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形成立体发光效果的装饰外壳和发光外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4715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1 19:42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外饰,具体涉及一种可形成立体发光效果的装饰外壳和发光外饰,装饰外壳包括承载本体以复合于承载本体两侧的A面膜片和B面膜片;A面膜片包括:装饰层形成于第一基底层上,装饰层的空隙构成第一图案区;第一镀层形成于装饰层上,并填充于装饰层的第一图案区;第一透明层形成于第一镀层上;B面膜片包括:第二镀层形成于第二基底层上;第二透明层形成于第二镀层上;遮蔽层形成于第二透明层上,遮蔽层的空隙构成第二图案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外饰产品发光单一的不足,本方案通过多层结构的设计,实现了多重叠影、前后景深的立体发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外饰,具体涉及一种可形成立体发光效果的装饰外壳和发光外饰


技术介绍

1、随着外饰产品的不断发展,灯光饰件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外饰产品上,如,发光类logo、格栅、饰件。

2、目前主流的发光方案主要有如下两种:

3、a)半隐藏式(图1),表面由透光油漆/透光油墨和装饰油墨组合作为装饰层,再布置led发光器件,得到不点亮时作为装饰而点亮时则局部发光的产品方案;

4、b)(全)隐藏式(图2),一般采用半透熏黑或整体式透光的pvd表面处理,配合内部的局部遮光涂层或结构,得到不点亮时为一体式的装饰而点亮时局部发光的产品方案。

5、但是由于外饰发光产品一般仅是采用具有装饰效果的表面处理,其不同于灯具类透明的外面罩和内部立体光学结构的设计,外饰产品的发光效果均属于单一的平面型发光效果,只有二维效果,只能依靠动态流水效果形成效果差异,暂无法做出极具立体感的光学效果。

6、因此,为满足客户需要,形成具有多重叠影、前后景深的立体发光效果,需进一步对装饰外壳进行结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至少其一而提供一种可形成立体发光效果的装饰外壳和发光外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饰产品发光单一,均为面发光的不足,本方案通过多层结构的设计,利用双重镜面、多次反射的原理,实现了多重叠影、前后景深的立体发光效果,可赋予外饰更具吸引力的装饰效果。

2、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本技术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可形成立体发光效果的装饰外壳,包括承载本体以及复合于承载本体两侧的a面膜片和b面膜片;

4、所述的a面膜片包括依次叠合的第一基底层、装饰层、第一镀层和第一透明层;所述的装饰层形成于第一基底层上,装饰层的空隙构成第一图案区;所述的第一镀层形成于装饰层上,并填充装饰层的第一图案区;所述的第一透明层形成于第一镀层上;

5、所述的b面膜片包括依次叠合的第二基底层、第二镀层、第二透明层和遮蔽层;所述的第二镀层形成于第二基底层上;所述的第二透明层形成于第二镀层上;所述的遮蔽层形成于第二透明层上,遮蔽层的空隙构成第二图案区。

6、其中,所述的a面膜片复合于承载本体上后,第一基底层为外侧;所述的b面膜片复合于承载本体上后,遮蔽层为外侧。

7、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基底层与所述的第二基底层均为pc薄膜。

8、优选地,所述的承载本体的材质为pc。

9、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镀层与所述的第二镀层的材质包括铟和铝。

10、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图案区与所述的第二图案区在图案对应位置处的线条具有宽度差。

11、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图案区的线条宽度为8-12mm,所述的第二图案区的线条宽度为2-5mm。

12、优选地,所述的a面膜片中,装饰层、第一镀层和第一透明层的组合构成a面图案层,所述的a面图案层叠合设置有若干层。

13、优选地,所述的b面膜片中,第二镀层、第二透明层和遮蔽层的组合构成b面图案层,所述的b面图案层叠合设置有若干层。

14、本技术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制备如上任一所述的可形成立体发光效果的装饰外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5、s1:a面膜片半成品的制备:在第一基底层表面通过丝网印刷印制装饰层并构成第一图案区,对其进行pvd处理形成第一镀层,随后在第一镀层表面印刷透明油墨以形成第一透明层,得到a面膜片的半成品;

16、s2:b面膜片半成品的制备:对第二基底层表面进行pvd处理形成第二镀层,在第二镀层表面印刷透明油墨以形成第二透明层,随后在第二透明层表面通过丝网印刷印制遮蔽层并构成第二图案区,得到b面膜片的半成品;

17、s3:将a面膜片半成品及b面膜片半成品进行高压成型,然后冲切去除多余结构,分别得到两份带有造型的膜片;此处冲切去除的多余结构为多余的工艺翻边,进而保证两份膜片可在后续步骤中放入模具中;

18、s4:随后将两份膜片置于模具中进行注塑,得到所述的装饰外壳。

19、本技术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发光外饰,包括光学模组以及如上任一所述的可形成立体发光效果的装饰外壳,所述的光学模组装配于装饰外壳内。

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21、a面膜片中的第一镀层以及b面膜片中的第二镀层可形成双重镜面、多次反射的结构,进而可使内部或内侧发出的灯光能够发生多种光现象,进而可获得具有多重叠影、前后景深的立体发光效果。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本专利的目的是创新地提供一种具有全新发光效果的汽车外饰产品。

24、本专利所描述方案,能够创新地利用双重镜面多次反射的原理,获得多重叠影、前后景深的立体发光效果,赋予灯光外饰更具吸引力的装饰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形成立体发光效果的装饰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本体以及复合于承载本体两侧的A面膜片和B面膜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形成立体发光效果的装饰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基底层与所述的第二基底层均为PC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形成立体发光效果的装饰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本体的材质为P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形成立体发光效果的装饰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图案区与所述的第二图案区在图案对应位置处的线条具有宽度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形成立体发光效果的装饰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图案区的线条宽度为8-12mm,所述的第二图案区的线条宽度为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形成立体发光效果的装饰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面膜片中,装饰层、第一镀层和第一透明层的组合构成A面图案层,所述的A面图案层叠合设置有若干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形成立体发光效果的装饰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面膜片中,第二镀层、第二透明层和遮蔽层的组合构成B面图案层,所述的B面图案层叠合设置有若干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形成立体发光效果的装饰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面膜片复合于承载本体上后,第一基底层为外侧;所述的B面膜片复合于承载本体上后,遮蔽层为外侧。

9.一种发光外饰,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模组和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可形成立体发光效果的装饰外壳,所述的光学模组装配于装饰外壳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形成立体发光效果的装饰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本体以及复合于承载本体两侧的a面膜片和b面膜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形成立体发光效果的装饰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基底层与所述的第二基底层均为pc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形成立体发光效果的装饰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本体的材质为p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形成立体发光效果的装饰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图案区与所述的第二图案区在图案对应位置处的线条具有宽度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形成立体发光效果的装饰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图案区的线条宽度为8-12mm,所述的第二图案区的线条宽度为2-5mm。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锋锋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