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饭煲,更具体的说是涉及空气传热电饭煲的机身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1、电饭煲是一种通过发热管进行加热烹饪的厨房设备,传统的电饭煲在底部设置有加热管,加热管的热量传递至内胆中进行加热;
2、电饭煲具有外锅,外锅具有外壳,加热管的热量主要作用于内胆,但也有部分的热量传递至外壳,导致电饭煲的表面发热,容易烫伤用户。
3、申请人研发出一种空气传热电饭煲,为了进一步解决电饭煲表面过热的问题,申请人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传热电饭煲的机身散热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空气传热电饭煲的机身散热结构,包括:外壳、内罩体和内胆;
3、所述内罩体将外壳及内胆之间分隔,形成了相隔绝的热风循环腔室及散热腔室;
4、所述外壳包括:底座及中壳;
5、还包括:热风组件;
6、热风组件包括:电机、同轴安装于电机的输出轴的热风扇和冷风扇,热风扇位于热风循环腔室中,冷风扇位于散热腔室中;
7、所述底座设置有环形的套体,电机位于该套体内;底座于套体所围设的空间内对应设置有进风口,于套体所围设的空间外设置有出风口,冷风从进风口进入并流入散热腔室后,从出风口送出。
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散热腔室内对应于套体之上设置有一风罩,风罩的周侧设置有通孔,冷风从进风口进入套体所围设的空间内经通孔流出,最后从出风口送出。
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冷风扇位于风罩的罩设空间内。
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风罩的顶部贴紧内罩体的底部,使气流被挤压从通孔送出。
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风罩锁螺丝固定于套体上方。
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内罩体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第二罩体设置于第一罩体之外,通过第二罩体分隔为热风循环腔室及散热腔室。
14、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5、本技术通过在电饭煲的机身内设置有相隔绝的热风循环腔室及散热腔室,使得热量集中在热风循环腔室内,更好地对内胆加热,同时减少热量传递至散热腔室;加上散热腔室内设置冷风扇,通过冷风扇带动冷风进入散热腔室后从出风口送出,如此对机身进行降温,降温效果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空气传热电饭煲的机身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0)、内罩体(200)和内胆(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传热电饭煲的机身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室(02)内对应于套体(111)之上设置有一风罩(130),风罩(130)的周侧设置有通孔(131),冷风从进风口(112)进入套体(111)所围设的空间内经通孔(131)流出,最后从出风口(113)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传热电饭煲的机身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130)的中心设置开口(1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传热电饭煲的机身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扇(430)位于风罩(130)的罩设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传热电饭煲的机身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130)的顶部贴紧内罩体(200)的底部,使气流被挤压从通孔(131)送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传热电饭煲的机身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130)锁螺丝固定于套体(111)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传
...【技术特征摘要】
1.空气传热电饭煲的机身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0)、内罩体(200)和内胆(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传热电饭煲的机身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室(02)内对应于套体(111)之上设置有一风罩(130),风罩(130)的周侧设置有通孔(131),冷风从进风口(112)进入套体(111)所围设的空间内经通孔(131)流出,最后从出风口(113)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传热电饭煲的机身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130)的中心设置开口(1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传热电饭煲的机身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剑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君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