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装配夹具和安装弹性件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装配夹具和安装弹性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81542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夹具和安装环状的弹性件的方法,装配夹具用于将弹性件安装于工件上,装配夹具包括底座、导向柱和驱动件,底座包括接合部,接合部为筒状;导向柱位于接合部的顶端且导向柱的径向尺寸从上至下逐渐增大;驱动件包括至少两个压块和偏压件,至少两个压块绕导向柱的径向外侧设置,至少两个压块被设置成可在初始状态和下压状态之间转换;在初始状态,弹性件套设于导向柱的径向外侧,相邻的两个压块的彼此相对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相互抵靠;在下压状态,相邻的两个压块的底部间隔设置,弹性件套设于接合部的径向外侧;偏压件与至少两个压块连接,并被设置成可驱动相邻两个压块的底部彼此靠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弹性件安装,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夹具和安装弹性件的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对于大部分工作机而言,工作人员需要用手抓握工作机上的把手来操控工作机的工作,而工作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自身内部机构的动作会产生振动,把手的振动更为明显,虽然把手的外部包裹了一层橡胶,但是单独的橡胶层对把手振动的吸收能力有限,使人在操控工作机工作时手部受到冲击力比较大,手感不适,影响操作,甚至导致操作失误。

2、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对把手的减振效果,以cn218875355u为例,其公开了一种把套,该把套包括把套主体与固定件,其中,把套主体可拆卸套设在把手的外周上,把套主体的内腔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弹性凸起,弹性凸起与把手的外周壁相抵接,固定件能够将把套主体固定在把手的外周上。该把套通过在把套主体的内腔壁上间隔设置多个弹性凸起,当把手发生振动时,弹性凸起在振动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吸收把手的振动,减小了把手对手的振动与冲击,提供了握持的舒适度。

3、在上述中,固定件为弹簧。把套主体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弹簧安装位,该弹簧安装位为环形的容置槽,弹簧可安装于该环形的容置槽中,以使把套主体套紧在把手的外周壁上。

4、现有技术中,当需要将把套主体与把手相固定时,首先由人工撑开弹簧,使拉簧套设在把套主体上,并使弹簧与环形的容置槽正对,然后松开弹簧,使弹簧在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收缩,并与环形的容置槽的槽底相抵紧,进而实现把套主体与把手的固定。但是手工将弹簧安装到容置槽内上需要使用较大的力,装配难度较大并且时间较长,装配效率低。

5、因此,亟需专利技术一种简单快速安装该弹簧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夹具和安装弹性件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装配夹具,所述装配夹具用于将环状的弹性件安装于工件上,包括:

3、底座,所述底座包括:

4、接合部,所述接合部为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筒状,所述接合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弹性件在自然状态下的内径;

5、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与所述接合部的顶端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导向柱的外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导向柱底端的外径不小于所述接合部的外径;

6、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

7、至少两个压块,多个所述压块绕所述导向柱的径向外侧设置且位于所述弹性件的顶部,多个所述压块被设置成可在初始状态和下压状态之间转换;在所述初始状态,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柱的径向外侧,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块的彼此相对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相互抵靠;在所述下压状态,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块的底部间隔设置,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接合部的径向外侧;以及

8、偏压件,所述偏压件与多个所述压块连接,并被设置成可驱动相邻两个所述压块彼此靠近。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合部为圆筒状;所述导向柱为圆锥体,且所述导向柱底端的外径与所述接合部的外径相同。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合部和所述导向柱卡接。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合部的顶端设有凹槽,所述导向柱的底端设有位于所述凹槽内的凸台。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环状且由所述接合部的径向内侧凹陷形成;所述凸台为环状且所述凸台的径向外侧抵靠所述凹槽的径向内侧。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两个所述压块,在所述初始状态,两个所述压块的彼此相对的侧面相互抵靠;在所述下压状态,两个所述压块的底部间隔设置,顶端彼此抵靠。

