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83438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1 19:34
本技术公开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属于油气分离技术领域,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滤芯组件以及驱动滤芯组件转动的驱动组件,滤芯组件包括内壳以及设置在内壳内的环形滤层;环形滤层内径侧形成第一空间,环形滤层与内壳之间形成第二空间,内壳与外壳之间形成第三空间;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通过环形滤层的孔隙连通,第二空间与第三空间通过内壳上设置的甩油孔连通;第一空间内设置有径向导流的内导流片;外壳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出油口,进气口连通第一空间,出气口连通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出油口连通第三空间。本技术能够提高油气的通过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并在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先后进行两次油气分离,提高了油气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气分离,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1、内燃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窜气,窜气在曲轴箱中不及时排出会造成曲轴箱压力过高,影响内燃机的正常运行。窜气中含有机油、胶质等杂质,直接排放至大气,会造成大气污染,不符合排放标准,而且,窜气会使内燃机机油失油,造成内燃机的润滑不良。因此,需要将窜气中所含有的机油分离出来,以对机油进行回收。

2、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滤芯式油气分离器,窜气经过滤芯时可以有效的过滤窜气中的杂质,但在长时间使用后,滤芯会被逐渐堵塞,如果不及时维护会造成曲轴箱压力升高,严重时还会造成曲轴箱漏油。

3、为避免滤芯的更换,提高分离器的使用寿命,授权公告号为cn 208918624 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该方案通过让曲轴箱废气通过螺旋转动的方式通过离心力和惯性的方式除去其中的机油。该方案虽然提高了窜气通过滤芯的能力,但是难以达到良好的油气分离效果。

4、综上,如何在保证滤芯良好的通过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油气分离效果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气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驱动滤芯组件转动,使得进入第一空间的油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依次进入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能够提高油气的通过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并在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先后进行两次油气分离,提高了油气分离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技术提供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滤芯组件以及驱动所述滤芯组件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滤芯组件包括内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壳内的环形滤层;

4、所述环形滤层内径侧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环形滤层与所述内壳之间形成第二空间,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第三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通过所述环形滤层的孔隙连通,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三空间通过所述内壳上设置的甩油孔连通;所述第一空间内设置有径向导流的内导流片;

5、所述外壳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空间,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三空间。

6、优选地,所述第二空间内还设置有径向导流的外导流片,所述内导流片和所述外导流片均以放射状分布。

7、优选地,还包括中心轴、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内导流片的内径侧连接所述中心轴,所述内导流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所述上端盖开设有或内径侧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一空间的第一通道;所述外导流片的外径侧连接所述内壳,所述外导流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所述上端盖开设有或外径侧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的第二通道。

8、优选地,所述内导流片包括轴向分段设置的上内导流片和下内导流片,所述上内导流片和所述下内导流片分别连接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或所述内导流片未分段,所述内导流片连接所述上端盖和/或所述下端盖。

9、优选地,所述外导流片包括轴向分段设置的上外导流片和下外导流片,所述上外导流片和所述下外导流片分别连接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或所述外导流片未分段,所述外导流片连接所述上端盖和/或所述下端盖。

10、优选地,所述下外导流片间隔位于所述上外导流片之间,所述下外导流片对应所述内壳且高于所述下外导流片的位置开设有所述甩油孔。

11、优选地,还包括上轴承组件,所述上轴承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上部,所述上轴承组件包括导流罩和连接在所述导流罩顶部的上轴承孔,所述上轴承孔安装有用于支撑所述中心轴的上轴承,所述导流罩顶部环绕所述上轴承孔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一空间的通孔。

12、优选地,还包括下轴承组件,所述下轴承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下部,所述下轴承组件包括下轴承座和安装在所述下轴承座上的下轴承,所述下轴承用于支撑所述中心轴。

13、优选地,所述内壳采用第一圆锥筒结构,所述第一圆锥筒结构的顶部直径小于底部直径。

14、优选地,所述外壳采用第二圆锥筒结构,所述第二圆锥筒结构的顶部直径小于底部直径,所述第二圆锥筒结构的顶部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锥筒的底部直径。

15、优选地,所述第二圆锥筒的内壁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导流槽以及环向延伸的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位于所述导流槽的顶端,所述台阶结构用于阻挡油液向上流动。

16、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直接驱动连接所述中心轴或通过齿轮驱动连接所述中心轴。

