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挖掘机,尤其是涉及一种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1、挖掘机(简称挖机)作为常见的工程车辆在基础建设方面使用量非常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挖机主要工作结构的铲斗,其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整个挖机的使用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挖机的铲斗铰接在挖臂的前端,铲斗上还铰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铰轴与油缸铰接,在油缸伸缩动作时铲斗相对挖臂摆动,实现铲料和倒料动作。由于连杆两端铰接部位所处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在工作过程中受力较大,而且经常需要抖动铲斗以使斗内物料完全倒出的操作,因此往往更需要配置润滑系统对该部位进行润滑保证铲斗灵活顺畅的动作。
2、目前,大部分挖机的铲斗及连杆处无自动润滑系统,大多采用手动黄油枪式加注润滑脂,此种方式不仅加注速度慢,拖慢施工速度,而且容易出现加注不及时导致磨损加剧的情况出现,另外,还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3、部分具有自动润滑系统的挖机,其自动润滑系统的安装处并未设置防护装置,由于挖机在工作时,挖机铲斗处存在较多的碎石,且会有较大的振动,因此,未设置防护装置的自动润滑系统容易受到碎石和振动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其能够对铲斗和连杆的铰点处进行润滑,且具有防护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润滑泵、注油器组件和前防护板。
4、其中,控制模块与润滑泵电连接;注
5、优选的,所述第二注油器组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二注油器和第三注油器,所述第二注油器和所述第三注油器均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注油器和所述第三注油器并排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二注油器与所述铲斗铰点相连,所述第三注油器与所述铲斗油缸铰点进行润滑。
6、优选的,铲斗耳板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所述铲斗铰点,所述铲斗耳板的前端还设置有管路过孔,两路铲斗铰点润滑管均从所述铲斗耳板的内侧穿过所述管路过孔,一路所述铲斗铰点润滑管与所述铲斗耳板的前端的所述铲斗铰点相连,另一路所述铲斗铰点润滑管与所述铲斗耳板的后端的所述铲斗铰点相连。
7、优选的,所述铲斗耳板的中部外侧设置有侧防护板,所述铲斗铰点润滑管从所述侧防护板的内侧穿过。
8、优选的,所述耳板的内侧设置有防护板安装块,所述防护板安装块靠近所述管路过孔布置,两路所述铲斗铰点润滑管通过同一卡箍固定在所述防护板安装块上;所述前防护板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护板安装块的前端面上,所述前防护板的上侧设置有朝向后侧弯折的短折弯板。
9、优选的,每个所述铲斗铰点处均设置有防护法兰盘,所述防护法兰盘上设置有避让缺口,每个所述铲斗铰点润滑管均通过避让缺口。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注油器组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一注油器,所述第一注油器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注油器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注油器与所述连杆铰点相连,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的轴向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油通道和第二过油通道,所述润滑泵通过所述第一主管路与所述第二过油通道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过油通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主管路与所述第一过油通道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过油通道的另一端封闭。
11、优选的,所述连杆上设置有第一过线通道,所述第二主管路穿过所述第一过线通道与所述第一过油通道相连,铲斗油缸润滑管穿过所述第一过线通道与所述铲斗油缸上的润滑点位相连。
12、优选的,所述连杆上还设置有第二过线通道,所述第一主管路还能够穿过所述第二过线通道与所述第一过油通道相连。
13、优选的,所述连杆铰点处设置有防护圈,所述防护圈上设置有避让缺口,连杆铰点润滑管通过避让缺口与所述连杆铰点相连。
14、优选的,所述前防护板的下侧边缘处开设有通过缺口。
15、优选的,所述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还包括连杆防护板,所述连杆防护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杆防护板分别盖设在所述连杆的前后两侧,且所述第一注油器组和所述第二注油器组均位于所述连杆防护板的盖设范围内。
16、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通过在挖掘机连杆的前后两侧上分别设置第一注油器组和第二注油器组,能够有效减轻整机振动对注油器组的影响,同时,还能够方便润滑管与对应润滑点位就近连接,显著降低了连接难度和缩短了连接距离;通过在铲斗上设置前防护板,以对沙尘、石块等异物进行有效的阻挡,防止异物砸伤连杆上注油器组,有效保证润滑系统的稳定运行。
17、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润滑泵、注油器组件和前防护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油器组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二注油器和第三注油器,所述第二注油器和所述第三注油器均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注油器和所述第三注油器并排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二注油器与所述铲斗铰点相连,所述第三注油器与所述铲斗油缸铰点进行润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铲斗耳板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所述铲斗铰点,所述铲斗耳板的前端还设置有管路过孔,两路铲斗铰点润滑管均从所述铲斗耳板的内侧穿过所述管路过孔,一路所述铲斗铰点润滑管与所述铲斗耳板的前端的所述铲斗铰点相连,另一路所述铲斗铰点润滑管与所述铲斗耳板的后端的所述铲斗铰点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斗耳板的中部外侧设置有侧防护板,所述铲斗铰点润滑管从所述侧防护板的内侧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的内侧设置有防护板安装块,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铲斗铰点处均设置有防护法兰盘,所述防护法兰盘上设置有避让缺口,每个所述铲斗铰点润滑管均通过避让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油器组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一注油器,所述第一注油器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注油器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注油器与所述连杆铰点相连,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的轴向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油通道和第二过油通道,所述润滑泵通过所述第一主管路与所述第二过油通道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过油通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主管路与所述第一过油通道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过油通道的另一端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上设置有第一过线通道,所述第二主管路穿过所述第一过线通道与所述第一过油通道相连,铲斗油缸润滑管穿过所述第一过线通道与所述铲斗油缸上的润滑点位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上还设置有第二过线通道,所述第一主管路还能够穿过所述第二过线通道与所述第一过油通道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铰点处设置有防护圈,所述防护圈上设置有避让缺口,连杆铰点润滑管通过避让缺口与所述连杆铰点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护板的下侧边缘处开设有通过缺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杆防护板,所述连杆防护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杆防护板分别盖设在所述连杆的前后两侧,且所述第一注油器组和所述第二注油器组均位于所述连杆防护板的盖设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润滑泵、注油器组件和前防护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油器组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二注油器和第三注油器,所述第二注油器和所述第三注油器均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注油器和所述第三注油器并排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二注油器与所述铲斗铰点相连,所述第三注油器与所述铲斗油缸铰点进行润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铲斗耳板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所述铲斗铰点,所述铲斗耳板的前端还设置有管路过孔,两路铲斗铰点润滑管均从所述铲斗耳板的内侧穿过所述管路过孔,一路所述铲斗铰点润滑管与所述铲斗耳板的前端的所述铲斗铰点相连,另一路所述铲斗铰点润滑管与所述铲斗耳板的后端的所述铲斗铰点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斗耳板的中部外侧设置有侧防护板,所述铲斗铰点润滑管从所述侧防护板的内侧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的内侧设置有防护板安装块,所述防护板安装块靠近所述管路过孔布置,两路所述铲斗铰点润滑管通过同一卡箍固定在所述防护板安装块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挖掘机用自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铲斗铰点处均设置有防护法兰盘,所述防护法兰盘上设置有避让缺口,每个所述铲斗铰点润滑管均通过避让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挖掘机用自动润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国嵩,张聪聪,马瑞永,付桂山,郭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