14、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初始状态,两个所述压块围绕所述导向柱形成圆筒状。

15、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初始状态,两个所述压块的彼此相对的侧面的底部相互抵靠,顶部间隔设置;在所述下压状态,两个所述压块的底部间隔设置,顶部相互抵靠。

16、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压块的形状相同。

17、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压块的径向外侧分别设有沿周向延伸的限位槽;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连接至所述接合部的径向外侧;

19、在所述下压状态,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限位部的顶部。

20、所述偏压件为弹性圈,所述弹性圈具有弹性且位于两个所述压块的所述限位槽内。

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夹具还包括拔片,所述拔片为环状且套于所述接合部的径向外侧,所述拔片沿轴线方向位于所述弹性件和所述限位部之间。

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为沿所述接合部周向延伸的环状。

23、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安装弹性件的方法,包括步骤:

24、s1、准备上述的装配夹具,将所述导向柱安装于所述底座的所述接合部的顶端,并将弹性件套于所述导向柱的径向外侧;

25、s2、将所述驱动件套于所述导向柱的径向外侧并使得所述压块位于所述弹性件的顶部,

26、将多个所述压块沿所述导向柱用力下压,使得多个所述压块不断推动所述弹性件下移,

27、直至将所述弹性件移动至所述接合部;

28、s3、取下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导向柱;

29、s4、将所述底座套于工件外部,并将所述底座沿所述工件移动至所述工件的安装位,将所述弹性件从所述接合部移动至所述安装位;

30、s5、将所述底座从所述工件卸下,装配完成。

31、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中,将所述导向柱安装于所述接合部的顶端之前,还包括步骤:将环状的拔片套设于所述接合部的径向外侧;

32、步骤s2中,所述弹性件移动至所述接合部并位于所述拔片的顶部;

33、步骤s4中,移动所述拔片并推动所述弹性件至所述安装位。

34、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夹具可将弹性件轻松安装至工件上,不需要人工拉伸弹性件,还可以提高装配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夹具,所述装配夹具用于将环状的弹性件安装于工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为圆筒状;所述导向柱为圆锥体,且所述导向柱底端的外径与所述接合部的外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和所述导向柱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的顶端设有凹槽,所述导向柱的底端设有位于所述凹槽内的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环状且由所述接合部的径向内侧凹陷形成;所述凸台为环状且所述凸台的径向外侧抵靠所述凹槽的径向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两个所述压块,在所述初始状态,两个所述压块的彼此相对的侧面相互抵靠;在所述下压状态,两个所述压块的底部间隔设置,顶端彼此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始状态,两个所述压块围绕所述导向柱形成圆筒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始状态,两个所述压块的彼此相对的侧面的底部相互抵靠,顶部间隔设置;在所述下压状态,两个所述压块的底部间隔设置,顶部相互抵靠。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压块的径向外侧分别设有沿周向延伸的限位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连接至所述接合部的径向外侧;在所述下压状态,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限位部的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夹具还包括拔片,所述拔片为环状且套于所述接合部的径向外侧,所述拔片沿轴线方向位于所述弹性件和所述限位部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沿所述接合部周向延伸的环状。

13.一种安装弹性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装弹性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将所述导向柱安装于所述接合部的顶端之前,还包括步骤:将环状的拔片套设于所述接合部的径向外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夹具,所述装配夹具用于将环状的弹性件安装于工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为圆筒状;所述导向柱为圆锥体,且所述导向柱底端的外径与所述接合部的外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和所述导向柱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的顶端设有凹槽,所述导向柱的底端设有位于所述凹槽内的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环状且由所述接合部的径向内侧凹陷形成;所述凸台为环状且所述凸台的径向外侧抵靠所述凹槽的径向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两个所述压块,在所述初始状态,两个所述压块的彼此相对的侧面相互抵靠;在所述下压状态,两个所述压块的底部间隔设置,顶端彼此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始状态,两个所述压块围绕所述导向柱形成圆筒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友涛朱世界雷国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白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