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铣削加工,特别是一种刀具加工方法和刀具。
技术介绍
1、在现有的球刀中,球刀的球头部分各处轮廓增调不一致,通常表现为前端r角内凹后端r角外凸或者前端r角外凸后端r角内凹,导致球刀无法满足高精度零件和产品对于切削出的轮廓各处保持增调一致的要求,现有的,为了修正球刀的外形轮廓,会先测量球刀的球头部分在各个不同点位处的形貌增调量,找出各处与预定r角之间的差距,再使用砂轮对球头各处进行修正。
2、但是若要对整个球刀的外周进行测量并修正,涉及的区域较多且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不利于快速对球刀进行修正,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快速修正刀具,减少球刀各处轮廓增调不一致的刀具加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具加工方法和刀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刀具加工方法:
3、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刀具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粗加工:在棒料端部加工出第一切削面、第二切削面和刀尖铲背后形成球头部,在棒料上加工出容屑槽后形成球刀本体,所述第一切削面和所述容屑槽的槽口之间形成端刃,所述端刃在所述球头部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
5、精加工:检测所述球头部在所述端刃处的外周形貌,再使用第一砂轮对所述端刃处进行精磨,精磨完成后再次检测所述球头部的外周形貌,直至所述端刃的外周形貌增调一致。
6、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
7、在制造球刀本体时,通过切削出第一切削面和第二切削面,使得作为切削部分的端刃处于球刀本体的最外侧,此时通过精磨修正端刃即可对球头部实现r角的修正,无需对整个球头部进行周向的修正,大大减少了修正的工作量,能更高效且精准地聚焦于影响r角精度的关键部位,使得r角的修正精度更易把控,最终达到理想的r角轮廓精度要求。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使用第一砂轮对所述端刃处进行精磨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球头部外周形貌后,得到凸起的第一形貌轮廓曲线和凹陷的第二形貌轮廓曲线,将所述第一形貌轮廓曲线和所述第二形貌轮廓曲线重合,以交点处为形貌交点,所述端刃以所述形貌交点朝前一段和朝后一段为两个工作段,以较短r角半径的所述工作段所处的r角半径为修正半径,所述第一砂轮作用于另一所述工作段且以所述修正半径进行修正。
9、以往在对球刀进行修正时,需要直接测量各处的凹凸量,这意味着要在球头部外周众多的点位上逐一进行测量,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随后还得基于这些繁杂的数据去分析判断每个点的具体情况,整个过程极为繁琐且耗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需要修剪的部分分成两段,并确定只需对其中一段较高的工作段进行削磨这一策略,大大简化了测量环节。操作人员无需再去细致测量每一个点的凹凸情况,只需关注如何划分出相邻的工作段以及判断哪段工作段相对较高即可,极大地减少了测量工作量以及数据处理的复杂程度,让操作流程变得更加清晰明了、简洁高效。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砂轮为1v1型砂轮,所述第一砂轮具有较小外径的一侧用于削磨所述端刃,通过使用1v1型砂轮,将传统的6v5型砂轮点磨削改为1v1型砂轮,利用1v1型砂轮的特性提高削磨效果。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使用第一砂轮对所述端刃处进行精磨的具体方法包括:启动所述第一砂轮,将所述第一砂轮沿所述端刃的轨迹方向移动并削磨。通过改变第一砂轮的移动方向,将对球头部的修正方式从传统的选点切削变为面削磨,使得削磨更加顺滑,稳定,端刃表面平滑,各处增调更加平缓。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精加工步骤中,驱使所述第一砂轮从所述容屑槽一侧往靠近所述端刃方向移动并削磨,将第一砂轮从容屑槽的槽壁处进行削磨,使得削磨后产生的刃部尖端仍处于球头部的顶部,相比于现有的从顶部外周上削磨从而修正形貌轮廓,该方法保证了端刃的锋利度,从而提高了球刀削磨时的作业效果。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砂轮的粒度为d10-d15,通过控制第一砂轮的粒度范围,在实现更精细研磨的同时,能快速去除需要切除的余量,减少削磨需要花费的时间。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球头部的误差范围为±0.003mm。在初步加工出端刃后,此时端刃的表面精度还达不到要求,在后续需要对端刃进行精磨;通过在初步加工出的端刃处留有0.003mm的加工余量,便于后续对端刃进行精磨,以提高端刃的表面精度。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砂轮朝所述球头部靠近或远离的径向移动距离为0-0.006mm,将球头部外形轮廓精度有效控制在±0.003mm内,确保球刀加工精度,满足高精度切削加工要求。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所述端刃处进行精磨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球刀本体安装于磨刀机的移动端,将所述第一砂轮安装于所述磨刀机的固定端,利用磨刀机的高精度移动功能,可精准控制砂轮与球刀端刃之间的相对位置及磨削动作,能将削磨程度精确到极小范围,有效保障端刃处的精磨精度,使得球刀端刃的轮廓、尺寸等达到更高的精度标准,满足高精度零件加工对球刀切削刃精度的严苛要求。
17、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刀具,所述刀具采用第一方面实施方式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刀具加工方法所制得。
18、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刀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刀具的球头部端刃各处增调一致,使得切削处更加平缓顺滑,减少切削处的凹凸不平,满足高精零件和产品对于轮廓精度增调一致的需求,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刀具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刀具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第一砂轮对所述端刃处进行精磨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球头部外周形貌后,得到凸起的第一形貌轮廓曲线和凹陷的第二形貌轮廓曲线,将所述第一形貌轮廓曲线和所述第二形貌轮廓曲线重合,以交点处为形貌交点,所述端刃以所述形貌交点朝前一段和朝后一段为两个工作段,以较短R角半径的所述工作段所处的R角半径为修正半径,所述第一砂轮作用于另一所述工作段且以所述修正半径进行修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刀具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砂轮为1v1型砂轮,所述第一砂轮具有较小外径的一侧用于削磨所述端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刀具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第一砂轮对所述端刃处进行精磨的具体方法包括:启动所述第一砂轮,将所述第一砂轮沿所述端刃的轨迹方向移动并削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刀具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精加工步骤中,驱使所述第一砂轮从所述容屑槽一侧往靠近所述端刃方向移动并削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刀具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部的误差范围为±0.003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刀具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轮朝所述球头部靠近或远离的径向移动距离为0-0.006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刀具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端刃处进行精磨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球刀本体安装于磨刀机的移动端,将所述第一砂轮安装于所述磨刀机的固定端。
10.一种刀具,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刀具加工方法所制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刀具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刀具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第一砂轮对所述端刃处进行精磨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球头部外周形貌后,得到凸起的第一形貌轮廓曲线和凹陷的第二形貌轮廓曲线,将所述第一形貌轮廓曲线和所述第二形貌轮廓曲线重合,以交点处为形貌交点,所述端刃以所述形貌交点朝前一段和朝后一段为两个工作段,以较短r角半径的所述工作段所处的r角半径为修正半径,所述第一砂轮作用于另一所述工作段且以所述修正半径进行修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刀具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砂轮为1v1型砂轮,所述第一砂轮具有较小外径的一侧用于削磨所述端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刀具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第一砂轮对所述端刃处进行精磨的具体方法包括:启动所述第一砂轮,将所述第一砂轮沿所述端刃的轨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飞,邓范新,龙健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富兰地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