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电加热干燥器,具体涉及一种电加热棒温控系统及控温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悬架供气系统中的空气干燥器普遍使用分子筛作为干燥剂,并通过加热方式实现再生,为保证加热温度满足再生要求,同时避免过温失控,加热棒在加热过程中,需要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器温度值,并由温控模块实施温度区间内精确的控制与过温保护。
2、对于一个发热体,通常需要使用两根导线将其连接至供电端,在两根导线间施加一定电压来为其提供电能,并由发热体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对于一个温度传感器,如热敏电阻,一般通过两根导线将其连接至温控模块的输入接口,监测温度变化。因此常规方案中,由一个发热体与一个温度传感器构成的加热棒对外需要至少引出4根导线,线路复杂容易混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加热棒线路复杂,且温度控制不够精准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加热棒温控系统,包括电加热棒和温控模块,所述电加热棒内设有发热体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发热体上引出第一发热导线和第二发热导线,所述温度传感器上引出第一温度导线和第二温度导线,所述第二温度导线和第二发热导线短接合并为共用导线,所述第一发热导线、第一温度导线以及共用导线延伸至电加热棒外部,并与温控模块连接。
3、可选的,所述温控模块内设有温度检测子模块、加热棒驱动子模块和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温度检测子模块和加热棒驱动子模块通过电气路径接地,所述第一温度导线与温度检测子模块连接,
4、可选的,所述加热棒驱动子模块包括低电平驱动输出端和高电平驱动输出端,所述低电平驱动输出端输出电压为0v,所述高电平驱动输出端输出电压为可调正电压,所述共用导线连接至低电平驱动输出端,所述第一发热导线连接至高电平驱动输出端。
5、可选的,所述加热棒驱动子模块低电平驱动输出端设有对地连接的可控功率开关。
6、可选的,所述电加热棒和温控模块之间设有连接器。
7、可选的,所述温度检测子模块内设有电源、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电容,所述第一温度导线与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第一电阻通过导线连接在第二电阻连接第一温度导线的一端,所述电源与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电容并联在第二电阻连接微控制器模块的一端并接地。
8、可选的,所述发热体为电加热丝或陶瓷加热管,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
9、一种电加热棒温控系统的温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s1、需要加热时,微控制器模块发出加热使能控制信号,加热棒驱动子模块通过第一发热导线与共用导线为发热体提供加热电压及电流进行加热;
11、s2、温度传感器检测电加热棒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输至微控制器模块;
12、s3、微控制器模块根据获取的温度信息以及初始目标要求,调整加热棒驱动子模块的输出电压,从而调节加热温度。
13、可选的,在步骤s2中,温度传感器间隔测量电加热棒的温度,在测量时,微控制器模块控制关断加热棒驱动子模块的高电平驱动输出,测量完成后,微控制器模块控制加热棒驱动子模块的高电平驱动输出导通。
14、可选的,在步骤s3中,微控制器模块根据检测到的加热棒温度及初始目标温度,确定当前加热棒驱动子模块的高电平驱动输出电压状态,若电加热棒温度低于目标温度,则提高加热棒驱动子模块的高电平驱动输出电压,若电加热棒温度高于目标温度,则关断加热棒驱动子模块的高电平驱动输出。
1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一种有益效果:
16、1、本专利技术减少了加热棒导线引出数量,简化了其出线端连接器设计,减少了导线使用量,降低了线束成本。
17、2、本专利技术在温度测量过程中,检测线路中没有引入额外的加热电流及电压降,温度检测及控制精度较高。
18、3、本专利技术减少了温控模块端的接口信号数量,降低了对温控端连接器针脚数量的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加热棒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加热棒(1)和温控模块(2),所述电加热棒(1)内设有发热体(101)和温度传感器(102),所述发热体(101)上引出第一发热导线(1011)和第二发热导线(1012),所述温度传感器(102)上引出第一温度导线(1021)和第二温度导线(1022),所述第二温度导线(1022)和第二发热导线(1012)短接合并为共用导线(1012A),所述第一发热导线(1011)、第一温度导线(1021)以及共用导线(1012A)延伸至电加热棒(1)外部,并与温控模块(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棒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模块(2)内设有温度检测子模块(201)、加热棒驱动子模块(202)和微控制器模块(203),所述温度检测子模块(201)和加热棒驱动子模块(202)通过电气路径(2011)接地,所述第一温度导线(1021)与温度检测子模块(201)连接,所述第一发热导线(1011)和共用导线(1012A)连接至加热棒驱动子模块(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棒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加热棒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驱动子模块(202)低电平驱动输出端设有对地连接的可控功率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棒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棒(1)和温控模块(2)之间设有连接器(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棒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子模块(201)内设有电源、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电容(C1),所述第一温度导线(1021)与第二电阻(R2)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另一端连接微控制器模块(203),所述第一电阻(R1)通过导线连接在第二电阻(R2)连接第一温度导线(1021)的一端,所述电源与第一电阻(R1)连接,所述电容(C1)并联在第二电阻(R2)连接微控制器模块(203)的一端并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棒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101)为电加热丝或陶瓷加热管,所述温度传感器(102)为热敏电阻。
8.一种电加热棒温控系统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加热棒温控系统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温度传感器(102)间隔测量电加热棒(1)的温度,在测量时,微控制器模块(203)控制关断加热棒驱动子模块(202)的高电平驱动输出,测量完成后,微控制器模块(203)控制加热棒驱动子模块(202)的高电平驱动输出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加热棒温控系统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微控制器模块(203)根据检测到的加热棒温度及初始目标温度,确定当前加热棒驱动子模块(202)的高电平驱动输出电压状态,若电加热棒(1)温度低于目标温度,则提高加热棒驱动子模块(202)的高电平驱动输出电压,若电加热棒(1)温度高于目标温度,则关断加热棒驱动子模块(202)的高电平驱动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加热棒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加热棒(1)和温控模块(2),所述电加热棒(1)内设有发热体(101)和温度传感器(102),所述发热体(101)上引出第一发热导线(1011)和第二发热导线(1012),所述温度传感器(102)上引出第一温度导线(1021)和第二温度导线(1022),所述第二温度导线(1022)和第二发热导线(1012)短接合并为共用导线(1012a),所述第一发热导线(1011)、第一温度导线(1021)以及共用导线(1012a)延伸至电加热棒(1)外部,并与温控模块(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棒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模块(2)内设有温度检测子模块(201)、加热棒驱动子模块(202)和微控制器模块(203),所述温度检测子模块(201)和加热棒驱动子模块(202)通过电气路径(2011)接地,所述第一温度导线(1021)与温度检测子模块(201)连接,所述第一发热导线(1011)和共用导线(1012a)连接至加热棒驱动子模块(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棒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驱动子模块(202)包括低电平驱动输出端和高电平驱动输出端,所述低电平驱动输出端输出电压为0v,所述高电平驱动输出端输出电压为可调正电压,所述共用导线(1012a)连接至低电平驱动输出端,所述第一发热导线(1011)连接至高电平驱动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加热棒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驱动子模块(202)低电平驱动输出端设有对地连接的可控功率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棒温控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广欣,黄博学,乌伟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时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