述的减震塔结构。

19、进一步的,两侧所述减震塔之间连接有上横梁,所述上横梁连接在各侧所述减震塔的顶面上。

20、进一步的,两侧所述减震塔的底部之间连接有下横梁,且所述上横梁、所述下横梁和两侧所述减震塔连接形成环形结构。

21、进一步的,所述下横梁和各侧所述减震塔之间均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和/或第二连接板;

22、所述第一连接板水平布置,并连接在所述下横梁和所述减震塔的底部之间,且所述减震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连接位置设有其一所述摆臂安装部;

23、所述第二连接板竖直布置,并连接在所述下横梁的侧部和所述减震塔内侧的连接凸台之间,且所述减震塔的内侧为整车左右方向上,所述减震塔朝向车内的一侧。

24、本技术所述的车辆,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减震塔结构,可降低设计与制备难度,能够提高车辆的综合性能。

25、另外,通过在两侧减震塔之间设置上横梁,可在两侧减震塔之间形成横向支撑,能够提升车身后部的横向刚度。设置下横梁,并使得上、下横梁和两侧减震塔连接形成环形结构,能够利用下横梁提供更好的横向支撑,同时也可利用环形结构强度大的特点,进一步增加车身后部的整体刚度。

26、此外,通过在下横梁和减震塔之间设置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增加下横梁和减震塔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使得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分别为水平及竖直布置,也可在横、纵方向上同时进行加强,能够起到很好的连接加强效果,并且使,得第一连接板与减震塔的连接位置靠近其中一个摆臂安装部,也可增加该摆臂安装点的刚度,提升摆臂安装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塔结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塔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塔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塔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塔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塔结构,其特征在于: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塔结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塔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塔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塔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塔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曼乔水露邹平平侯江红崔东亮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