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3960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1 19:37
本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支座,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位于堆石坝的垫层料和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之间,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与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一阻水结构,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与所述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阻水结构,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与所述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表面设置表面止水。本技术满足混凝土面板的滑移需求,防止库水深入坝体,从而确保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合处安全可靠,满足大坝运行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在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是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中,水库挡水建筑物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肩一般坐落在河道两岸,泄水或引水建筑物则与该坝型分开,单独进行布置。目前,一些工程因地形等原因需要把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泄水建筑物如岸边溢洪道结合布置,并在溢洪道边墩外侧与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之间的结合部位设垂直缝,一些抽水蓄能电站为节省投资,尝试把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引水建筑物如进/出水口结合布置设计,并在进/出水口边墙与混凝土面板之间的结合部位设垂直缝。

2、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结合布置时,由于水库水位经常变动(尤其是抽水蓄能电站),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结合部位的垂直缝需要适应在不同水压作用下混凝土面板反复的张开和挤压运动特性,以防止混凝土面板在结合部位破坏。(2)结合部位的垂直缝需要设计可靠的阻水结构,防止库水渗入坝体内,造成大坝失稳破坏。(3)结合部位需要有足够刚度的支撑,适应面板的位移及压缩变形,防止面板背面脱空而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即在结合部位设计一种钢筋混凝土支座,满足混凝土面板的滑移需求,并在钢筋混凝土支座与混凝土面板结合部位以及钢筋混凝土支座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结合部位分别设阻水结构,防止库水深入坝体,从而确保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结合处安全可靠,满足运行要求。p>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支座,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位于堆石坝的垫层料和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之间,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与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一阻水结构,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与所述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阻水结构,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与所述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表面设置表面止水。

4、优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由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构成倒“l”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平部分为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上布置有支座垫板,所述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设置在支座垫板的上面。

5、优选的,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纵向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6、优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包括钢筋、支座预埋钢板,所述支座预埋钢板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的支撑平台的表面,所述钢筋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的内部。

7、优选的,所述钢筋包括第一类钢筋、第二类钢筋、第三类钢筋和第四类钢筋,所述第三类钢筋为“l”形,插入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采用m20砂浆填充,其余部分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内,所述第四类钢筋为直线形,其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内沿第三类钢筋垂直均匀设置,所述第四类钢筋与所述第三类钢筋形成钢筋网,所述第一类钢筋为折线形,所述第二类钢筋为直线形,所述第一类钢筋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迎水面,所述第二类钢筋沿所述第一类钢筋垂直均匀设置。

8、优选的,所述第一阻水结构包括施工缝和施工缝缝间铜止水,所述施工缝位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与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所述施工缝缝间铜止水穿过所述施工缝处。

9、优选的,所述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包括混凝土面板预埋钢板,所述混凝土面板预埋钢板设置在所述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底部。

10、优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及所述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接缝表面部位均采用切角设计,形成所述支座的切角边线及所述混凝土面板的切角边线,所述支座的切角边线与所述混凝土面板的切角边线形成“v”字形缺口。

11、优选的,所述第二阻水结构包括结构缝、结构缝缝间铜止水和沥青木板,所述结构缝位于所述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之间,所述结构缝缝间铜止水穿过所述结构缝处,所述结构缝内填充沥青木板。

12、优选的,所述表面止水包括氯丁橡胶棒和sr塑性填料,所述氯丁橡胶棒和所述sr塑性填料自下而上设置在所述“v”字形缺口上,所述sr塑性填料表面设置有保护盖片,所述保护盖片延伸至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及钢筋混凝土支座表面,并在保护盖片两端的上方设置有pvc压条和不锈钢角钢,在所述不锈钢角钢上方沿支座纵向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膨胀螺栓,所述保护盖片端部分别与所述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和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之间采用封边剂封边处理。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混凝土面板支撑结构安全可靠,混凝土面板受力变形简单,仅在平面内张开及闭合滑移,无面外位移变形,可有效防止面板端部支撑受力不均而折断破坏。

15、(2)混凝土面板与支撑结构之间设抗滑性能较好的材料,能够有效减少混凝土面板与支座间的摩擦力,可防止混凝土面板滑移时支撑面磨损破坏。

16、(3)分别在混凝土面板与钢筋混凝土支座结构结合部位以及在支座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结构部位设置阻水结构,能够有效防止面板滑移时缝间渗水,确保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运行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支座,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位于堆石坝的垫层料和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之间,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与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一阻水结构,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与所述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阻水结构,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与所述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表面设置表面止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由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构成倒“L”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平部分为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上布置有支座垫板,所述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设置在支座垫板的上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纵向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包括钢筋、支座预埋钢板,所述支座预埋钢板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的支撑平台的表面,所述钢筋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包括第一类钢筋、第二类钢筋、第三类钢筋和第四类钢筋,所述第三类钢筋为“L”形,插入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采用M20砂浆填充,其余部分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内,所述第四类钢筋为直线形,其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内沿第三类钢筋垂直均匀设置,所述第四类钢筋与所述第三类钢筋形成钢筋网,所述第一类钢筋为折线形,所述第二类钢筋为直线形,所述第一类钢筋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迎水面,所述第二类钢筋沿所述第一类钢筋垂直均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水结构包括施工缝和施工缝缝间铜止水,所述施工缝位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与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所述施工缝缝间铜止水穿过所述施工缝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包括混凝土面板预埋钢板,所述混凝土面板预埋钢板设置在所述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及所述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接缝表面部位均采用切角设计,形成所述支座的切角边线及所述混凝土面板的切角边线,所述支座的切角边线与所述混凝土面板的切角边线形成“V”字形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水结构包括结构缝、结构缝缝间铜止水和沥青木板,所述结构缝位于所述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之间,所述结构缝缝间铜止水穿过所述结构缝处,所述结构缝内填充沥青木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止水包括氯丁橡胶棒和SR塑性填料,所述氯丁橡胶棒和所述SR塑性填料自下而上设置在所述“V”字形缺口上,所述SR塑性填料表面设置有保护盖片,所述保护盖片延伸至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及钢筋混凝土支座表面,并在保护盖片两端的上方设置有PVC压条和不锈钢角钢,在所述不锈钢角钢上方沿支座纵向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膨胀螺栓,所述保护盖片端部分别与所述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和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之间采用封边剂封边处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支座,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位于堆石坝的垫层料和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之间,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与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一阻水结构,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与所述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阻水结构,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与所述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表面设置表面止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由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构成倒“l”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平部分为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上布置有支座垫板,所述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设置在支座垫板的上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纵向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包括钢筋、支座预埋钢板,所述支座预埋钢板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的支撑平台的表面,所述钢筋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包括第一类钢筋、第二类钢筋、第三类钢筋和第四类钢筋,所述第三类钢筋为“l”形,插入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采用m20砂浆填充,其余部分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内,所述第四类钢筋为直线形,其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内沿第三类钢筋垂直均匀设置,所述第四类钢筋与所述第三类钢筋形成钢筋网,所述第一类钢筋为折线形,所述第二类钢筋为直线形,所述第一类钢筋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迎水面,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春游刘锁屈洁师广山马秀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