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84594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1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结合该地区养殖贝藻类品种的个体平均固碳量、平均生长周期,计算贝藻类品种固碳效率贡献因子;基于不同贝藻类品种的年度产量与干湿比、质量比、含碳率参数,计算固碳总量;基于贝藻类养殖产量、养殖面积、固碳总量,得到单位产量与单位面积对应的固碳量,计算单位产能的固碳效率贡献因子;基于固碳总量、苗种数量、从业人员数量,计算相关投入的固碳效率贡献因子;基于该地区贝藻类品种、单位产能和人员投入的固碳效率贡献因子和权重系数,计算该地区贝藻类碳汇的综合固碳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综合多种因素分析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为不同地区贝藻类渔业碳汇效益评估提供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贝类碳汇,尤其是涉及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1、贝藻类养殖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将碳移出水体。多个沿海省份,均涉及贝藻类养殖活动,养殖贝藻类品种涵盖牡蛎、扇贝、贻贝、蛤及其他贝类,海带、裙带菜、紫菜、江篱及其他藻类。

2、综合多种因素分析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有利于更加全面掌握不同地区的贝藻类碳汇信息,为不同地区贝藻类渔业碳汇效益评估提供支持,指导贝藻类碳汇开发科学决策。

3、2022年起,我国福建、浙江等地开展了贝藻类养殖渔业碳汇开发的探索,国内学者对不同品种贝藻类的含碳率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为贝藻类碳汇量计算提供了依据。目前,我们缺乏其他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能力的研究,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除了受贝藻类品种的固碳能力影响外,还与该地区贝藻类养殖产量、养殖投入息息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该方法综合多种因素分析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为不同地区贝藻类渔业碳汇效益评估提供支持。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结合该地区典型养殖贝藻类品种的个体平均固碳量、平均生长周期,计算贝藻类品种固碳效率贡献因子;

4、s2:基于不同贝藻类品种的年度产量与干湿比、质量比、含碳率参数,计算固碳总量;</p>

5、s3:基于贝藻类养殖产量、养殖面积、固碳总量,得到单位产量与单位面积对应的固碳量,计算单位产能的固碳效率贡献因子;

6、s4:基于固碳总量、苗种数量、从业人员数量,计算相关投入的固碳效率贡献因子;

7、s5:基于该地区的贝藻类品种、单位产能和人员投入的固碳效率贡献因子和权重系数,计算该地区贝藻类碳汇的综合固碳效率。

8、进一步的,在所述s1中,所述贝藻类品种固碳效率贡献因子的计算公式为如下,

9、其中,b0为贝藻类个体平均固碳量,t为平均生长周期,根据计算结果划分高固碳品种、中等固碳品种、低固碳品种三类,确定固碳效率因子i1。

10、进一步的,在所述s2中,所述贝藻类的年度固碳总量计算公式如下,

11、c=∑c1i+∑c2j

12、其中,i为该地区不同贝类品种,j为该地区不同藻类品种;

13、c1=p1×w1×m1×f1+(1-m1)×f′1

14、其中,c1为贝类年度固碳量,p1为贝类年度产量湿重,w1为贝类干湿比,m1为贝类贝壳质量比,f1为贝类贝壳含碳率,f'1为贝类软体组织含碳率;

15、c2=p2×w2×f2

16、其中,c2为藻类年度固碳量,p2为藻类年度产量湿重,w2为藻类干湿比,f2为藻类含碳率。

17、进一步的,在所述s3中,所述单位产量对应的固碳量,计算公式如下,

18、

19、其中,d1为单位产量对应的固碳量,p1为贝类年度产量,p2为藻类年度产量,c为贝藻类固碳总量,i为该地区不同贝类品种,j为该地区不同藻类品种。

20、进一步的,在所述s3中,所述单位面积对应的固碳量,计算公式如下,

21、

22、其中,d2为单位面积对应的固碳量,s1为贝类年度产量,s2为藻类年度产量,c为贝藻类固碳总量,i为该地区不同贝类品种,j为该地区不同藻类品种。

23、进一步的,在所述s3中,所述单位产能的固碳效率贡献因子根据单位碳汇量对应的产量与面积,划分为高单位产能固碳、中单位产能固碳、低单位产能固碳三类,确定固碳效率因子i2。

24、进一步的,在所述s4中,苗种投入对应的固碳量,计算公式如下,

25、

26、其中,e1为单位苗种对应的固碳量,z1为贝类苗种数量,z2为藻类苗种数量,c为贝藻类固碳总量,i为该地区不同贝类品种,j为该地区不同藻类品种。

27、进一步的,在所述s4中,人员投入对应的固碳量,计算公式如下,

28、

29、其中,e1为单位人员对应的固碳量,r为养殖从业人员数量,c为贝藻类固碳总量。

30、进一步的,在所述s4中,单位投入的固碳效率贡献因子根据单位苗种、单位人员对应的固碳量,划分为高投入固碳、中投入固碳、低投入固碳三类,确定固碳效率因子i3。

31、进一步的,该地区贝藻类碳汇的综合固碳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32、∑ωiii

33、其中,i为综合固碳效率指数,ωi为固碳效率权重系数,ii为固碳效率因子,根据专家经验法确定贝藻类品种、单位产能和人员投入的固碳效率权重系数ω1、ω2、ω3。

34、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35、本专利技术综合多种因素分析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为不同地区贝藻类渔业碳汇效益评估提供支持。基于不同地区典型养殖贝藻类品种的固碳能力、养殖产量与面积、苗种与人员投入因素较为全面的评估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不同地区贝藻类渔业碳汇效益评估计算方法简单,便于实施;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所用数据均为公开数据、每年更新,有利于保证贝藻类固碳效率的连续评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中,所述贝藻类品种固碳效率贡献因子的计算公式为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所述贝藻类的年度固碳总量计算公式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中,所述单位产量对应的固碳量,计算公式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中,所述单位面积对应的固碳量,计算公式如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中,所述单位产能的固碳效率贡献因子根据单位碳汇量对应的产量与面积,划分为高单位产能固碳、中单位产能固碳、低单位产能固碳三类,确定固碳效率因子I2。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4中,苗种投入对应的固碳量,计算公式如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4中,人员投入对应的固碳量,计算公式如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4中,单位投入的固碳效率贡献因子根据单位苗种、单位人员对应的固碳量,划分为高投入固碳、中投入固碳、低投入固碳三类,确定固碳效率因子I3。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地区贝藻类碳汇的综合固碳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中,所述贝藻类品种固碳效率贡献因子的计算公式为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所述贝藻类的年度固碳总量计算公式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中,所述单位产量对应的固碳量,计算公式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中,所述单位面积对应的固碳量,计算公式如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不同地区贝藻类碳汇固碳效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中,所述单位产能的固碳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莎莎安伟张庆范赵建平吴翌丹闫宏图靳卫卫李建伟王梦晓何源首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