17、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叶轮,所述叶轮套设安装在所述中心轴上,所述叶轮的径向外侧设置有喷嘴,所述喷嘴朝向所述叶轮喷射气流或液流,所述叶轮的转动带动所述中心轴转动。

18、优选地,所述叶轮位于基座内,所述喷嘴用于喷射发动机的泵后机油,所述基座的底部设置有回油口。

19、优选地,还包括磁钢,所述磁钢安装在所述上端盖上,所述磁钢用于通过霍尔原理测量所述滤芯组件的旋转速度。

20、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21、本技术利用驱动组件驱动滤芯组件转动,使得进入第一空间的油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依次进入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旋转的环形滤层可以形成油液的弧形路径,延长了过滤路径,提高了油液的分离效率,同时,在离心力作用下能够提高油气的通过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在第二空间进行油气分离后的油液进入第三空间,在第三空间进行再分离,从而改善了分离后的气体再次携带油液的缺陷,相当于先后进行两次油气分离,有效提高了油气分离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滤芯组件以及驱动所述滤芯组件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滤芯组件包括内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壳内的环形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间内还设置有径向导流的外导流片,所述内导流片和所述外导流片均以放射状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心轴、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内导流片的内径侧连接所述中心轴,所述内导流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所述上端盖开设有第一通道,或所述上端盖内径侧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一空间;所述外导流片的外径侧连接所述内壳,所述外导流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所述上端盖开设有第二通道,或所述上端盖外径侧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流片包括轴向分段设置的上内导流片和下内导流片,所述上内导流片和所述下内导流片分别连接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或所述内导流片未分段,所述内导流片连接所述上端盖和/或所述下端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流片包括轴向分段设置的上外导流片和下外导流片,所述上外导流片和所述下外导流片分别连接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或所述外导流片未分段,所述外导流片连接所述上端盖和/或所述下端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外导流片间隔位于所述上外导流片之间,所述下外导流片对应所述内壳且高于所述下外导流片的位置开设有所述甩油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轴承组件,所述上轴承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上部,所述上轴承组件包括导流罩和连接在所述导流罩顶部的上轴承孔,所述上轴承孔安装有用于支撑所述中心轴的上轴承,所述导流罩顶部环绕所述上轴承孔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一空间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轴承组件,所述下轴承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下部,所述下轴承组件包括下轴承座和安装在所述下轴承座上的下轴承,所述下轴承用于支撑所述中心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采用第一圆锥筒结构,所述第一圆锥筒结构的顶部直径小于底部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采用第二圆锥筒结构,所述第二圆锥筒结构的顶部直径小于底部直径,所述第二圆锥筒结构的顶部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锥筒的底部直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锥筒的内壁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导流槽以及环向延伸的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位于所述导流槽的顶端,所述台阶结构用于阻挡油液向上流动。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直接驱动连接所述中心轴或通过齿轮驱动连接所述中心轴。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叶轮,所述叶轮套设安装在所述中心轴上,所述叶轮的径向外侧设置有喷嘴,所述喷嘴朝向所述叶轮喷射气流或液流,所述叶轮的转动带动所述中心轴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位于基座内,所述喷嘴用于喷射发动机的泵后机油,所述基座的底部设置有回油口。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钢,所述磁钢安装在所述上端盖上,所述磁钢用于通过霍尔原理测量所述滤芯组件的旋转速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滤芯组件以及驱动所述滤芯组件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滤芯组件包括内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壳内的环形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间内还设置有径向导流的外导流片,所述内导流片和所述外导流片均以放射状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心轴、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内导流片的内径侧连接所述中心轴,所述内导流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所述上端盖开设有第一通道,或所述上端盖内径侧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一空间;所述外导流片的外径侧连接所述内壳,所述外导流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所述上端盖开设有第二通道,或所述上端盖外径侧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流片包括轴向分段设置的上内导流片和下内导流片,所述上内导流片和所述下内导流片分别连接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或所述内导流片未分段,所述内导流片连接所述上端盖和/或所述下端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流片包括轴向分段设置的上外导流片和下外导流片,所述上外导流片和所述下外导流片分别连接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或所述外导流片未分段,所述外导流片连接所述上端盖和/或所述下端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外导流片间隔位于所述上外导流片之间,所述下外导流片对应所述内壳且高于所述下外导流片的位置开设有所述甩油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轴承组件,所述上轴承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上部,所述上轴承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学韩磊王飞跃张瑞鹏刘源胡浩
申请(专利权)人:平原滤清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