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dcdc电路不间断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几年电池储能行业发展迅猛,为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和降低系统成本,电池仓的电压等级越来越高。几年前电池仓的电压范围一般是200v~650v,这几年电压已经上升到了1000v,甚至更高。与之配套的电池仓充放电设备一般由储能变流器(pcs)+双向dcdc电路构成。储能变流器(pcs)可将电网的三相ac380v变为稳定的直流端电压dc650v,又能将直流端dc650v的能量逆变到三相电网。在直流端电压小于dc650v时,能量从电网流向直流端;在直流端电压大于dc650v时,能量从直流端流向三相交流电网。为稳定直流端电压,能量自动双向流动,这点是pcs的主要功能。双向dcdc电路是一种直流到直流的变换器,在给电池充电时,dcdc电源将pcs输出的dc650v电压变为dc200v~dc1500v可调电压给电池充电;在放电时,dcdc电源将电池端电压变为650v给直流端放电,在直流端电压大于650v时,pcs自动将直流端能量逆变到三相电网。
2、常用双向dcdc电气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直流端(左端)与pcs直流端相连,电压为dc650v;双向dcdc的电池端为dc200v~dc1500v范围,可设置。能量既可以从直流端流向电池端,又可以从电池端流向直流端。
3、以电感l1电流从左到右流为正方向(充电方向),从右到左为反方向(放电方向)。在正方向工作时,双向dc/dc单元右端可以输出可高可低的直流电压:q21恒通、q1调节、q2续
4、现有双向dcdc电路的缺点:
5、1.成本高:
6、从图一可以看出,不论是正方向降压输出时,还是反方向升压到直流端dc650v时,q1、q2开关管两端各自承受的最高电压为650v,管子按2倍左右工作电压选型的原则,q1、q2开关管可以选用额定电压dc1200v的igbt。而电池端桥臂不同,不论是正方向升压充电时,还是在反方向降压放电时,q21、q22开关管两端将承受dc1500v的电压,按2倍工作电压选型原则,q21、q22开关管需要使用dc3000v电压等级的igbt。dc3000v的igbt属于非常规产品,按就近选型原则,需选用dc3300v的igbt,价格非常昂贵,一个该种igbt价格是额定电压dc1700v或dc1200v的igbt的10倍左右。
7、2.开关管开关应力大,容易损坏:
8、q21、q22管子两端的电压为dc1500v,在开通关断时,管子两端电压在关断时电压从0v变换到1500v,在开通是从dc1500v变换到0v。如果开通关断时间按2us计算的话,如此高的dv/dt,很容易使igbt损坏。
9、3.升降压切换时存在反复切换现象,导致充放电电流反复波动:
10、若电池充电需要从400v充电到800v,此时电源按正方向先给电池降压充电,q21恒通、q1调节、q2续流,可以实现低于dc650v以下的充电,随着充电的进行,电池电压越来越高,在电池电压上升到dc650v时,q21恒通、q1调节、q2续流,已经无法充电,需要q1恒通、q22调节、q21续流,才能实现升压充电。切换到升压充电后,由于存在能量的瞬间中断,输出端电压又会小于dc650v,系统又会再次切换到降压充电,再次充到dc650v时,又切换到升压模式。如此反复,导致在dc650v附近充电时电流剧烈波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避免传统双向dcdc的缺点,实现更宽电压的充放电需求,同时降低成本,提高电源的可靠性。
2、提出一种新型双向dcdc电路的主电气拓扑,其左端(直流端)为两电平桥臂、右端(电池端)为三电平桥臂。直流端采用两电平方式,由开关管q1的e极和开关管q2的c极连接构成第一桥臂,电容c1跨接于第一桥臂两端;电池端采用三电平方式,由开关管q21、q22、q23、q24的c极、e极之间依次连接,以及电容c2和c3构成第二桥臂,电容串联后的中点通过导线连接在q22的e极与q23的c极之间。电感l1的一端连接在q1的e极与q2的c极之间,另外一端通过电流传感器am1后直接连在q21的e极与q22的c极之间,直流端的地(dc-)连接在q23的e极与q24的c极之间。如图2所示。
3、新型双向dcdc电路中,左端电压为恒定650v,连接在pcs的直流母线端;右端电压为200v~1500v,连接在电池端。双向dcdc电路按能量流动方向,分为充电方向和放电方向。充电方向就是能量从电源左端流向右端,放电方向就是能量从右端流向左端。双向dcdc常规控制方法原理如下。
4、一、充电方向时控制原理:
5、在充电方向工作时,若设置充电电流为100a,充电目标电压为1000v且充电开始时电池电压为500v。对此,需要有q21和q24恒通、q1调节、q2续流,实现小于左端电压650v以下的电池充电。随着电池电压逐渐升高,当电池电压升高到650v时,即使q1全部开通,电池也无法再被充电。此时需要启动升压电路,就是q1恒通、q22和q23调节、q21和q24续流,实现升压输出。
6、从以上控制原理可以看出,在电池电压小于650v时,pid调节的是q1的占空比,在电池电压等于电源左端电压时,因为两端电压相等,电流为零,无法继续充电;大于650v时,pid调节的是q22和q23的占空比,是充电方向的升压电路。正因为如此,常规的控制方法就是以电源左端电压为分界线,设计两套独立的pid控制算法,一套pid在电池电压小于左端电压的时候构成闭环,不断调节q1开关管的占空比,占空比越大,充电电流就越大,直到调节占空比值等于周期period时,即q1全部开通也无法继续充电。在检测到电池电压和左端电压相等或接近时,控制中心关闭第一套pid,启动第二套pid。第二pid目标电压和控制对象与第一套不同,目标电压是充电的最终电压,控制对象是右边桥臂的升压开关管,此时q1全通,调节q22和q23的占空比。充电方向两套独立pid分别如图2-1和图2-2所示。
7、二、放电方向时控制原理:
8、在放电方向工作时,若设置放电电流为100a,放电放到电池端电压为300v止,且放电开始时电池电压为1000v。对此,需要有q1恒通,q21和q24调节,q22和q23续流,实现电池端电压大于650v时的放电。随着电池电压逐渐降低,当降低到650v时,即使q21和q24全部开通,电池也无法继续放电。此时需要启动升压电路,就是q21和q24恒通,q2调节,q1续流,实现升压输出。
9、从以上可以看出,在电池电压大于650v时,pid调节的是q21和q24的占空比,在电池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DCDC电路不间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DCDC电路不间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占空比输出值DuRN配置为0~1.9*Period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DCDC电路不间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DCDC电路不间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DCDC电路不间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DCDC电路不间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DCDC电路不间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双向DCDC电路的直流端电压小于800V,电池端最高电压范围大于1000V。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DCDC电路不间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配置为IGBT。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DCDC电路不间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双向DCDC电路的电池端输出电压上限配置为DC1500V,双向DCDC电路的电池端的开关管采用1700V的IGB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dcdc电路不间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dcdc电路不间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占空比输出值durn配置为0~1.9*period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dcdc电路不间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dcdc电路不间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dcdc电路不间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dcdc电路不间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dcdc电路不间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双向dcdc电路的直流端电压小于800v,电池端最高电压范围大于1000v。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dcdc电路不间断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晓斌,黄楚皓,张锦,廖世达,盛建科,詹柏青,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福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