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空气弹簧,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帘线变角度空气弹簧囊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从汽车诞生以来,人们一直在追求更高性能的汽车,而悬架的性能直接决定着乘用车的性能。相较于传统麦弗逊式悬架,空气悬架能够满足汽车承载要求的同时满足低刚度的要求,使得汽车拥有更好的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
2、空气弹簧是空气悬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直接决定着空气悬架的性能。空气弹簧主要由橡胶气囊、上盖板、底座等部件组成,其内部充满压缩气体。橡胶气囊与上盖板和底座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可以为汽车提供强大支撑力。因此,橡胶气囊对空气弹簧十分重要。现有的橡胶气囊通常由内、外覆层(内层橡胶、外层橡胶)和帘线层硫化而成。内、外覆层主要由橡胶材料制成,外层起到耐温、耐油和耐气候侵蚀的作用,内覆层主要提供密封和耐压功能。帘线层对空气弹簧的耐久性和刚度起决定性作用,其纤维材质和结构对空气弹簧的安全性、使用寿命有直接影响。
3、目前乘用车空气弹簧的帘线层主要由两层纤维束对称交叉排列构成,其纤维束与空气弹簧轴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帘线角,帘线角的大小对空气弹簧的性能有着直接影响。如刚度、寿命等性能参数,从而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性能。现有的空气弹簧整层帘布采用同一个帘线角。空气弹簧最主要的性能指标为刚度和疲劳寿命,传统乘用车空气弹簧整层同一帘线角的情况下无法做到在满足低刚度的要求下兼顾空气弹簧的高疲劳寿命,易曲折部分容易产生局部区域疲劳失效。因此在满足总体低刚度的条件下,如何有效提高空气弹簧囊皮的使用寿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帘线变角度空气弹簧囊皮及其制作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帘线变角度空气弹簧囊皮,包括内层橡胶、外层橡胶、设于所述内层橡胶和所述外层橡胶之间的帘线层,所述帘线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内侧橡胶、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外侧橡胶、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内侧橡胶、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外侧橡胶;所述内层橡胶与所述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内侧橡胶贴合设置;所述外层橡胶与所述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外侧橡胶贴合设置。
3、一种新型帘线变角度空气弹簧囊皮制作方法,制作方法如下所述:
4、s1、两条空气弹簧帘线纤维通过纱管安装至卧式环形编织机上,并将预定尺寸形状的芯轴安装至卧式环形编织机上;
5、s2、裁切特定尺寸的内层橡胶,将其包覆在卧式环形编织机芯轴上,并完整包裹芯轴;
6、s3、裁切特定尺寸的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内侧橡胶,将其包覆在s2中形成的芯轴上,使其与内层橡胶完全重合,并完整包裹s2中形成的芯轴;
7、s4、空气弹簧帘线纤维通过卧式环形编织机编织形成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并编织在s3中形成的芯轴上,且完整包裹s3中形成的芯轴;
8、s5、裁切特定尺寸的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外侧橡胶,将其包覆在s4中形成的芯轴上,使其与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内侧橡胶完全重合,并完整包裹在s4中形成的芯轴;
9、s6、裁切特定尺寸的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内侧橡胶,将其包覆在s5中形成的芯轴上,使其与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外侧橡胶完全重合,并完整包裹在s5中形成的芯轴;
10、s7、空气弹簧帘线纤维通过卧式环形编织机编织形成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并编织在s6中形成的芯轴上,且完全包裹s6中形成的芯轴;
11、s8、裁切特定尺寸的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外侧橡胶,将其包覆在s7中形成的芯轴上,使其与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内侧橡胶完全重合,并将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完全覆盖,并完整包裹在s7中形成的芯轴;
12、s9、裁切特定尺寸的外层橡胶,将其包覆在s8中形成的芯轴上,使其与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外侧橡胶完全重合,并完整包裹在s8步骤中形成的芯轴,形成预成型囊皮;
13、s10、将s9中形成的预成型囊皮脱离芯轴,并硫化成型。
14、进一步地,所述卧式环形编织机芯轴为金属材质。
15、进一步地,所述内层橡胶的厚度为0.1mm-5mm。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内侧橡胶的厚度为0.05mm-5mm;
17、所述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外侧橡胶的厚度为0.05mm-5mm;
18、所述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内侧橡胶的厚度为0.05mm-5mm;
19、所述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外侧橡胶的厚度为0.05mm-5mm。
20、进一步地,所述外层橡胶的厚度为0.1-5mm。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和所述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的纤维材料均为经过rfl浸渍的锦纶纤维或芳纶纤维。
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和所述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均包括经线和纬线;所述经线密度为10-300根/分米;所述纬线密度为1-20根/分米。
23、进一步地,所述经线与所述卧式环形编织机芯轴轴向夹角为0-75度;所述纬线与所述卧式环形编织机芯轴轴向夹角为0-75度。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对传统的帘线层进行优化,且首次采用卧式环形编织机进行空气弹簧囊皮一体化编织制作,生产效率高,采用双层内侧橡胶、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外侧橡胶相结合的形式,并且双层结构采用对称帘线角方式,在满足总体低刚度的条件下,对于易曲折区域,设置能有效提高疲劳寿命的帘线角度,解决局部区域疲劳寿命低的问题,进而提高空气弹簧囊皮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帘线变角度空气弹簧囊皮,包括内层橡胶(2)、外层橡胶(9)、设于所述内层橡胶(2)和所述外层橡胶(9)之间的帘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帘线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内侧橡胶(3)、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4)、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外侧橡胶(5)、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内侧橡胶(6)、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7)、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外侧橡胶(8);所述内层橡胶(2)与所述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内侧橡胶(3)贴合设置;所述外层橡胶(9)与所述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外侧橡胶(8)贴合设置。
2.一种新型帘线变角度空气弹簧囊皮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帘线变角度空气弹簧囊皮,制作方法如下所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帘线变角度空气弹簧囊皮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环形编织机芯轴(1)为金属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帘线变角度空气弹簧囊皮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橡胶(2)的厚度为0.1mm-5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帘线变角度空气弹簧囊皮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橡胶(9)的厚度为0.1-5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帘线变角度空气弹簧囊皮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4)和所述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7)的纤维材料均为经过RFL浸渍的锦纶纤维或芳纶纤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帘线变角度空气弹簧囊皮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4)和所述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7)均包括经线和纬线;所述经线密度为10-300根/分米;所述纬线密度为1-20根/分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帘线变角度空气弹簧囊皮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线与所述卧式环形编织机芯轴(1)轴向夹角为0-75度;所述纬线与所述卧式环形编织机芯轴(1)轴向夹角为0-75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帘线变角度空气弹簧囊皮,包括内层橡胶(2)、外层橡胶(9)、设于所述内层橡胶(2)和所述外层橡胶(9)之间的帘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帘线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内侧橡胶(3)、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4)、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外侧橡胶(5)、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内侧橡胶(6)、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7)、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外侧橡胶(8);所述内层橡胶(2)与所述第一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内侧橡胶(3)贴合设置;所述外层橡胶(9)与所述第二层帘线变角度帘布层织物外侧橡胶(8)贴合设置。
2.一种新型帘线变角度空气弹簧囊皮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帘线变角度空气弹簧囊皮,制作方法如下所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帘线变角度空气弹簧囊皮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环形编织机芯轴(1)为金属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帘线变角度空气弹簧囊皮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橡胶(2)的厚度为0.1mm-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新建,黎吉明,陈科宇,泮佳伟,吴肖锋,
申请(专利权)人:兴宇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