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横向IGBT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横向IGBT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82674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横向IGBT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横向IGBT及制备方法,引入第一漏极作为续流二极管的阴极,通过将N+、P+区的漏极金属电极分隔,使IGBT正向导电通道和续流二极管的续流导电通道分离,IGBT正向导电通道只能通过P+区进入外延层,不影响P+区注入的空穴载流子的数量,续流二极管的续流导电通道通过外延层进入N+,不会进入P+区造成其它电性影响利对比已发表相关专利,不会造成P+区注入的空穴载流子相对正常IGBT器件会大幅度降低的问题,且工艺步骤简单,仅需要增加一个工艺步骤:引入第一漏极作为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和目前商业化IGBT制备工艺完全兼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尤其涉及一种横向igbt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在电力电子器件
,igbt作为一种常用的功率半导体,在大功率功率半导体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横向igbt,由于其特殊结构,并不存在体二极管续流通道,只能并联一个二极管作为续流二极管,这增加了igbt和二极管之间的寄生参数,也增大了器件的功率损耗。

2、目前解决该问题的一个办法是在igbt内部集成一个二极管续流通道,公开号为cn115101578a的专利,披露了一种带反向恢复二极管的igb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三次离子注入在外延片底部,从边缘到中心制备n+、n++、p+三个区域,然后在外延片底部制备漏极金属,该方法在igbt中集成了一个反向恢复二极管,但是n+、n++、p+三个区域共用一个漏极金属,器件正向通电时候,电流优先从n+、n++流入,p+区注入的空穴载流子相对正常igbt器件会大幅度降低,对igbt的正向通流能力造成巨大影响;公开号为cn102931216b的专利,披露了一种集成有肖特基二极管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结构,该方案在外延片顶部元胞间隔处集成肖特基金属接触,在外延片底部制备n+、p+区,但n+、p+区共用一个漏极金属,仍会存在造成上述p+区注入的空穴载流子相对正常igbt器件会大幅度降低的问题,公开号为cn114373749a的专利,披露了一种带续流二极管的横向igbt结构,该结构在耐压区制备一个隔离层,n+、p+区共用一个集电极,隔离层使n+区与耐压区隔离,当igbt正向工作时候,集电极电流只能从p+区流入耐压区和发射极,该结构不会造成上述p+区注入的空穴载流子相对正常igbt器件会大幅度降低的问题,但存在耐压区制备隔离层的技术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横向igbt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并联一个二极管作为续流二极管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横向igbt及其制备方法,引入第一漏极作为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利用横向igbt体二极管结构,达到续流的目的,对比已发表相关专利,不会造成p+区注入的空穴载流子相对正常igbt器件会大幅度降低的问题,且工艺步骤简单,仅需要增加一个工艺步骤:引入第一漏极作为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和目前商业化igbt制备工艺完全兼容。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横向igbt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s100,在设有绝缘层的外延片内依次制备第一重掺杂体区、第一重掺杂发射极区和第二重掺杂源区;

5、步骤s200,在外延片内制备栅极沟槽,并在沟槽内依次制备栅介质和多晶硅;

6、步骤s300,在外延片上沉积第一隔离层,开窗制备源极沟槽,源极沟槽底部延伸至第一重掺杂体区内部,并在源极沟槽内制备源极金属;

7、步骤s400,在栅极沟槽处开窗,制备栅极金属;

8、步骤s500,在第一漏极开窗位置处开窗,制备第一漏极;

9、步骤s600,在第二漏极开窗位置处开窗,制备第二漏极,整个器件制备完毕。

10、具体的,步骤s100包括:

11、步骤s110,采用光刻工艺,使用掩模将第一重掺杂体区外部区域保护;通过扩散工艺或者离子注入工艺,形成第一重掺杂体区;

12、步骤s120,采用光刻工艺,使用掩模将第一重掺杂发射极区外部区域保护;通过扩散工艺或者离子注入工艺,形成第一重掺杂发射极区;

13、步骤s130,采用光刻工艺,使用掩模将第二重掺杂源区外部区域保护;通过扩散工艺或者离子注入工艺,形成第二重掺杂源区。

14、具体的,步骤s200包括:

15、步骤s210,采用光刻工艺,使用掩模将栅极沟槽外部区域保护;通过刻蚀工艺,形成栅极沟槽;

16、步骤s220,通过光刻工艺,使用掩模将栅极沟槽外部区域保护,使用热氧技术在栅极沟槽内制备栅介质;

17、具体的,步骤s300包括:

18、步骤s310,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第一隔离层,通过光刻工艺,使用掩模将源极沟槽外部区域保护,通过刻蚀工艺在源极沟槽处开窗,所述源极沟槽底部延伸至第一重掺杂体区内部;

19、步骤s320,通过剥离工艺或刻蚀工艺,在源极沟槽内制备源极金属,源极金属与第一重掺杂体区、第二重掺杂源区形成欧姆接触。

20、具体的,步骤s400包括:

21、步骤s410,通过光刻工艺,使用掩模将栅极沟槽外部区域保护,通过刻蚀工艺在栅极沟槽处开窗;

22、步骤s420,通过剥离工艺或刻蚀工艺,在栅极沟槽开窗处制备栅极金属,栅极金属与多晶硅形成欧姆接触。

23、具体的,步骤s500包括:

24、步骤s510,通过光刻工艺,使用掩模将第一漏极开窗外部区域保护,通过刻蚀工艺在第一漏极开窗处开窗;

25、步骤s520,通过剥离工艺或刻蚀工艺,在第一漏极开窗处制备第一漏极。

26、具体的,步骤s600包括:

27、步骤s610,通过光刻工艺,使用掩模将第二漏极开窗外部区域保护,通过刻蚀工艺在第二漏极开窗处开窗;

28、步骤s620,通过剥离工艺或刻蚀工艺,在第二漏极开窗处制备第二漏极。

29、一种横向igbt,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外延片和第一隔离层;

30、所述外延片上设有:

31、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外延片内;

32、第一重掺杂体区,从所述外延片顶面向下延伸,与所述绝缘层顶面设有间距;

33、第一重掺杂发射极区,设有一对,分别从所述外延片顶面端部向下延伸;

34、第二重掺杂源区,从所述外延片的顶面向下延伸,底面与所述第一重掺杂体区连接,侧部与所述第一重掺杂发射极区连接;

35、栅介质,设有一对,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重掺杂体区端部;所述栅介质分别呈凵字型结构,从所述第二重掺杂源区顶面向下延伸,穿过所述第一重掺杂体区;

36、多晶硅,填充在所述栅介质内;

37、源极金属,从所述第一隔离层顶面向下延伸至第一重掺杂体区内;

38、栅极金属,设有一对,分别从所述第一隔离层顶面向下延伸至多晶硅内;

39、第一漏极,设有一对,位于栅极沟槽和第一重掺杂发射极区之间,分别从所述第一隔离层的顶面向下延伸至第二重掺杂源区的下方;

40、第二漏极,设有一对,分别从所述第一隔离层的顶面向下延伸至第一重掺杂发射极区内,其底面和侧面分别与第一重掺杂发射极区设有间距。

41、具体的,所述栅介质的底面位于第一重掺杂体区的下方。

42、具体的,所述第一隔离层底面分别与第一重掺杂发射极区、第二重掺杂源区、栅介质和多晶硅连接。

4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横向igbt及制备方法,引入第一漏极作为续流二极管的阴极,通过将n+、p+区的漏极金属电极分隔,使igbt正向导电通道和续流二极管的续流导电通道分离,igb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横向IGBT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向IGBT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向IGBT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0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向IGBT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0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向IGBT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00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向IGBT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00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向IGBT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00包括:

8.一种横向IGBT,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向IGBT的制备方法制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外延片(1)和第一隔离层(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横向IGBT,其特征在于,所述栅介质(7)的底面位于第一重掺杂体区(3)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横向IGBT,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层(9)底面分别与第一重掺杂发射极区(4)、第二重掺杂源区(5)、栅介质(7)和多晶硅(8)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向igbt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向igbt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向igbt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0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向igbt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0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向igbt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00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向igbt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00包括: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书雨王玉林张敏王毅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