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前部车身正面防撞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1、近年来,一体化压铸工艺逐渐成为车企重点研发的创新技术。其技术理念在于将传统的“冲压+焊接“简化为一步的过程,主要有以下5个优点:
2、1、优化汽车结构件,减轻重量的同时更为牢固;
3、2、减少汽车生产制造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4、3、碰撞安全:高度集成的模块化设计和一体成型工艺,带来的是整体结构强度提升,发生碰撞时能够有效分散碰撞能量;
5、4、由于铸铝材料成分较为简单,可以回收再利用;
6、5、有利于实现车辆轻量化,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7、但由于一体化压铸技术起步较晚,很难同时兼容c-ncap、e-ncap、c-iasi等评价规程。现有的一体化压铸前部车身正面防撞结构,由于铸铝受到碰撞后很容易开裂,因此如何设计合理的正面碰撞传力路径,防止铸铝本体及连接区域开裂,成为主机厂开发的主要技术难题。
8、如公开号为cn115320731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a柱铸铝接头、连接结构及电动汽车车身,涉及电动汽车
,包括a柱连接部,其顶部连接顶边梁连接部,a柱连接部一侧设有前门洞止口部,另一侧设有前轮罩支撑梁连接部,a柱连接部、前门洞止口部以及前轮罩支撑梁连接部的交界区域背侧形成腔体,腔体前侧设置腔体加强筋;前轮罩支撑梁连接部顶部与顶边梁连接部之间形成翻边,所述翻边顶面为前风挡涂胶面。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也无法解决上述记载的技术问题。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前部车身正面防撞结构,目的是提高安全性。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前部车身正面防撞结构,包括前纵梁、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和a柱,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与前纵梁和a柱连接,所述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与前挡板下横梁和电池包前安装横梁连接,前挡板下横梁位于两个所述a柱之间,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位于所述前纵梁和前挡板下横梁之间。
3、所述前纵梁上设置诱导槽和压痕,压痕的深度≥5mm。
4、所述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通过螺栓与所述a柱、所述前挡板下横梁和所述电池包前安装横梁连接。
5、所述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设置两个,两个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之间设置前挡板横梁,前挡板横梁与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连接,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与所述前挡板下横梁连接,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位于前挡板横梁和前挡板下横梁之间。
6、所述电池包前安装横梁位于所述前挡板下横梁的下方,电池包前安装横梁与第一前安装支架和第二前安装支架连接,第一前安装支架和第二前安装支架与前挡板下横梁连接。
7、所述第一前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前安装支架通过螺栓与所述前挡板下横梁连接。
8、所述第一前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前安装支架通过螺栓与所述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连接。
9、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前部车身正面防撞结构。
10、本技术的前部车身正面防撞结构,强度高,可以有效保证x向传力路径,提供足够的x向支撑力,提高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前部车身正面防撞结构,包括前纵梁、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和A柱,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与前纵梁和A柱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与前挡板下横梁和电池包前安装横梁连接,前挡板下横梁位于两个所述A柱之间,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位于所述前纵梁和前挡板下横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部车身正面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上设置诱导槽和压痕,压痕的深度≥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部车身正面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通过螺栓与所述A柱、所述前挡板下横梁和所述电池包前安装横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前部车身正面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设置两个,两个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之间设置前挡板横梁,前挡板横梁与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连接,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与所述前挡板下横梁连接,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位于前挡板横梁和前挡板下横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前部车身正面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前安装横梁位于所述前挡板下横梁的下方,电池包前安装横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部车身正面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前安装支架通过螺栓与所述前挡板下横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部车身正面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前安装支架通过螺栓与所述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连接。
8.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前部车身正面防撞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前部车身正面防撞结构,包括前纵梁、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和a柱,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与前纵梁和a柱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与前挡板下横梁和电池包前安装横梁连接,前挡板下横梁位于两个所述a柱之间,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位于所述前纵梁和前挡板下横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部车身正面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上设置诱导槽和压痕,压痕的深度≥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部车身正面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通过螺栓与所述a柱、所述前挡板下横梁和所述电池包前安装横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前部车身正面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设置两个,两个一体化压铸前铸铝本体之间设置前挡板横梁,前挡板横梁与第一支撑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超,周豫城,李卫星,魏晟弘,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