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变压器损耗控制,具体涉及一种小型化且低损耗次级绕组pcb板组件及变压器。
技术介绍
1、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而现有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一般采用相互叠合的方式,进而达到预定的电源功率,但是现有的变压器存在如下技术缺陷问题。
2、当保证相同功率时,缩小其体积,相应的线圈的密度也会随之增加,当其密度增加相应的其散热则会下降,因此其功率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虽然现有技术也有采用pcb板作为次级绕组的结构,但是其只是作为单一的次级绕组,在实际的电源应用中,还需要另外配套电子元件,进而对电流、电压进行调节,达到预定的技术效果。
3、此外,传统的变压器内部因吹不到风而会造成的热问题(变压器外冷内热)。还有就是传统设计变压器和sr mos是分成两个部件,所以回路较长,回路的寄生电感较大,故会造成mos管的vds过大。以及传统结构中变压器和输出端子(或是输出连接器)的距离较长损耗大。传统变压器在大电流的应用中,电流会集中在单一pcb上,造成大的压降和损耗,而且传统设计是采用集中式电感结构,同样会存在损耗大的问题。
4、因此,针对以上所存在的技术问题缺陷,急需设计和开发一种小型化且低损耗次级绕组pcb板组件及变压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及困难,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化且低损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至少两片用于分流的pcb板;以及集成于所述pcb板两侧且用于调节电流的控制电路;
3、所述pcb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至少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侧壁设有金属层;其中,所述金属层为次级绕组;所述第二区域远离所述次级绕组;
4、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以及和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且用于驱动控制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驱动控制电路;所述电路还包括和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且用于驱动控制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二驱动控制电路;以及用于对输出电压进行滤波的第三控制电路。
5、进一步地,所述pcb板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所述第一插脚和所述第二插脚设于非同一水平面或同一平面;
6、所述第一插脚和/或第二插脚由(pcb結合)铜或铝制成,且其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的中部位置;
7、所述第二区域的上端壁设有焊锡层。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区域至少一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输出电压进行滤波的电感。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中设置有第六零一双向触发二极管;
10、所述第六零一双向触发二极管的一端分别和第六零二场效应管的漏极、第六零三场效应管的漏极、第六零四场效应管的漏极、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
11、所述第六零一双向触发二极管的另一端分别和第六零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第六零三场效应管的源极、第六零四场效应管的源极、第六零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三控制电路、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连接;
12、所述第六零五电阻的另一端分别和第六零三电阻的一端、第六零二电阻的一端、第六零八电阻的一端连接;
13、所述第六零三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六零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六零二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六零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六零八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六零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中设置有第六零零驱动器;
15、所述第六零零驱动器的第一引脚分别和第六二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连接;
16、所述第六零零驱动器的第三引脚分别和第六二三电容的一端、第六零六电阻的一端连接;
17、所述第六零零驱动器的第四引脚分别和所述第六二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六二三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六零零驱动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六零零驱动器的第五引脚和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中设置有第六零零双向触发二极管;
19、所述第六零零双向触发二极管的一端分别和第六零零场效应管的漏极、第六零一场效应管的漏极、第六零五场效应管的漏极、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
20、所述第六零零双向触发二极管的另一端分别和第六零零场效应管的源极、第六零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第六零五场效应管的源极、第六零五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三控制电路、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连接;
21、所述第六零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和第六零一电阻的一端、第六零零电阻的一端、第六零九电阻的一端连接;
22、所述第六零一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六零零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六零零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六零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六零九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六零五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控制电路中设置有第六零一驱动器;
24、所述第六零一驱动器的第一引脚分别和第六二零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连接;
25、所述第六零一驱动器的第三引脚分别和第六二二电容的一端、第六零七电阻的一端连接;
26、所述第六零一驱动器的第四引脚分别和所述第六二二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六二二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六零一驱动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六零一驱动器的第五引脚和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连接。
2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控制电路中设置有至少二十个相互并联的电容;所述第三控制电路中设置有第六零一电感,所述第六零一电感的一端和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
28、所述第六零一电感的另一端分别和第六零零电容的一端、第六零一电容的一端、第六零二电容的一端、第六零三电容的一端、第六零四电容的一端、第六零五电容的一端、第六零六电容的一端、第六零七电容的一端、第六零八电容的一端、第六零九电容的一端、第六一零电容的一端、第六一一电容的一端、第六一二电容的一端、第六一三电容的一端、第六一四电容的一端、第六一五电容的一端、第六一六电容的一端、第六一七电容的一端、第六一八电容的一端、第六一九电容的一端、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
29、所述第六零零电容的另一端分别和第六零一电容的另一端、第六零二电容的另一端、第六零三电容的另一端、第六零四电容的另一端、第六零五电容的另一端、第六零六电容的另一端、第六零七电容的另一端、第六零八电容的另一端、第六零九电容的另一端、第六一零电容的另一端、第六一一电容的另一端、第六一二电容的另一端、第六一三电容的另一端、第六一四电容的另一端、第六一五电容的另一端、第六一六电容的另一端、第六一七电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化且低损耗次级绕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片用于分流的PCB板;以及集成于所述PCB板两侧且用于调节电流的控制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且低损耗次级绕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所述第一插脚和所述第二插脚设于非同一水平面或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小型化且低损耗次级绕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至少一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输出电压进行滤波的电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且低损耗次级绕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中设置有第六零一双向触发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小型化且低损耗次级绕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中设置有第六零零驱动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小型化且低损耗次级绕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中设置有第六零零双向触发二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小型化且低损耗次级绕组PCB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小型化且低损耗次级绕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电路中设置有至少二十个相互并联的电容;所述第三控制电路中设置有第六零一电感,所述第六零一电感的一端和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
9.一种小型化且低损耗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小型化且低损耗次级绕组PCB板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小型化且低损耗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包括铁芯、初级绕组以及所述的小型化且低损耗次级绕组PCB板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化且低损耗次级绕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片用于分流的pcb板;以及集成于所述pcb板两侧且用于调节电流的控制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且低损耗次级绕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所述第一插脚和所述第二插脚设于非同一水平面或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小型化且低损耗次级绕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至少一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输出电压进行滤波的电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且低损耗次级绕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中设置有第六零一双向触发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小型化且低损耗次级绕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控制电路中设置有第六零零驱动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山,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鑫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