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施工,具体地指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及钢吊箱。
技术介绍
1、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港口航道、跨海大桥等海岸工程的大力建设过程中,钢吊箱以其坚固的结构和出色的耐久性,为海上施工作业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工作环境。如名为“一种无封底混凝土可重复利用的钢吊箱施工方法”提供了一种钢吊箱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预制的钢吊箱上端焊接反压支撑架,通过吊装设备实施吊装,并将钢吊箱下放至设计标高,在下放过程中保持钢吊箱与桩基础同心,且在钢吊箱与桩基础间的缝隙形成密封槽;s2、将反压支撑架与其两端的临时平台钢管桩焊接固定;s3、在钢吊箱与桩基础间的密封槽内安装气囊,之后向气囊内注入压缩气体,使气囊密封钢吊箱底板与桩基础间缝隙;s4、将围堰的水抽干,确保无漏水;s5、将围堰和桩基础焊接固定;s6、切除桩基础处于钢吊箱底板以上部分,之后凿桩头;s7、施工墩柱;s8、将气囊放气,撤除气囊,使水经钢吊箱底板与桩基础间缝隙流入围堰内侧;s9、切割反压支撑架与两端临时平台钢管桩焊接部分,将压力支撑架和钢吊箱一同吊出。该施工方法简单,可以通过气囊对底板和桩基础间缝隙进行封堵,减少了水下作业的工序,提升了钢吊箱施工的效率,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成本。但该施工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该施工方法主要用于浅水区域的作业,无封底混凝土的施工操作,对于深水区的钢吊箱作业施工并不适用。深水区的水流情况复杂,容易引起钢吊箱下放位置不准确、底板处于深水区域,造成围堰倾斜、移位甚至倾覆的风险,严重威胁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此外,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及钢吊箱。
2、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包括,
3、在工厂预制钢吊箱以及底板,在底板上铺设气囊,并将底板安装到钢吊箱上;
4、对钢吊箱下放区域水底进行清理整平;
5、运输钢吊箱至下放区域,吊运钢吊箱沿钢护筒下放至设计标高;
6、利用底板上的气囊配合吊装设备下放钢吊箱使钢吊箱平稳着陆;
7、利用气囊对底板和钢护筒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
8、在钢吊箱内浇筑封底混凝土,完成承台施工。
9、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所述在底板上铺设气囊的方法包括:在底板的底部没有开设孔洞的位置铺设底部气囊,在底板开设有对应钢护筒的孔洞内侧铺设间隙气囊。
10、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所述底部气囊包括多个沿横向间隔布置的第一气囊和沿纵向间隔布置的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是处于横向相邻两列钢护筒之间的长条形气囊;所述第二气囊是处于纵向一列钢护筒两端边角处的块状气囊。
11、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所述对钢吊箱下放区域水底进行清理整平的方法包括:所述对钢吊箱下放区域水底进行清理整平的方法包括:将吸泥设备的吸泥管的下端延伸至钢吊箱下放区域的淤泥内,利用吸泥管对钢吊箱下放区域的淤泥进行抽吸清淤;利用整平船对清淤后的钢吊箱下放区域进行整平,使钢吊箱下放区域的淤泥高度为钢吊箱下放设计标高以下设定距离。
12、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所述设定距离为1m~2m。
13、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所述利用底板上的气囊配合吊装设备下放钢吊箱使钢吊箱平稳着陆的方法包括:对底部气囊进行充气使底部气囊膨胀,直至底部气囊着陆,使底部气囊稳定支撑钢吊箱于设计标高。
14、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所述利用气囊对底板和钢护筒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的方法包括:向间隙气囊内充气,使间隙气囊膨胀对底板和钢护筒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
15、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所述在钢吊箱内浇筑封底混凝土的方法包括:待底板与钢护筒之间的间隙被完全封堵后,向钢吊箱底部浇筑混凝土进行封底,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将钢吊箱内水抽出形成干施工环境,割除多余钢护筒,进行桩头处理,对钢吊箱底部混凝土的顶面进行凿毛,安装承台钢筋,浇筑封底混凝土。
16、本申请还涉及到一种钢吊箱,所述钢吊箱采用上述的任一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进行施工,包括,
17、吊箱本体,所述吊箱本体是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环状箱体结构;
18、底板,所述底板安装在吊箱本体的下端,底板上开设有多个对应下放后钢吊箱内侧钢护筒的孔洞;
19、气囊,所述气囊设置于底板底部用于控制吊箱本体下放和对底板与钢护筒间隙进行封堵。
20、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钢吊箱,所述气囊包括,
21、底部气囊,所述底部气囊包括多个沿横向间隔布置的第一气囊和沿纵向间隔布置的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是处于横向相邻两列钢护筒之间的长条形气囊;所述第二气囊是处于纵向一列钢护筒两端边角处的块状气囊;
