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特别涉及一种叠箱式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1、叠箱式建筑作为一种快速搭建、可循环利用的建筑形式,近年来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叠箱式建筑在承载能力和结构稳定性方面存在局限,难以满足一些高强度、高负荷的使用场景。因此,有必要对叠箱式建筑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叠箱式建筑结构。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叠箱式建筑结构,包括叠箱和设置在叠箱底部的加强结构,加强结构包括混凝土底板和支撑梁。
4、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支撑梁连接设置在混凝土底板下方。
5、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支撑梁与混凝土底板之间通过抗剪栓钉连接。
6、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支撑梁设置多个,并且均匀间隔设置在混凝土底板下方。
7、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支撑梁之间的间距为1.5m-3m。
8、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支撑梁为钢梁。
9、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混凝土底板水平设置多个,支撑梁与混凝土底板垂直设置。
10、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
11、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混凝土底板为钢筋桁架楼承板。
12、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叠箱为钢结构。
13、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叠箱式建筑结构,通过在叠箱底部设置加强结构,旨在提高集装箱式建筑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稳定性,满足高强度、高负荷的使用需求。该建筑模块具有优良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稳定性,适用于快速搭建、高强度要求的临时或永久建筑。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整体强度并节省了钢材。同时,该做法还具有施工简便、快速搭建等优点,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快速建设需求。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箱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叠箱(1)和设置在所述叠箱(1)底部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混凝土底板(2)和支撑梁(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箱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3)连接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底板(2)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叠箱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3)与所述混凝土底板(2)之间通过抗剪栓钉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箱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3)设置多个,并且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底板(2)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叠箱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3)之间的间距为1.5m-3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叠箱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3)为钢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叠箱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底板(2)水平设置多个,所述支撑梁(3)与所述混凝土底板(2)垂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叠箱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底板(2)的厚度为9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叠箱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底板(2)为钢筋桁架楼承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叠箱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箱(1)为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箱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叠箱(1)和设置在所述叠箱(1)底部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混凝土底板(2)和支撑梁(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箱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3)连接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底板(2)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叠箱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3)与所述混凝土底板(2)之间通过抗剪栓钉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箱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3)设置多个,并且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底板(2)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叠箱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辰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德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