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N极位置可互换的漏电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3549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1 19:35
一种L/N极位置可互换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第一L极导线一端穿过第三走线孔与热脱扣机构的双金片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走线孔后与第一接线端子连接或直接与第三接线端子连接;第二L极导线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且其一端穿过第四走线孔与电磁脱扣机构的线圈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走线孔后与第二接线端子连接或直接与第四接线端子连接;第一N极导线一端与N极触头机构的N极动触头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接线端子连接或穿过第一走线孔后与第一接线端子连接;第二N极导线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且其一端与N极触头机构的N极静触头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接线端子连接或穿过第二走线孔后与第二接线端子连接。其优点在于:第一L极导线与第一N极导线的连接端可互换,同样的,第二L极导线与第二N极导线的连接端也可互换,从而使得同一个产品在不改变内部零件的情况下,实现L极与N极之间的位置可互换,减少了开发、生产的成本,提高了物料内控标准化的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断路器,具体涉及一种l/n极位置可互换的漏电断路器。


技术介绍

1、中国技术专利(cn 218849394 u)公开了一种漏电断路器,其包括外壳,外壳包括隔板、前盖、后盖,隔板将外壳分隔成左右两个相邻的腔室,其中一个腔室内安装断路器部分,另一个腔室内安装漏电保护部分。通常情况下,断路器部分连接l极,漏电保护部分连接n极。

2、但是目前,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以及应用场景,上述断路器通常需要镜像设计两款不同的产品,其中一种为断路器部分在左、漏电保护部分在右,另一种则为断路器部分在右、漏电保护部分在左,从而适配n极在左或n极在右的不同情况。这就导致设计、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l/n极位置可互换的漏电断路器。

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l/n极位置可互换的漏电断路器,包括:

3、壳体,其包括两个侧盖以及中盖,所述中盖将壳体分隔成l极侧与n极侧;

4、断路器部分,其设置在壳体的l极侧,所述断路器部分包括操作机构、热脱扣机构、电磁脱扣机构、灭弧机构、l极触头机构以及设置在壳体两侧的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

5、漏电保护部分,其设置在壳体的n极侧,所述漏电保护部分包括由零序电流互感器、电磁脱扣器、漏电操作机构以及试验机构组成的漏电脱扣装置,所述漏电保护部分还包括n极触头机构以及设置在壳体两侧的第三接线端子、第四接线端子;

6、所述中盖上形成有若干连通l极侧与n极侧的走线孔,包括:

7、第一走线孔,其位于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三接线端子的下方;

8、第二走线孔,其位于第二接线端子与第四接线端子的下方;

9、第三走线孔,其与热脱扣机构的双金片相对应;

10、第四走线孔,其与电磁脱扣机构相对应;

11、所述壳体的n极侧设有:

12、第一l极导线,其一端穿过第三走线孔与热脱扣机构的双金片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走线孔后与第一接线端子连接或直接与第三接线端子连接;

13、第二l极导线,其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且其一端穿过第四走线孔与电磁脱扣机构的线圈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走线孔后与第二接线端子连接或直接与第四接线端子连接;

14、第一n极导线,其一端与n极触头机构的n极动触头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接线端子连接或穿过第一走线孔后与第一接线端子连接;

15、第二n极导线,其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且其一端与n极触头机构的n极静触头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接线端子连接或穿过第二走线孔后与第二接线端子连接。

16、所述第一走线孔与第三走线孔相连通。

17、所述漏电操作机构包括手柄、连杆、支架、跳扣、锁扣、第一弹性件,所述支架可旋转地安装在中盖上,所述跳扣与锁扣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架上,且锁扣与跳扣能够相互锁合,所述手柄可旋转的安装在壳体上,并通过连杆与跳扣连接;

18、所述中盖上形成有第一扭簧安装柱,所述第一扭簧安装柱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扭簧限位凸台,所述支架向后凸出有第二扭簧限位凸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扭簧,其套设在第一扭簧安装柱上,其一端与第一扭簧限位凸台相抵,另一端与第二扭簧限位凸台相抵,能为支架提供一个复位弹性力。

