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超高温耐CO2增能压裂的双卡瓦可溶桥塞及压裂方法技术_技高网

超高温耐CO2增能压裂的双卡瓦可溶桥塞及压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81927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井下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超高温耐CO<subgt;2</subgt;增能压裂的双卡瓦可溶桥塞及压裂方法。双卡瓦可溶桥塞包括中心管,在所述中心管的外侧从上到下依次同轴套设有相互轴向抵接的上锚定组件、胶筒组件、下锚定组件和引导鞋,所述上锚定组件和所述下锚定组件通过坐封剪钉与所述中心管连接,所述引导鞋与所述中心管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心管、所述上锚定组件、所述胶筒组件、所述下锚定组件和所述引导鞋的表面设置有碳化钨涂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适用于严酷的地层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井下工具,具体地,涉及一种超高温耐co2增能压裂的双卡瓦可溶桥塞以及一种压裂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在油气井作业过程中,可溶桥塞已被广泛用于地层封隔。采用桥塞进行地层封隔可以有效地实现分段压裂,随着油气井钻探深度的增加,对可溶桥塞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以部分地区的页岩油气井为例,在作业过程中,其致密油储层高达6000-8000m,部分区块深度甚至在8000m以上,并且存在地层温度在150℃-200℃的超高温和地层破裂压力在70-100mpa的高压等储层特性。

2、由于地层致密,破裂压力极高,在桥塞封隔层段之后,正式压裂前,地层需要进行前置二氧化碳等进行地层预处理的复杂压裂工艺,特别在水平井内,要求桥塞能够上下锚定。在这种环境下,对桥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具备耐超高温、耐酸腐蚀、双向耐高压和可溶解等特性。正式压裂前,地层需要进行前置二氧化碳等进行地层预处理的复杂压裂工艺,特别在水平井内,要求桥塞能够上下锚定。在这种环境下,对桥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具备耐超高温、耐酸腐蚀、双向耐高压和可溶解等特性。

3、中国专利文献cn112620055a公开了一种耐盐酸可溶桥塞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可溶桥塞,对所述可溶桥塞表面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在经过所述微弧氧化处理过的所述可溶桥塞表面涂覆耐盐酸漆;在所述可溶桥塞中卡瓦座与卡瓦齿的缝隙内填充环氧胶水,使所述环氧胶水固化。该申请通过对可溶性桥塞表面进行微弧氧化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微弧氧化层,再通过涂覆耐盐酸漆,对微弧氧化后形成的微孔进行封闭,通过环氧树脂对卡瓦座与卡瓦齿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从而使得本申请具耐盐酸性,能够满足石油压裂施工需求。

4、中国专利文献cn111484579a公开了一种高温可溶桥塞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1)取丁二烯和马来酸酐,加抗凝胶剂,加偶异二氮丁腈溶于dmf作为引发剂,加kh570作为偶联剂,dmf作溶剂;氮气保护下恒温油浴加热,在140~180℃下充分回流反应;2)将上述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进行离心洗涤,真空干燥,所得浅黄色固体即为高温可溶桥塞所用原料;将所得原料用模具热塑成型制成高温可溶桥塞。该专利技术充分利用马来酸酐和丁二烯合成的共聚物具有耐高温,耐压强,遇水可溶的特点,且最终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减少反排过程,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环境友好型材料。使得该高温可溶桥塞可应用在外页岩气等非常规气藏开发中,井内液体使得高温可溶桥塞自行溶解,无需井筒钻磨作业和反排处理,实现井筒全通径投产。该专利采用高分子有机物作为桥塞的基材,具有耐酸耐高温特性,但强度较目前市场主流采用的镁合金低,特别是高温环境,强度降低较快,所以目前市场应用极少,还处于试验阶段。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双卡瓦可溶桥塞,其能够适用于严酷的地层环境。

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压裂方法,其使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超高温耐酸可溶桥塞进行坐封压裂。