22、间隙气囊,所述间隙气囊是安装在孔洞内的环绕在钢护筒外侧的环状气囊。
23、本申请的优点有:1、本申请的钢吊箱下放施工方法安全性极高,通过在陆地上预制加工拼装,避免了在海面拼装钢吊箱存在的难度大、风险高的问题,利用气囊控制钢吊箱的下放、支撑和封堵,大幅度减少了施工难度,实现钢吊箱的平稳下放和定位,避免了传统下水方式中可能出现的滑动、倾覆等安全风险;整个下放施工过程周期短,施工效率高,不用单独在钢护筒处安装底板,运输、吊装、下放一套钢吊箱仅需半天时间,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钢吊箱可拆卸、循环利用、节省材料,有效地降低成本,具有更好的工程经济性;气囊材料可重复使用,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
24、2、本申请在底板上铺设有多种气囊结构,有对钢吊箱进行下放和支撑的底部气囊,还有对底板和钢护筒之间间隙进行封堵的间隙气囊,不同的气囊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大幅度提升了钢吊箱下放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25、3、本申请在底板底部均匀布设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充分充填钢护筒之间的底板,后续通过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充气和排气操作能够均匀控制钢吊箱的下放以及在钢吊箱下放到设计标高后的支撑,其整体操作简单,钢吊箱下放稳定,施工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6、4、本申请在对钢吊箱下放前,通过吸泥设备和整平设备对水底进行整平操作,使钢吊箱下放区域形成平整下放平面,为后续钢吊箱底板上的气囊着床提供稳定支撑,使钢吊箱能够稳定的被支撑在设计标高位置,提升了钢吊箱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7、5、本申请在水底整平底面和钢吊箱的设计标高之间留有设定距离,方便后续通过底部气囊膨胀对钢吊箱进行支撑,设定距离为底部气囊的膨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底板(2)上铺设气囊的方法包括:在底板(2)的底部没有开设孔洞的位置铺设底部气囊,在底板(2)开设有对应钢护筒的孔洞内侧铺设间隙气囊(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气囊包括多个沿横向间隔布置的第一气囊(4)和沿纵向间隔布置的第二气囊(5);所述第一气囊(4)是处于横向相邻两列钢护筒之间的长条形气囊;所述第二气囊(5)是处于纵向一列钢护筒两端边角处的块状气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钢吊箱下放区域水底进行清理整平的方法包括:将吸泥设备的吸泥管的下端延伸至钢吊箱下放区域的淤泥内,利用吸泥管对钢吊箱下放区域的淤泥进行抽吸清淤;利用整平船对清淤后的钢吊箱下放区域进行整平,使钢吊箱下放区域的淤泥高度为钢吊箱下放设计标高以下设定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底板(2)上的气囊配合吊装设备下放钢吊箱使钢吊箱平稳着陆的方法包括:对底部气囊进行充气使底部气囊膨胀,直至底部气囊着陆,使底部气囊稳定支撑钢吊箱于设计标高。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气囊对底板(2)和钢护筒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的方法包括:向间隙气囊(3)内充气,使间隙气囊(3)膨胀对底板(2)和钢护筒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钢吊箱内浇筑封底混凝土的方法包括:待底板(2)与钢护筒之间的间隙被完全封堵后,向钢吊箱底部浇筑混凝土进行封底,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将钢吊箱内水抽出形成干施工环境,割除多余钢护筒,进行桩头处理,对钢吊箱底部混凝土的顶面进行凿毛,安装承台钢筋,浇筑封底混凝土。
9.一种钢吊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吊箱采用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任一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进行施工,包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钢吊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底板(2)上铺设气囊的方法包括:在底板(2)的底部没有开设孔洞的位置铺设底部气囊,在底板(2)开设有对应钢护筒的孔洞内侧铺设间隙气囊(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气囊包括多个沿横向间隔布置的第一气囊(4)和沿纵向间隔布置的第二气囊(5);所述第一气囊(4)是处于横向相邻两列钢护筒之间的长条形气囊;所述第二气囊(5)是处于纵向一列钢护筒两端边角处的块状气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钢吊箱下放区域水底进行清理整平的方法包括:将吸泥设备的吸泥管的下端延伸至钢吊箱下放区域的淤泥内,利用吸泥管对钢吊箱下放区域的淤泥进行抽吸清淤;利用整平船对清淤后的钢吊箱下放区域进行整平,使钢吊箱下放区域的淤泥高度为钢吊箱下放设计标高以下设定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深水海域有底钢吊箱整体下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距离为1m~2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桂林,孙婉静,林红星,杜征力,曹昂,李有为,谢德宽,骆钊,肖苡辀,骆锦成,雷鸣,韩鹏鹏,赵东梁,张磊,沈立龙,杨汉彬,黄胜,陈迪郁,何聪,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