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深海采矿工程,尤其涉及一种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深海已发现矿产资源有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等。在陆地资源的不断枯竭和技术进步的双重作用下,海洋将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而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将会成为海洋资源开发的新兴领域。
2、现有的大多数深海矿产资源开采通常是先利用采矿车进行收集,再利用提升系统运输至采矿船上,具体地,采矿车要通过采矿船舷侧的绞车或起重设备来实现布放回收,但是采矿车作业的矿区大多是在风浪较大的深海区域,在海上风浪的影响作用下,船舶与海面易发生相对运动,进而导致采矿车在出水和入水时,很容易产生大幅度摇摆晃动且无法控制摇摆方向而多次撞击主船体,从而对采矿车和主船体造成较大的损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
3、因此,亟需一种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及方法,能够有效提升采矿车在深海采矿作业过程中运行的平稳性与可靠性。
2、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包括:
4、采矿作业车;
5、采矿船,所述采矿船包括主船体、主甲板与第一导轨,所述主甲板设置于所述主船体上,所述第一导轨设置于所述主船体舷侧;
6、第一绞车与第一拉接件,所述第一绞车设置于所述主甲板上,
7、工作台与门架,所述门架铰接于所述主甲板与所述工作台之间;
8、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固定连接于所述工作台;
9、导向架,所述导向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上,且所述导向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采矿作业车;
10、第二绞车与第二拉接件,所述第二绞车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第二绞车用于收放所述第二拉接件,所述第二拉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绞车,所述第二拉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导向架;
11、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门架转动而带动所述工作台移动,以将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对接而形成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滑轨,且能够将所述采矿作业车推出至所述主船体舷侧外部。
12、作为上述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还包括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拉接件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导向轮并与所述采矿作业车连接。
13、作为上述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主甲板上,所述第一绞车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
14、作为上述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件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输出端与安转端,所述安转端铰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输出端铰接于所述门架。
15、作为上述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门架包括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与所述工作台铰接,所述第一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主甲板铰接,所述第二转杆的一端与所述工作台铰接,所述第二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主甲板铰接。
16、作为上述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工作台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工作台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第一自由端与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自由端相较于所述第一自由端靠近所述主船体舷侧,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工作台的铰接点为第一铰点,所述第二转杆与所述工作台的铰点为第二铰点,所述第一铰点位于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铰点位于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自由端之间。
17、作为上述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件为伸缩液压缸。
18、作为上述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拉接件为脐带缆。
19、作为上述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架的截面呈三角形。
20、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深海采矿布放回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方案中的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所述深海采矿布放回收方法包括:
21、s100: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门架转动,而将所述采矿作业车推出至所述主船体舷侧外部,并使得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对接而形成导向滑轨;
22、s200:所述第一绞车释放所述第一拉接件,所述第二绞车释放所述第二拉接件,所述导向架带动所述采矿作业车沿所述导向滑轨下放入水并到达所述主船体底部;
23、s300:所述导向架脱离所述采矿作业车,所述第二绞车收回所述第二拉接件,以带动所述导向架沿所述导向滑轨上升出水;
24、s400:所述第一绞车继续释放所述第一拉接件而使所述采矿作业车继续下放,以到达海底进行采矿;
25、s500:所述第一绞车收回所述第一拉接件而带动所述采矿作业车上升,所述第二绞车继续释放所述第二拉接件,以使所述导向架沿所述导向滑轨下放入水并与所述采矿作业车重新连接固定;
26、s600:所述第一绞车收回所述第一拉接件,所述第二绞车回所述第二拉接件,以使所述导向架带动所述采矿作业车沿所述导向滑轨上升回收。
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及方法,该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包括:采矿作业车、采矿船、第一绞车、第一拉接件、工作台、门架、第二导轨、导向架、第二绞车、第二拉接件与驱动件,采矿船包括主船体、主甲板与第一导轨,主甲板设置于主船体上,第一导轨设置于主船体舷侧,第一绞车设置于主甲板上,且第一绞车用于收放第一拉接件,第一拉接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绞车,第一拉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于采矿作业车,门架铰接于主甲板与工作台之间,第二导轨固定连接于工作台,导向架滑动连接于第二导轨上,且导向架可拆卸连接于采矿作业车,第二绞车设置于工作台上,且第二绞车用于收放第二拉接件,第二拉接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绞车,第二拉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于导向架,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门架转动而带动工作台移动,以将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对接而形成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滑轨,且能够将采矿作业车推出至主船体舷侧外部。如此设置,驱动件可将采矿作业车推出至主船体舷侧外部,并带动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对接而形成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滑轨,深海采矿作业时,采矿作业车在进行布放与回收的过程中,可始终跟随导向架沿导向滑轨稳定下放与上升,其进一步避免采矿作业车受到风浪的影响产生摇摆而与主船体发生碰撞,有效提升采矿作业车在布放和回收过程中运行的平稳性与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还包括导向轮(14),所述导向轮(14)设置于所述工作台(7)上,所述第一拉接件(6)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导向轮(14)并与所述采矿作业车(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还包括支撑架(15),所述支撑架(15)安装于所述主甲板(3)上,所述第一绞车(5)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1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3)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输出端与安转端,所述安转端铰接于所述支撑架(15),所述输出端铰接于所述门架(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8)包括第一转杆(81)与第二转杆(82),所述第一转杆(81)的一端与所述工作台(7)铰接,所述第一转杆(81)的另一端与所述主甲板(3)铰接,所述第二转杆(82)的一端与所述工作台(7)铰接,所述第二转杆(82)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7)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工作台(7)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第一自由端与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自由端相较于所述第一自由端靠近所述主船体(2)舷侧,所述第一转杆(81)与所述工作台(7)的铰接点为第一铰点,所述第二转杆(82)与所述工作台(7)的铰点为第二铰点,所述第一铰点位于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铰点位于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自由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3)为伸缩液压缸。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接件(6)为脐带缆。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架(10)的截面呈三角形。
10.一种深海采矿布放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所述深海采矿布放回收方法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还包括导向轮(14),所述导向轮(14)设置于所述工作台(7)上,所述第一拉接件(6)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导向轮(14)并与所述采矿作业车(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还包括支撑架(15),所述支撑架(15)安装于所述主甲板(3)上,所述第一绞车(5)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1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3)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输出端与安转端,所述安转端铰接于所述支撑架(15),所述输出端铰接于所述门架(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采矿布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8)包括第一转杆(81)与第二转杆(82),所述第一转杆(81)的一端与所述工作台(7)铰接,所述第一转杆(81)的另一端与所述主甲板(3)铰接,所述第二转杆(82)的一端与所述工作台(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亭,李波,费龙,葛彤,肖丽娜,李岩松,郑唐文,金小栋,刘学勤,沈玉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