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的底板跳仓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的底板跳仓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81297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跳仓施工方法,旨在提高施工效率和混凝土质量。该方法将基础筏板沿厚度方向分为三等厚浇筑层,并沿长度和宽度方向划分区格。在每个区格边界布置横向钢板并焊接形成网格,其上布置十字型竖向钢板,焊接连接形成整体钢骨架。通过跳仓浇筑,分三次完成各浇筑层施工。该方法取消后浇带,简化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并通过钢板设置增强混凝土接缝处的止水性能和抗拉强度,确保大体积混凝土底板厚度均匀,提升整体质量。每个区格尺寸小于40m,跳仓浇筑确保非相邻区格同时浇筑,竖向钢板设计增强层间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具体地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的底板跳仓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传统的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施工中,通常采用连续浇筑或分块浇筑的方法,这些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连续浇筑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引起裂缝和结构不稳定,而分块浇筑则需要设置后浇带,这不仅增加了施工复杂性,还可能导致后浇带处的混凝土接缝成为渗漏的隐患。此外,后浇带的存在也使得施工过程中对标高的控制变得困难,影响混凝土底板的均匀性和整体质量。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探索更为高效、可靠的施工方法。然而,现有的施工技术仍然存在施工效率低下、混凝土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尤其是在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施工中,如何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提高施工效率、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防水性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旨在提供一种新的大体积混凝土底板跳仓施工方法,通过创新的施工工艺和结构设计,取消后浇带,简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同时确保混凝土底板的均匀性和整体质量,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的底板跳仓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2、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的底板跳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一、根据基础筏板厚度沿厚度方向分为第一浇筑层、第二浇筑层和第三浇筑层,第一浇筑层、第二浇筑层和第三浇筑层的厚度相等;

4、步骤二、根据基础筏板面积大小沿长度和宽度方向将第一浇筑层各分第一区格,沿各自方向分别编号;

5、步骤三、对第一浇筑层进行钢筋绑扎,在每个第一区格的边界处布置连续的横向钢板,所有横向钢板在交叉处进行焊接,形成网格状的横向钢板;

6、步骤四、在每个第一区格的横向钢板上表面布置十字型的竖向钢板,竖向钢板与横向钢板在交叉处焊接连接一体,相邻第一区格的竖向钢板之间焊接连接,使所有的横向钢板和竖向钢板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竖向钢板高出第一浇筑层的上表面;

7、步骤五、对第一浇筑层进行跳仓浇筑;

8、步骤六、待第一浇筑层初凝后,按照竖向钢板划分第二浇筑层的第二区格,沿各自方向分别编号;

9、步骤七、对第二浇筑层进行钢筋绑扎,在每个第二区格的边界处布置连续的横向钢板,所有横向钢板在交叉处进行焊接,形成网格状的横向钢板,且横向钢板与已布置的竖向钢板焊接形成整体;

10、步骤八、在每个第二区格的横向钢板上表面布置十字型的竖向钢板,竖向钢板与横向钢板在交叉处焊接连接一体,相邻第二区格的竖向钢板之间焊接连接,使所有的横向钢板和竖向钢板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竖向钢板高出第二浇筑层的上表面;

11、步骤九、对第二浇筑层进行跳仓浇筑;

12、步骤十、待第二浇筑层初凝后,按照竖向钢板划分第三浇筑层的第三区格,沿各自方向分别编号;

13、步骤十一、对第三浇筑层进行钢筋绑扎,在每个第三区格的边界处布置连续的横向钢板,所有横向钢板在交叉处进行焊接,形成网格状的横向钢板,且横向钢板与已布置的竖向钢板焊接形成整体;

14、步骤十二、对第三浇筑层进行跳仓浇筑,完成大体积混凝土的底板施工。

15、进一步的,每个区格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40m。

16、进一步的,所述跳仓浇筑具体为将浇筑层按区格分两次浇筑,每次浇筑的区格均与其他浇筑的区格不相邻。

17、进一步的,十字型的所述竖向钢板包括两条竖向钢板,两条竖向钢板在交叉处各设置一个扣合槽,两个扣合槽相对设置,两条竖向钢板扣合后对接缝进行焊接连接。

18、进一步的,所述横向钢板设置在每层浇筑层沿厚度方向上的中点处,且位于相邻区格之间,所述竖向钢板的高度等于每层浇筑层的高度。

19、进一步的,所述横向钢板沿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各设置有向下倾斜的翼板,所述竖向钢板为直板。

20、本专利技术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底板跳仓施工方法具有以下显著的有益效果:

21、(1)本施工方法取消施工后浇带,采用跳仓施工法的工艺十分简单,减少了后浇带的钢筋绑扎施工工序,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施工效率,同时免除后浇带后,对于后浇的部分能够更直观得根据相邻区格已浇筑部分控制标高,使得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厚度更加均匀。

22、(2)通过设置横向钢板,一方面能够形成混凝土接缝处的止水构件,另一方面还能防止后浇的区格产生热胀冷缩导致混凝土边缘起翘,同时设置向下倾斜的翼板使该横向钢板可以承受横向拉力,提高了相邻的混凝凝土块之间的抗拉强度。

23、(3)通过设置竖向钢板,能够形成混凝土层间的止水构件,同时使竖向钢板分别与上下的横向钢板连接,使所有的钢板形成一个整体的钢骨架,使竖向钢板通过横向钢板可以承受竖向拉力,使三层浇筑层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大体积混凝土能够分三层浇筑层单独进行钢筋绑扎,保证每一层浇筑层的钢筋绑扎、钢板布置、跳仓浇筑施工独立完成,减少了因整体钢筋骨架的预设妨碍每层浇筑层的浇筑和质量控制,大大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的底板跳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底板跳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区格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40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底板跳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跳仓浇筑具体为将浇筑层按区格分两次浇筑,每次浇筑的区格均与其他浇筑的区格不相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底板跳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十字型的所述竖向钢板(107)包括两条竖向钢板(107),两条竖向钢板(107)在交叉处各设置一个扣合槽(108),两个扣合槽(108)相对设置,两条竖向钢板(107)扣合后对接缝进行焊接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底板跳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钢板(106)设置在每层浇筑层沿厚度方向上的中点处,且位于相邻区格之间,所述竖向钢板(107)的高度等于每层浇筑层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底板跳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钢板(106)沿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各设置有向下倾斜的翼板,所述竖向钢板(107)为直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的底板跳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底板跳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区格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40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底板跳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跳仓浇筑具体为将浇筑层按区格分两次浇筑,每次浇筑的区格均与其他浇筑的区格不相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底板跳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十字型的所述竖向钢板(107)包括两条竖向钢板(107),两条竖向钢板(1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根张红勇韩继飞许铁龙吴习元陈昆鹏欧卫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华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