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碟簧式减振器及堆叠型减振模块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碟簧式减振器及堆叠型减振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5115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1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碟簧式减振器,其采用碟簧式构型,且包括侧壁、上端面及下端面,其中侧壁为非球面曲面,上端面设置于侧壁的第一端,且为环形平面,下端面设置于侧壁的与其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且为环形平面,其中下端面的直径大于上端面。采用碟簧式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减振器的横向刚度,进而可实现精确轴线定向的减振效果,解决常规减振器非定向吸能带来的无指向能力的问题,提高减振系统的指向精度及横向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航天,特别涉及一种碟簧式减振器及堆叠型减振模块


技术介绍

1、在航天器的发射、运输和着陆过程中,航天器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外部震动,这些震动可能会对航天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甚至会导致航天器出现故障。而航天器减振器是一种能够减少外部震动对航天器的影响的装置。它的设计原理基于震动的阻尼和能量吸收。在航天器的设计中,减振器通常会被安装在航天器重要部位的周围,比如航天器的引擎、燃料储存器等。当航天器受到外部震动时,减振器会通过吸收震动能量和阻尼来减少震动对航天器的影响。

2、目前,针对抗瞬时大过载应用场景的减振器多采用硅基橡胶垫、金属泡沫、金属橡胶、及液压阻尼器等。但因为减振材质特征和减振器设计等问题,其很难适用于紧凑空间下对高量级冲击进行减振的应用场景。具体而言,现有减振器通常需要在减振环节的前后端进行固联,主结构的局部应力过大。现有减振器通过自身非定向吸能衰减冲击振动,很难应用于对指向精度有所要求的减振场景。现有航天减振器以应对频域振动为主,针对时域振动冲击的衰减手段较为稀缺,多数减振器自身强度很难承受时域近万g级量级,如10万m/s2级等的大过载冲击,导致过早吸能饱和或直接发生破坏,丧失减振性能。此外,现有减振器的储能密度不足以应对高量级冲击,或结构尺寸包络及质量将急剧增大使其很难得到有效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部分或全部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碟簧式的减振器,其采用碟簧式构型,包括:

2、侧壁,其为非球面曲面

3、上端面,其设置于所述侧壁的第一端,且为环形平面;以及

4、下端面,其设置于所述侧壁的与其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且为环形平面,其中所述下端面的直径大于所述上端面。

5、进一步地,所述上端面的宽度为xxx。

6、进一步地,所述下端面的宽度不小于5毫米。

7、进一步地,所述侧壁的内曲率半径为110至130毫米,外曲率半径ro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8、ro=ri+be,

9、

10、其中,ri为所述侧壁的内曲率半径be为所述侧壁的有效厚度,gs为系统冲击加速度,ms为被减振环节的质量,pm为材料的屈服强度,lδ为减振器截面中内弧长与外弧长的均值。

11、进一步地,所述侧壁的高度为10mm。

12、进一步地,所述下端面包括多个凸台,所述多个凸台周向分布于所述下端面上。

13、进一步地,所述凸台的截面为梯形。

14、进一步地,所述凸台边沿不超出所述下端面的边沿。

15、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器的材质为钛基超弹性合金。

16、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器采用超高温热压一体成型工艺制成。

17、基于如前所述的碟簧式减振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堆叠型减振模块,其包括若干个如前所述的减振器。

18、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器的个数为1至3个。

19、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器同向堆叠。

20、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器正向、反向交替堆叠。

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碟簧式减振器及堆叠型减振模块,采用碟簧式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减振器的横向刚度,进而可实现精确轴线定向的减振效果,解决常规减振器非定向吸能带来的无指向能力的问题,提高减振系统的指向精度及横向刚度。所述减振器采用严格设计的特殊曲面外形,通过高储能密度材料一体成型,可解决减振器自身强度无法应对时域近万g级(10万m/s2级)大过载冲击的问题,并显著提升减振器的质效比。同时所述减振器的底部设置有周向均布的梯形凸台滑块,使得减振器无需局部定位即可满足多自由度约束,为减振器提供高精度的装配定位,同时还能确保减振器作动时的径向运动轨迹。所述减振器可进行双向堆叠,在不增加工艺难度的基础上适应不同的减振场景,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碟簧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采用碟簧式构型,且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簧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内曲率半径Ri为110至130毫米,外曲率半径RO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簧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高度为10毫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簧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面包括多个凸台,所述多个凸台周向分布于所述下端面上,且所述凸台边沿不超出所述下端面的边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碟簧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截面为梯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簧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的材质为钛基超弹性合金,且采用超高温热压一体成型工艺制成。

7.一种堆叠式减振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减振器,所述减振器依次堆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碟簧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的个数为1至3个。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碟簧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同向堆叠。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碟簧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正向、反向交替堆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碟簧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采用碟簧式构型,且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簧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内曲率半径ri为110至130毫米,外曲率半径ro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簧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高度为10毫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簧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面包括多个凸台,所述多个凸台周向分布于所述下端面上,且所述凸台边沿不超出所述下端面的边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碟簧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鹏辉朱永生张天赫张科科李东南周美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