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特别是一种新型同心圆生物池。
技术介绍
1、传统a2o、uct等的生化处理构筑物一般都是矩形体或矩形的组合体,建成后因实际水质和设计水质差别较大调整工艺十分困难。另外,就是传统单一工艺单元基本都是一个池子或并联两个池,池内呈混合态,传质梯度低,处理效果不好。还有,传统生化工艺的污水或废水基本都是朝一个方向流动,系统中的管线长、较分散、水头损失大、能耗高。a2o(anaerobic-anoxic-oxic)是厌氧-缺氧-好氧污水处理工艺,是广泛应用的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uct(university of cape town)工艺是一种改进的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与a2o不同的是回流污泥不是回流到厌氧池而是回流到缺氧池,并增加从缺氧池到厌氧池的缺氧池混合液回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同心圆生物池。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3、一种新型同心圆生物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圆心部的进水配水设施,围绕所述圆心部的环廊式操作间,围绕所述环廊式操作间的周向分格式环形厌氧池,围绕所述环形厌氧池的周向分格式环形缺氧池,围绕所述环形缺氧池的周向分格式环形好氧池,所述进水配水设施与径向延伸到生物池外围的进水总管相连接,所述环形好氧池与通向生物池外围的出水总管相连接,通过池格间连通管路系统中的阀门切换形成不同的结构配置以灵活匹配不同的水处理运行模式。
4、包括切换形成以下水处理运行
5、包括厌氧池第一格、厌氧池第二格、厌氧池第三格、厌氧池第四格、缺氧池第一格、缺氧池第二格、缺氧池第三格、缺氧池第四格、好氧池第一格、好氧池第二格、好氧池第三格、好氧池第四格、厌氧池进水管、缺氧池进水管、厌氧池缺氧池连通管、厌氧池好氧池连通管、缺氧池厌氧池连通管、缺氧池好氧池连通管、回流污泥总管、缺氧池回流污泥管、厌氧池回流污泥管、混合液回流总管、缺氧池第一格混合液回流管、缺氧池第三格混合液回流管、缺氧池第二格至厌氧池循环管、缺氧池第四格至厌氧池循环管;所述厌氧池第一格、厌氧池第二格、厌氧池第三格、厌氧池第四格组成环形厌氧池,与操作间同圆心;所述缺氧池第一格、缺氧池第二格、缺氧池第三格、缺氧池第四格组成环形缺氧池,与环形厌氧池同圆心;所述好氧池第一格、好氧池第二格、好氧池第三格、好氧池第四格组成环形好氧池,与环形缺氧池同圆心;所述进水总管与配水设施底部相通;所述配水设施通过厌氧池进水管与厌氧池第一格相通;所述配水设施通过缺氧池进水管与缺氧池第一格相通;所述厌氧池第四格通过厌氧池缺氧池连通管与缺氧池第一格相通;所述厌氧池第四格通过厌氧池好氧池连通管与好氧池第一格相通;所述缺氧池第四格通过缺氧池厌氧池连通管与厌氧池第一格相通;所述缺氧池第四格通过缺氧池好氧池连通管与好氧池第一格相通;所述出水总管的首端与好氧池第四格连通,末端通至二沉池;所述污泥回流总管的首端与二沉池污泥回流泵相连;所述缺氧池回流污泥管的首端和污泥回流总管相连,末端通至缺氧池第一格;所述厌氧池回流污泥管的首端和污泥回流总管相连,末端通至厌氧池第一格;所述混合液回流总管的首端连接潜污泵,位于好氧池第四格的末端;所述缺氧池第一格混合液回流管的首端和混合液回流总管相连,末端通至缺氧池第一格;所述缺氧池第三格混合液回流管的首端和混合液回流总管相连,末端通至缺氧池第三格;所述缺氧池第二格至厌氧池循环管的首端连接位于缺氧池第二格的潜污泵,末端与厌氧池第一格连通;所述缺氧池第四格至厌氧池循环管首端连接位于缺氧池第四格的潜污泵,末端与厌氧池第一格连通。
6、所述进水配水设施的集水槽中设置有若干个活动式、可插入、可调节深度的隔板。
7、厌氧池进水管、缺氧池进水管、厌氧池缺氧池连通管、厌氧池好氧池连通管、缺氧池厌氧池连通管、缺氧池好氧池连通管上均安装有不锈钢加长杆蝶阀。
8、环形厌氧池和环形缺氧池的每格中均设置有潜水搅拌机。
9、环形厌氧池、环形缺氧池的每格中包括单沟氧化沟。
10、好氧池第一格、好氧池第二格、好氧池第三格、和好氧池第四格均安装有独立的曝气系统,通过每格曝气管调节阀调节空气流量。
1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同心圆生物池,通过同心共壁的结构和连通管道及阀门的切换,可根据进水水量、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可实现a2o、uct、muct、倒置a2o、多级ao工艺的快速切换,对水量和进水水质的适应能力强,运行控制灵活,因实际水质和设计水质差别较大所需的工艺调整变得简单易行。
1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现有工艺生化段的构筑物都是按一种工艺设计,不具备切换工艺的能力,本专利技术能在不改变池体和池内曝气系统、搅拌系统的情况下,只需调整相应的阀门开闭,就可实现a2o、uct、muct、倒置a2/o等多种工艺的切换,以充分利用进水碳源、适应不同的进水水量和水质,强化脱氮除磷效果,运行控制很灵活。2)现有工艺进水的配水都是通过主管、支管及相应阀门控制配水,不能实现自动按比例排水,本专利技术可按比例自动配水,配水管道短,可实现多点配水,方便调整运行方式。3)现有工艺生化段的污水或废水除氧化沟外都是朝一个方向流动,本专利技术中的污水或废水是环形流、螺旋流,环向共壁布置,布置更加紧凑。4)现有工艺的分格都为矩形,本专利技术对工艺单元进行扇环形分格,首尾相接形成单元闭环,实现活塞推流态,反应动力大,处理效果好。5)现有工艺混合液回流起点和终点唯一,本专利技术的混合也回流的起点和终点为多个,工艺调节控制更加灵活。