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板和带的热机械控制轧制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82640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将金属坯热机械控制地轧制成板或带的方法,其中,对于两个连续的受轧坯,它们的轧制阶段1的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隙总小于轧制规程的所有轧制阶段与所有冷却阶段的持续时间的总和,且在轧制该批次期间,施加给一个坯或板或带的轧制阶段被施加给另一个坯或板或带的不同轧制阶段接替的情况在至少一个轧机座上发生了几次。在根据该方法的热机械控制轧制装置中,存储位置的数量是被执行的轧制规程的交错深度向上取整的一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轧机中将金属坯热机械控制地轧制为板或带的一般领域, 特别涉及交错技术以及执行这一技术的装置。
技术介绍
热初4成控制轧制涉及特定温度下金属坯、板或带的轧制,以便实现特定 的冶金mi且织和枳4戒属性。它通常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轧制阶段。在两个 连续的轧制阶段之间,允许将板或带在冷却阶段内冷却至下一轧制阶段所需 的特定温度。例如,当执行两个轧制阶段时,首先在笫一轧制阶段内,在高 温下轧制若干道次,随后在第二轧制阶段之前,将获得的板或带在冷却阶段 内冷却至特定温度。类似地,在三个轧制阶^歐间有两个冷却阶段,笫一冷却阶段在轧制阶段1和轧制阶段2之间,且第二冷却阶段在轧制阶段2和轧制 阶段3之间。采用交错技术来增加热机4成控制轧机的生产能力。它包括在IU/L中同时 处理一个以上的金属坯、板或带。如果在热初4成控制轧制中没有采用交错技术,在另 一个新坯的轧制能够 开始之前,必须完成前一个板或带的轧制,即该板或带必须经过所有的轧制 阶段。当板或带在两个轧制阶段间的冷却阶段内冷却时,專l^几是完全闲置的。 相反,采用了交错技术,当之前经过轧制阶段l的板或带在冷却阶段内冷却 时,新坯的轧制已经开始。从而在一个板或带的冷却阶段内,專L4几并不总是 完全闲置的,因为它正在同时处理其他板或带。因此通过应用交4昔技术,轧 机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交4昔深^A采用交错技术的热枳碱控制轧制的特征^!史。为了通过交错技术的热机械轧制获得特殊产品,特殊的轧制规程应用在待处理批次的每一个坯上。轧制规程是将坯处理成板或带时施加的所有轧 制阶段和冷却阶段的时间顺序和持续时间。轧制规程包括至少两个轧制阶段, 以及两个连续轧制阶段之间的冷却阶段。对于轧制阶段持续时间不等的轧制 规程,交4普深度定义为通过对由冷却阶段持续时间和最长轧制阶段持续时间 之商组成的数值组中的最小值向下取整而获得的整数。对于轧制阶段持续时 间相等的轧制规程,交错深度定义为通&于由冷却阶段持续时间和轧制阶段持续时间之商组成的数值组中的最小值向下取整而获得的整数。例如,在由2.30、 1.98和1.95组成的数值组中,最小值是1.95。 1.95向 下取整是l。因此,交错深度为l。如果最小值是整数,定义交错深度的整数 就等于该整数。例如,对于具有相等持续时间的两个轧制阶段,交4昔深度定义为对由冷 却阶段持续时间和一个轧制阶段持续时间之商向下取整而获得的整数。在最常用的交错方法中,在板或带的冷却阶段内,将它们存储在用于轧 制的相同辊道上。这种技术在图1-6中以具有交错深度为2的两阶段板轧制的单座轧机的 简化平面图例示。待轧制的第一坯在炉1中祐力。热,随后出料到辊道2上, 并传送到轧机座3上,在该处进行多个相反轧制道次,直至完成其轧制阶段 1。由此获得的板5随后从辊道4向下移至存储位置6,在该处板5在冷却阶 段内存储。图1显示了在存储位置6的板5。然后第二坯从炉l出料,并与第一坯同样的方式被轧制,直至其轧制阶 段1完成。由此获得的板7随后从辊道4向下移至存储位置8,在该处板7 在冷却阶段内存储。图2显示了在存储位置8的板7。随后第三坯从炉1出料并被轧制,直至其轧制阶段1完成以产生板9。 图3显示了轧制阶段1完成后的板9。然后所有三个板由辊道4和2传回到辊專L^几座的进料侧,具有多个相反 轧制道次的轧制阶^险2由板5开始。图4显示了当板5开始轧制阶^a2时, 板5、 7和9的位置。图5例示了在板5的轧制阶段2的倒数第二个轧制道次之后的情况。图 6例示了板5的最后道次之后的情况。