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滚刀轴辊面复合改性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滚刀轴辊面复合改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81851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表面改性及再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刀轴辊面复合改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滚刀轴上下主轴表面进行前处理;根据基材特征选择合适的增材工艺对滚刀轴表面进行镀铬;对镀铬后的滚刀轴表面进行后处理;对后处理后的滚刀轴采用离子氮化工艺进行渗氮处理;对渗氮处理后的滚刀轴进行抛光。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滚刀轴镀铬与表面渗氮的复合处理工艺,该方法能在保证滚刀轴在具备原性能的前提下,同时具备耐磨性、稳定性、耐腐蚀等性能。镀铬后在滚刀轴表面进行渗氮处理,氮化后辊面除保留基材的一切性能外,还具备耐磨性、稳定性、耐腐蚀等性能。在滚刀轴辊身表面制备氮化层是提高其表面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表面改性及再制造的,具体涉及一种滚刀轴辊面复合改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1、滚刀轴是冷轧带钢产线的精整设备上的精密部件,其精度以及稳定性直接关系带钢成品的品质,原辊面表面硬度hrc50,耐磨性能较差,部件在服役过程中易产生磨损、疲劳等导致滚刀环与滚刀轴之间产生较大间隙,导致剪切出现浪边、折痕、挤压等影响产品品质事件。

2、滚刀轴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调节滚刀环之间的距离,以实现不通宽幅带钢成品的剪切,因此除本身具备的hrc56+6硬度外,还需要具有较强的耐磨性能。因此,有必要对滚刀轴零件修复区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以提高其耐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刀轴辊面复合改性的方法,通过镀铬及真空离子氮化为基本再制造手段,具有热量输入低、热影响区小及变形小、修复成本低、工期短、表面结合度强、耐磨损等特点,可以实现修复后的服役能力显著提升。

2、本专利技术实现目的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滚刀轴辊面复合改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对滚刀轴上下主轴表面进行前处理;

4、(2)根据基材特征选择合适的增材工艺对滚刀轴表面进行镀铬;

5、(3)对镀铬后的滚刀轴表面进行后处理;

6、(4)对后处理后的滚刀轴采用离子氮化工艺进行渗氮处理;

7、(5)对渗氮处理后的滚刀轴进行抛光。

8、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滚刀轴为42crmo-qt、42crmo、35cr2mo、25cr2mova材质的滚刀轴。

9、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前处理依次包括机械加工磨削掉疲劳层、清洁、干燥。

10、优选地,步骤(2)中,采用zd-b智能电解测厚仪对镀层厚度进行监测,根据基材特征对镀铬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11、优选地,步骤(2)中,镀铬的镀液的配方为:cr2(so4)3·6h2o为25-35g·l-1,络合剂为50~70g·l-1,缓冲剂为40~60g·l-1,导电盐为100~150g·l-1,添加剂为10~20mg·l-1。

12、优选地,所述络合剂为h2c2o4·2h2o,所述缓冲剂为h3bo3,所述导电盐为na2so4,所述添加剂为含醇类有机化合物和含硫有机化合物混合物。

13、所述含醇类有机化合物为2-丁炔-1,4-二醇或乙醇。

14、所述含硫有机化合物为糖精、硫氰酸钠及它的其它盐、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二烷基硫代氨基甲酸盐、硫脲及其衍生物、巯基丙烷磺酸钠、可溶性巯基烷、烯丙基磺酸钠和/或烯丙基硫脲、乙烯基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15、优选地,所述添加剂为含醇类有机化合物与含硫有机化合物按照经摩尔比1:1-3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16、所述优选地,步骤(2)中,镀铬的工艺参数条件为:电镀时间3-5min,阳极为dsa阳极,阴极为铜件或镀镍铜件,ph值为3-4,电流密度为3.5-7.5a/dm2,温度为50±5℃。

17、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后处理依次包括磨削及清洗,恢复辊身尺寸及精度。

18、优选地,步骤(4)中,氮化工艺参数条件为:氮气压力为200-500pa,氮化温度为500-650℃,氮化时间为3-9小时。

19、进一步优选地,氮化工艺的参数条件为:氮气压力为200-500pa,氮化温度为540-650℃,氮化时间为3-8小时。

20、按上述工艺参数及方法对滚刀轴辊身进行渗氮处理,可在修复零件表面获得可控高性能氮化层,在滚刀轴辊身表面形成厚度均匀、高硬度、高耐磨性的氮化层。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可获得高质量的修复与表面改性,表面改性层硬度得到极大改善,耐磨性较基材提升3倍。

21、本专利技术主要采用等离子气体渗氮在滚刀轴辊身表面渗氮处理,渗层深度0.4mm-0.6mm。

22、优选地,步骤(4)中,当氮化炉内真空室的真空度小于1×10-4pa时,通入氮气。

2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24、本专利技术提供滚刀轴镀铬与表面渗氮的复合处理工艺,该方法能在保证滚刀轴在具备原性能的前提下,同时具备耐磨性、稳定性、耐腐蚀等性能。镀铬后在滚刀轴表面进行渗氮处理,氮化后辊面除保留基材的一切性能外,还具备耐磨性、稳定性、耐腐蚀等性能。在滚刀轴辊身表面制备氮化层是提高其表面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滚刀轴辊面复合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滚刀轴辊面复合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滚刀轴为42CrMo-QT、42CrMo、35Cr2Mo、25Cr2MoVA材质的滚刀轴。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滚刀轴辊面复合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前处理依次包括机械加工磨削掉疲劳层、清洁、干燥。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滚刀轴辊面复合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用ZD-B智能电解测厚仪对镀层厚度进行监测,根据基材特征对镀铬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滚刀轴辊面复合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镀铬的镀液的配方为:Cr2(SO4)3·6H2O为25-35g·L-1,络合剂为50~70g·L-1,缓冲剂为40~60g·L-1,导电盐为100~150g·L-1,添加剂为10~20mg·L-1。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滚刀轴辊面复合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络合剂为H2C2O4·2H2O,所述缓冲剂为H3BO3,所述导电盐为Na2SO4,所述添加剂为含醇类有机化合物和含硫有机化合物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滚刀轴辊面复合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镀铬的工艺参数条件为:电镀时间3-5min,阳极为DSA阳极,阴极为铜件或镀镍铜件,pH值为3-4,电流密度为3.5-7.5A/dm2,温度为50±5℃。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滚刀轴辊面复合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后处理依次包括磨削及清洗,恢复辊身尺寸及精度。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滚刀轴辊面复合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氮化工艺参数条件为:氮气压力为200-500Pa,氮化温度为500-650℃,氮化时间为3-9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滚刀轴辊面复合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当氮化炉内真空室的真空度小于1×10-4Pa时,通入氮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刀轴辊面复合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滚刀轴辊面复合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滚刀轴为42crmo-qt、42crmo、35cr2mo、25cr2mova材质的滚刀轴。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滚刀轴辊面复合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前处理依次包括机械加工磨削掉疲劳层、清洁、干燥。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滚刀轴辊面复合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用zd-b智能电解测厚仪对镀层厚度进行监测,根据基材特征对镀铬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滚刀轴辊面复合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镀铬的镀液的配方为:cr2(so4)3·6h2o为25-35g·l-1,络合剂为50~70g·l-1,缓冲剂为40~60g·l-1,导电盐为100~150g·l-1,添加剂为10~20mg·l-1。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滚刀轴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东段海涛郑辉刘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