19、所述锁扣包括与跳扣对应并能与跳扣锁合的第一臂、与电磁脱扣器相对应的第二臂,第二臂向右侧延伸出有弹性臂。

20、所述n极触头机构还包括n极动触头支架、第二弹性件;所述n极动触头支架与n极动触头同轴枢接在中盖上,所述n极动触头支架通过铰轴与操作机构联动配合;

21、所述n极动触头支架形成有扭簧限位槽,所述第二弹性件采用扭簧,并与n极动触头同轴安装,其一端卡在扭簧限位槽内,另一端弯折后与n极动触头侧壁相抵,能为n极动触头提供一个弹性力。

22、所述n极触头机构还包括n极接线板,所述n极接线板固定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第一n极导线与n极接线板连接,且n极接线板与n极动触头通过导线连接。

23、所述n极接线板延伸出有试验接触凸台;

24、所述试验机构包括:

25、试验按钮,其活动设置在壳体上;

26、试验扭簧,其固定设置在壳体内,且其一端延伸至试验接触凸台的上方,并与试验按钮连接。

27、所述试验机构还包括罩板,所述罩板上设有扭簧安装槽,所述试验扭簧安装在扭簧安装槽内。

28、所述罩板上还形成有电阻安装槽,所述电阻安装槽内设有电阻,所述电阻与试验扭簧连接。

2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以上方案,第一l极导线与第一n极导线的连接端可互换,同样的,第二l极导线与第二n极导线的连接端也可互换,从而使得同一个产品在不改变内部零件的情况下,实现l极与n极之间的位置可互换,减少了开发、生产的成本,提高了物料内控标准化的水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N极位置可互换的漏电断路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极位置可互换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孔(121)与第三走线孔(123)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极位置可互换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操作机构(5)包括手柄(51)、连杆(52)、支架(53)、跳扣(54)、锁扣(55)、第一弹性件(56),所述支架(53)可旋转地安装在中盖(12)上,所述跳扣(54)与锁扣(55)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架(53)上,且锁扣(55)与跳扣(54)能够相互锁合,所述手柄(51)可旋转的安装在壳体上,并通过连杆(52)与跳扣(5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L/N极位置可互换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55)包括与跳扣(54)对应并能与跳扣(54)锁合的第一臂(551)、与电磁脱扣器(4)相对应的第二臂(552),第二臂(552)向右侧延伸出有弹性臂(5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极位置可互换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触头机构还包括N极动触头支架(74)、第二弹性件(75);所述N极动触头支架(74)与N极动触头(71)同轴枢接在中盖(12)上,所述N极动触头支架(74)通过铰轴(76)与操作机构(21)联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极位置可互换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触头机构还包括N极接线板(73),所述N极接线板(73)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所述第一N极导线(91)与N极接线板(73)连接,且N极接线板(73)与N极动触头(71)通过导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L/N极位置可互换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接线板(73)延伸出有试验接触凸台(7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L/N极位置可互换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机构(6)还包括罩板(63),所述罩板(63)上设有扭簧安装槽(631),所述试验扭簧(62)安装在扭簧安装槽(63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L/N极位置可互换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板(63)上还形成有电阻安装槽(632),所述电阻安装槽(632)内设有电阻(64),所述电阻(64)与试验扭簧(62)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n极位置可互换的漏电断路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极位置可互换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孔(121)与第三走线孔(123)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极位置可互换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操作机构(5)包括手柄(51)、连杆(52)、支架(53)、跳扣(54)、锁扣(55)、第一弹性件(56),所述支架(53)可旋转地安装在中盖(12)上,所述跳扣(54)与锁扣(55)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架(53)上,且锁扣(55)与跳扣(54)能够相互锁合,所述手柄(51)可旋转的安装在壳体上,并通过连杆(52)与跳扣(5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l/n极位置可互换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55)包括与跳扣(54)对应并能与跳扣(54)锁合的第一臂(551)、与电磁脱扣器(4)相对应的第二臂(552),第二臂(552)向右侧延伸出有弹性臂(5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极位置可互换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触头机构还包括n极动触头支架(74)、第二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定华艾鹏锋曹力仁汪洋陈云黎春花
申请(专利权)人:加西亚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