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卡瓦可溶桥塞,包括中心管,在所述中心管的外侧从上到下依次同轴套设有相互轴向抵接的上锚定组件、胶筒组件、下锚定组件和引导鞋,所述上锚定组件和所述下锚定组件通过坐封剪钉与所述中心管连接,所述引导鞋与所述中心管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心管、所述上锚定组件、所述胶筒组件、所述下锚定组件和所述引导鞋的表面设置有碳化钨涂层。

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采用由直流电驱动的等离子电弧作为热源,将含碳化钨为主体的材料加热到熔融或半熔融状态,通过喷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中心管、所述上锚定组件、所述胶筒组件、所述下锚定组件和所述引导鞋的表面,从而形成碳化钨涂层。其中,在以碳化钨为主体的材料中,碳化钨的含量在95%以上。

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锚定组件和所述下锚定组件的碳化钨涂层外侧设置有耐酸树脂可碎裂防护膜。

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喷枪将溶解的耐酸树脂液体喷涂在所述上锚定组件和所述下锚定组件上。

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锚定组件包括同轴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并相互适配的上卡瓦和上锥体,所述上卡瓦的上端与所述中心管轴向抵接,所述上锥体通过坐封剪钉与所述中心管连接,所述上锥体的下端与所述胶筒组件轴向抵接,所述下锚定组件包括同轴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并相互适配的下锥体和下卡瓦,所述下卡瓦的下端与所述中心管轴向抵接,所述下锥体通过坐封剪钉与所述中心管连接,所述下锥体的上端与所述胶筒组件轴向抵接。

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下卡瓦的外壁设置有至少四排所述下锚定牙,所述下锚定牙采用高强度陶瓷粒子制成。

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卡瓦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两排所述上锚定牙,所述上锚定牙采用高强度陶瓷粒子制成。

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胶筒组件包括从上到下同轴设置在所述中心管上的上金属支撑环、胶筒和下金属支撑环,所述上金属支撑环的上端与所述上锚定组件轴向抵接,所述下金属支撑环的下端与所述下锚定组件轴向抵接。

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金属支撑环与所述胶筒之间,以及所述下金属支撑环与所述胶筒之间均设置有保护环。

12、根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压裂方法,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卡瓦可溶桥塞进行坐封,包括如下步骤:

13、步骤a:双卡瓦可溶桥塞下入油气井前48小时内,用对应油气井的尺寸或更大的通井规进行通井或者模拟泵送;

14、步骤b:通过适配器将双卡瓦可溶桥塞送入井下,直井段下入速度控制在50~70m/min,水平段下入速度控制在35~40m/min;

15、步骤c:双卡瓦可溶桥塞下入到位之后进行坐封,在双卡瓦可溶桥塞坐封后12~18小时以内进行压裂作业,若推迟压裂作业的时间,可泵入1~1.5倍井筒容积清水来降低井筒氯根浓度;

16、步骤d:压裂前30分钟投入压裂球,以3~4m3/min的泵送排量将压裂球泵送落座,当泵送液量差10m3达到套管容积时,将泵送排量由3~4m3/min降至1.5~2m3/min,球落座后压裂。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如下。

