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稻收割台及再生稻联合收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3722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1 19:36
一种再生稻收割台及再生稻联合收割机,属于再生稻联合收割机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割台机架、设于割台机架前部上方的拨禾轮、设于割台机架入口处的往复切割器、设于割台机架后部的割台螺旋绞龙、分设于割台机架入口两侧边的左分禾器和右分禾器、设于割台机架两侧的拨禾轮支撑油缸、设于割台机架一侧的传动机构,左分禾器与右分禾器之间的收割台工作幅宽小于或等于2.5米,再生稻收割台配合履带式行走底盘使用,履带式行走底盘包括左履带和右履带,每条履带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80毫米。本技术能够有效满足丘陵山区小田块的使用需求,兼顾通过性及碾压率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再生稻联合收割机,尤其涉及一种再生稻收割台及再生稻联合收割机


技术介绍

1、近年随着劳动力结构改变和双季稻种植效益的降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再生稻种植是利用头季水稻收割后稻桩上的腋芽萌发成苗,经科学管理,使其抽穗结实再收获一季的稻作方法。再生稻是我国转型期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一种重要稻作模式,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且米质更优、绿色安全等优点,于是在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十多个省份发展迅速,不仅有效回补了南方双季稻面积的下滑,缓解了双季稻区劳动力短缺和人力成本大幅度攀升问题,而且对调优粮食生产结构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目前市场上符合大纲的再生稻头季收获要求的机具非常缺乏,为尽快投放市场,大部分企业都选用了将传统履带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按“宽割台配窄履带”方案进行改制,其中最常见的是在市场占比90%的配套动力73.5~87kw的传统全喂入收割机基础上将原配套的500毫米宽履带更换为350毫米宽履带,这不仅大幅降低了整机的水田通过性,且还因需满足再生稻鉴定大纲要求的直线碾压率≤28%而必须将作业幅宽增加至2.5米及以上,这又因割台的大幅加宽而降低了丘陵山区道路的通过性、行走的安全性,且也不适应丘陵山区小田块的收获,更何况目前的大部分再生稻都种植在丘陵山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再生稻收割台及再生稻联合收割机,其能够有效满足丘陵山区小田块的使用需求,兼顾通过性及碾压率的要求

2、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再生稻收割台,包括割台机架、设于割台机架前部上方的拨禾轮、设于割台机架入口处的往复切割器、设于割台机架后部的割台螺旋绞龙、分设于割台机架入口两侧边的左分禾器和右分禾器、设于割台机架两侧的拨禾轮支撑油缸、设于割台机架一侧的传动机构,所述左分禾器与右分禾器之间的收割台工作幅宽小于或等于2.5米,所述再生稻收割台配合履带式行走底盘使用,所述履带式行走底盘包括左履带和右履带,每条履带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80毫米。

4、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收割台工作幅宽为200-210厘米时,所述左分禾器至左履带中心的距离为25-30厘米,所述右分禾器至右履带中心的距离为25~30厘米或55~60厘米。

5、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收割台工作幅宽为230-240厘米时,所述左分禾器至左履带中心的距离为25-30厘米或55~60厘米,所述右分禾器至右履带中心的距离为55~60厘米。

6、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左分禾器及右分禾器均包括上方的两根挡杆、靠近割台机架内侧的内分禾杆,两根所述挡杆及内分禾杆的前端连接。

7、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拨禾轮支撑油缸处于两根所述挡杆之间。

8、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挡杆具有弧形部。

9、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左分禾器及右分禾器均由钢管焊接而成。

10、作为本技术优选,靠近所述传动机构一侧的分禾器与所述往复切割器之间的安装角度大于90°。

11、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左分禾器和右分禾器的与所述往复切割器之间的安装角度均大于90°。

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再生稻联合收割机,包括底盘行走部、脱粒分离部、谷物清选部、储粮卸粮部、脱后秸秆粉粹抛撒部,以及如上所述的再生稻收割台。

13、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4、1、不仅两条履带的宽度之和与收割台工作幅宽之比小于0.28,满足对稻茬直线碾压率的要求,而且两条履带能够同时处于相邻两株再生稻之间,进一步降低甚至避免对稻茬的碾压,确保再生稻第二季的产量;

15、2、当收割台工作幅宽大于2米且小于2.1米时,适应丘陵山区大部分地区的再生稻种植区使用;当收割台工作幅宽大于2.1米且小于2.4米时,更适应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的再生稻种植区使用;

16、3、拨禾轮支撑油缸处于两根挡杆之间,从而避免了紧靠左右分禾器内侧的已割再生稻缠绕于拨禾轮支撑油缸上;

17、4、分禾器与往复切割器之间的安装角度大于90°,从而避免了收获半倒伏再生稻时,未割再生稻因传动机构宽度尺寸过大而被拖倒。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生稻收割台,包括割台机架、设于割台机架前部上方的拨禾轮、设于割台机架入口处的往复切割器、设于割台机架后部的割台螺旋绞龙、分设于割台机架入口两侧边的左分禾器和右分禾器、设于割台机架两侧的拨禾轮支撑油缸、设于割台机架一侧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分禾器与右分禾器之间的收割台工作幅宽小于或等于2.5米,所述再生稻收割台配合履带式行走底盘使用,所述履带式行走底盘包括左履带和右履带,每条履带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80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稻收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割台工作幅宽为200-210厘米时,所述左分禾器至左履带中心的距离为25-30厘米,所述右分禾器至右履带中心的距离为25~30厘米或55~6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稻收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割台工作幅宽为230-240厘米时,所述左分禾器至左履带中心的距离为25-30厘米或55~60厘米,所述右分禾器至右履带中心的距离为55~6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稻收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分禾器及右分禾器均包括上方的两根挡杆、靠近割台机架内侧的内分禾杆,两根所述挡杆及内分禾杆的前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再生稻收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禾轮支撑油缸处于两根所述挡杆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再生稻收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杆具有弧形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稻收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分禾器及右分禾器均由钢管焊接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稻收割台,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传动机构一侧的分禾器与所述往复切割器之间的安装角度大于9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再生稻收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分禾器和右分禾器的与所述往复切割器之间的安装角度均大于90°。

10.一种再生稻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行走部、脱粒分离部、谷物清选部、储粮卸粮部、脱后秸秆粉粹抛撒部,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条所述的再生稻收割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稻收割台,包括割台机架、设于割台机架前部上方的拨禾轮、设于割台机架入口处的往复切割器、设于割台机架后部的割台螺旋绞龙、分设于割台机架入口两侧边的左分禾器和右分禾器、设于割台机架两侧的拨禾轮支撑油缸、设于割台机架一侧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分禾器与右分禾器之间的收割台工作幅宽小于或等于2.5米,所述再生稻收割台配合履带式行走底盘使用,所述履带式行走底盘包括左履带和右履带,每条履带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80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稻收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割台工作幅宽为200-210厘米时,所述左分禾器至左履带中心的距离为25-30厘米,所述右分禾器至右履带中心的距离为25~30厘米或55~6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稻收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割台工作幅宽为230-240厘米时,所述左分禾器至左履带中心的距离为25-30厘米或55~60厘米,所述右分禾器至右履带中心的距离为55~60厘米。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伟沈昊厉剑斌朱森荣邱扬扬凌吉生杨云锋段鹏成
申请(专利权)人: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