和容纳辊道的建筑物的附加长度,5相比于无交错技术的热积械轧制,这是所 需要的。在图5例示的例子中,交错深度为2,轧机座3进料侧的辊道2需 要具有的至少长;1A等于轧制阶段1后板长的两倍加上轧制阶段2后倒数第 二道次的板长。轧机座3出料侧的辊道4需要具有的长度至少等于下述两值 的较大者轧制阶段l后板长的三倍,轧制阶段2后的板长。现代板级别往往需要很长的冷却时间,因此交错深度可达12甚至更多。 类似于图1-6中示出的例子,对于12的交错深度,專U/L座进料侧的辊道需要 具有的至少长度等于轧制阶段1后板长的12倍加上轧制阶段2的倒数第二道次之后的板长。轧制阶段1后的板长约10米,轧制阶段2的倒数第二道次之后的板长高达48米,轧制阶段2之后的板长达50米,处理交错深度12需要 專U/L座的进料侧有约170米的辊道长度和出料侧的120米,而当执行无交错 技术的热枳4成控制轧制时,其每侧只需约50米。在板的冷却阶段内,将它们存储在更短全长的4l4几中的一种解决方案如 GB1396946所示,其中公开了可在轧制线外横向移动的侧移辊道部。冷却阶 段开始时, 一个板位于一个侧移辊道上,然后横向移离轧制线进入存储位置。内,或者它将空的侧移辊道带回到轧制线内。由于板并不成行的存储,而是 并排存储,因此所需辊道和建筑物的长度大大减少。然而,为了应付12的交 错深度,需要12个侧移辊道,它们会占据极大的横向面积,其并不适于标准 專L^几的建筑物。在冷却阶段期间存储大量板的问题的另 一解决方案是使用 一个或更多 的存储辊道,其与轧制线辊道和移动设备并行工作,以在轧制线和保持线之 间移动板。轧制阶段l完成后,移动设备将板移动到辊道上。冷却阶段完成 后,该板移回轧制线内进行轧制阶段2。然而一艮据上述的例子,为了处理12的交错深度,与轧制线辊道平行的 存储辊道仍需约120米长。为了缩短每个单个附加台的所需长度,使用两个 或两个以上带移动设备的存储台将增加设备复杂性,并需要更大的横向空间。冷却阶段内存储大量板的问题的另 一解决方案是将板提举到轧制线辊 道以上。这种方法类似于使用侧移辊道,但该运动是垂直而不是水平的。同 样,处理较大的交错深度将增加必要设备的复杂性以及專L4几的壳体尺寸。现有技术交错方法的另 一缺点是坯的炉出料规程并不理想。图7简示了现有技术交错方法中, 一个两阶段轧制的轧制规程时序图, 其交错深度为2,轧制阶段的持续时间相等,冷却阶段为轧制阶段的两倍长。 时序图描述了施加在不同坯上的轧制阶段和冷却阶段的顺序关系,板或带来 自这些坯。所处理的批次包含产生板1-6的6个坯。根据图7中前三坯的轧制规j程, 轧制阶段1在两倍于轧制阶段持续时间的时间段内。在第三坯的轧制阶段1 开始后,相当于轧制阶段l、冷却阶段、以及轧制阶段2持续时间的总和的 时间段流逝,直到第四坯的轧制阶段l开始。这意味着炉必须在4艮短的时间 内出料前三坯,然后不得不等待4艮长时间,直到下三坯在短时间内出料。因此,图7的炉出料M^f呈包括三次出料,这三次出料的时间间隔都是一个轧制 阶段的持续时间,接着是四个轧制阶段的持续时间的间隙,在该时间间隙期 间没有坯出料,然后是具有另外三次坯出料,这另外三次出料的时间间隔也 是一个轧制阶段的持续时间。在交错深度为12和轧制阶段持续时间相等的情 况下,炉出料M^呈将包括13次出料,这13次出料的时间间隔都是一个轧制 阶段的持续时间,接着是14个轧制阶段的持续时间的间隙。在跟随有长时间空隙的短间隔内,大量的坯出料导致坯温度控制及炉温 控制问题。由于不规则的、不平均的炉出料身£#呈, 一些坯将比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轧机上按照轧制规程将金属坯批次热机械控制地轧制为板或带的方法,该轧机包括至少一个轧机座,该轧制规程包括至少两个具有至少一个轧制道次的轧制阶段和处于连续轧制阶段之间的冷却阶段,该轧制规程施加在该批次的每一个坯上, 其特征在于:  在轧制该批次期间,在至少一个轧机座上,施加给一个坯或板或带的轧制阶段被施加给另一个坯或板或带的不同轧制阶段接替发生了多次,以及 对于两个连续被轧制的坯,在它们轧制阶段1的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隙总是小于轧制规程的所有轧制阶段和所有冷却阶段的 持续时间的总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N钱皮恩MT克拉克B施米特MM斯蒂珀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VAI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