18、本专利技术在双卡瓦可溶桥塞表面位置通过喷射的方式喷涂含碳化钨为主体的碳化钨涂层作为可溶缓蚀粒子涂层,在锚定组件的碳化钨涂层上另行喷涂有耐酸树脂可碎裂防护膜,前者能够提高桥塞防酸的目的,后者耐酸树脂可碎裂防护膜可在24小时内可保护本专利技术不与井液发生反应,使桥塞能够在高温高压以及酸性环境下进行密封作业,24小时后防护膜脱落,桥塞与井液快速反应,提高超高温耐酸可溶桥塞的工作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卡瓦可溶桥塞,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管(1),在所述中心管(1)的外侧从上到下依次同轴套设有相互轴向抵接的上锚定组件(62)、胶筒组件(61)、下锚定组件(63)和引导鞋(12),所述上锚定组件(62)和所述下锚定组件(63)通过坐封剪钉(18)与所述中心管(1)连接,所述引导鞋(12)与所述中心管(1)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心管(1)、所述上锚定组件(62)、所述胶筒组件(61)、所述下锚定组件(63)和所述引导鞋(12)的表面设置有碳化钨涂层(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卡瓦可溶桥塞,其特征在于,采用由直流电驱动的等离子电弧作为热源,将含碳化钨为主体的材料加热到熔融或半熔融状态,通过喷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中心管(1)、所述上锚定组件(62)、所述胶筒组件(61)、所述下锚定组件(63)和所述引导鞋(12)的表面,从而形成碳化钨涂层(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卡瓦可溶桥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锚定组件(62)和所述下锚定组件(63)的碳化钨涂层(20)外侧设置有耐酸树脂可碎裂防护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卡瓦可溶桥塞,其特征在于,通过喷枪将溶解的耐酸树脂液体喷涂在所述上锚定组件(62)和所述下锚定组件(6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卡瓦可溶桥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锚定组件(62)包括同轴套设在所述中心管(1)上并相互适配的上卡瓦(2)和上锥体(4),所述上卡瓦(2)的上端与所述中心管(1)轴向抵接,所述上锥体(4)通过坐封剪钉(18)与所述中心管(1)连接,所述上锥体(4)的下端与所述胶筒组件(61)轴向抵接,所述下锚定组件(63)包括同轴套设在所述中心管(1)上并相互适配的下锥体(9)和下卡瓦(10),所述下卡瓦(10)的下端与所述中心管(1)轴向抵接,所述下锥体(9)通过坐封剪钉(18)与所述中心管(1)连接,所述下锥体(9)的上端与所述胶筒组件(61)轴向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卡瓦可溶桥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卡瓦(10)的外壁设置有至少四排所述下锚定牙(11),所述下锚定牙(11)采用高强度陶瓷粒子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卡瓦可溶桥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卡瓦(2)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两排所述上锚定牙(3),所述上锚定牙(3)采用高强度陶瓷粒子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卡瓦可溶桥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筒组件(61)包括从上到下同轴设置在所述中心管(1)上的上金属支撑环(5)、胶筒(6)和下金属支撑环(8),所述上金属支撑环(5)的上端与所述上锚定组件(62)轴向抵接,所述下金属支撑环(8)的下端与所述下锚定组件(63)轴向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卡瓦可溶桥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金属支撑环(5)与所述胶筒(6)之间,以及所述下金属支撑环(8)与所述胶筒(6)之间均设置有保护环(7)。

10.一种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卡瓦可溶桥塞进行坐封,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卡瓦可溶桥塞,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管(1),在所述中心管(1)的外侧从上到下依次同轴套设有相互轴向抵接的上锚定组件(62)、胶筒组件(61)、下锚定组件(63)和引导鞋(12),所述上锚定组件(62)和所述下锚定组件(63)通过坐封剪钉(18)与所述中心管(1)连接,所述引导鞋(12)与所述中心管(1)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心管(1)、所述上锚定组件(62)、所述胶筒组件(61)、所述下锚定组件(63)和所述引导鞋(12)的表面设置有碳化钨涂层(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卡瓦可溶桥塞,其特征在于,采用由直流电驱动的等离子电弧作为热源,将含碳化钨为主体的材料加热到熔融或半熔融状态,通过喷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中心管(1)、所述上锚定组件(62)、所述胶筒组件(61)、所述下锚定组件(63)和所述引导鞋(12)的表面,从而形成碳化钨涂层(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卡瓦可溶桥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锚定组件(62)和所述下锚定组件(63)的碳化钨涂层(20)外侧设置有耐酸树脂可碎裂防护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卡瓦可溶桥塞,其特征在于,通过喷枪将溶解的耐酸树脂液体喷涂在所述上锚定组件(62)和所述下锚定组件(6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卡瓦可溶桥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锚定组件(62)包括同轴套设在所述中心管(1)上并相互适配的上卡瓦(2)和上锥体(4),所述上卡瓦(2)的上端与所述中心管(1)轴向抵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王京平张脉全董淑高唐新国刘云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