6)现有工艺系统的管线长、较分散、水头损失大、能耗高,本专利技术中系统管线很短,水头损失很小,能耗低。7)现有工艺系统中的操作阀门分散,本专利技术系统中的管道和阀门可以集中布置,操作阀门很方便。8)现有工艺很难改造成多种工艺,本专利技术可以在必要时增加少量管道和阀门改为改良a2o、二级ao工艺,改造难度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同心圆生物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圆心部的进水配水设施,围绕所述圆心部的环廊式操作间,围绕所述环廊式操作间的周向分格式环形厌氧池,围绕所述环形厌氧池的周向分格式环形缺氧池,围绕所述环形缺氧池的周向分格式环形好氧池,所述进水配水设施与径向延伸到生物池外围的进水总管相连接,所述环形好氧池与通向生物池外围的出水总管相连接,通过池格间连通管路系统中的阀门切换形成不同的结构配置以灵活匹配不同的水处理运行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同心圆生物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切换形成以下水处理运行模式下的任意一种结构配置:A2O运行模式,UCT运行模式,MUCT运行模式,无内回流的倒置A2O运行模式,有内回流的倒置A2O运行模式,改良A2O运行模式,二级AO运行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同心圆生物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池第一格、厌氧池第二格、厌氧池第三格、厌氧池第四格、缺氧池第一格、缺氧池第二格、缺氧池第三格、缺氧池第四格、好氧池第一格、好氧池第二格、好氧池第三格、好氧池第四格、厌氧池进水管、缺氧池进水管、厌氧池缺氧池连通管、厌氧池好氧池连通管、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同心圆生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配水设施的集水槽中设置有若干个活动式、可插入、可调节深度的隔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同心圆生物池,其特征在于,厌氧池进水管、缺氧池进水管、厌氧池缺氧池连通管、厌氧池好氧池连通管、缺氧池厌氧池连通管、缺氧池好氧池连通管上均安装有不锈钢加长杆蝶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同心圆生物池,其特征在于,环形厌氧池和环形缺氧池的每格中均设置有潜水搅拌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同心圆生物池,其特征在于,环形厌氧池、环形缺氧池的每格中包括单沟氧化沟。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同心圆生物池,其特征在于,好氧池第一格、好氧池第二格、好氧池第三格、和好氧池第四格均安装有独立的曝气系统,通过每格曝气管调节阀调节空气流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同心圆生物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圆心部的进水配水设施,围绕所述圆心部的环廊式操作间,围绕所述环廊式操作间的周向分格式环形厌氧池,围绕所述环形厌氧池的周向分格式环形缺氧池,围绕所述环形缺氧池的周向分格式环形好氧池,所述进水配水设施与径向延伸到生物池外围的进水总管相连接,所述环形好氧池与通向生物池外围的出水总管相连接,通过池格间连通管路系统中的阀门切换形成不同的结构配置以灵活匹配不同的水处理运行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同心圆生物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切换形成以下水处理运行模式下的任意一种结构配置:a2o运行模式,uct运行模式,muct运行模式,无内回流的倒置a2o运行模式,有内回流的倒置a2o运行模式,改良a2o运行模式,二级ao运行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同心圆生物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池第一格、厌氧池第二格、厌氧池第三格、厌氧池第四格、缺氧池第一格、缺氧池第二格、缺氧池第三格、缺氧池第四格、好氧池第一格、好氧池第二格、好氧池第三格、好氧池第四格、厌氧池进水管、缺氧池进水管、厌氧池缺氧池连通管、厌氧池好氧池连通管、缺氧池厌氧池连通管、缺氧池好氧池连通管、回流污泥总管、缺氧池回流污泥管、厌氧池回流污泥管、混合液回流总管、缺氧池第一格混合液回流管、缺氧池第三格混合液回流管、缺氧池第二格至厌氧池循环管、缺氧池第四格至厌氧池循环管;所述厌氧池第一格、厌氧池第二格、厌氧池第三格、厌氧池第四格组成环形厌氧池,与操作间同圆心;所述缺氧池第一格、缺氧池第二格、缺氧池第三格、缺氧池第四格组成环形缺氧池,与环形厌氧池同圆心;所述好氧池第一格、好氧池第二格、好氧池第三格、好氧池第四格组成环形好氧池,与环形缺氧池同圆心;所述进水总管与配水设施底部相通;所述配水设施通过厌氧池进水管与厌氧池第一格相通;所述配水设施通过缺氧池进水管与缺氧池第一格相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步超,边水龙,申晓冰,刘雪冬,赵士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能泰高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