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低温液体泵送,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驱动低温液体增压泵。
技术介绍
1、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是目前广受关注的一种绿色清洁电池。由于氢气易燃易爆且密度低,因此氢燃料电池所需的氢大多以液氢形态进行运输与储存。使用时,通过氢泵将液氢泵送至氢燃料电池进行使用。目前常用的氢泵一般为活塞式液氢泵。
2、中国专利cn117927441a,公开了一种活塞式液氢泵,其泵体包括:驱动部,驱动部包括驱动腔,驱动腔内设置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将驱动腔分隔为驱动一腔和驱动二腔,驱动一腔开设驱动液第一进出口,驱动二腔开设驱动液第二进出口;蘑菇阀组件,第一活塞上开设连通驱动一腔和驱动二腔的过液孔,蘑菇阀组件活动设置在过液孔内并能移动至密封过液孔;液力部,液力部包括液力腔,液力腔内设置第二活塞,第二活塞将液力腔分隔为液力一腔和液力二腔;活塞杆,活塞杆连接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液力二腔位于第二活塞背向第一活塞的一侧,液力二腔设有液氢单向入口和液氢单向出口。
3、该液氢泵通过流体介质驱动第一活塞上下移动,第一活塞通过活塞杆带动第二活塞移动,从而将液氢吸入液力二腔或泵出液力二腔。该液氢泵中驱动腔内的流体介质一般不与液氢兼容,如液压油等,对液氢具有一定的污染风险,此外,如液压油之类的流体介质还容易受液氢温度影响凝固或变稠,导致第一活塞驱动难度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活塞式液氢泵,流体介质不与液氢兼容,存在液氢污染风险的问题,以及流体介质容易受
2、所述泵送组件包括总气腔、总液腔、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活塞杆。第一活塞将总气腔间隔为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第二活塞将总液腔间隔为第一液腔和第二液腔。活塞杆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连接。
3、第一液腔和第二液腔中的至少一个为液工作腔,每个液工作腔均设置有进液单向阀和出液单向阀。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均设置有进气阀和出气阀,所有出气阀均可与使用低温液体气体形态的设备连通。所述气化装置内设置气化室,所有出液单向阀均可与气化室底部连通,所有进气阀均可与气化室顶部连通。
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活塞垂直于活塞杆轴线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活塞垂直于活塞杆轴线的截面面积。
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液腔和第二液腔均为液工作腔。
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进气阀和出气阀均为电控气阀。
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第三气阀,所述第三气阀的两端分别与气化装置的顶部和使用低温液体气体形态的设备连通。
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低温液体储罐和压力平衡组件,总气腔和气化装置位于低温液体储罐外,总液腔位于低温液体储罐内,压力平衡组件用于向低温液体储罐内输送低温液体或低温液体的气体形态,以维持低温液体储罐内的压力稳定。
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总气腔和总液腔平行于活塞杆轴线的方向为二者的长度方向,进液单向阀和出液单向阀均设置在总液腔的端部;进气阀和出气阀均设置在总气腔的端部。
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塞杆竖直设置,所述总气腔位于所述总液腔上方。
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泵送组件还包括气缸体和液缸体,总气腔位于气缸体内,总液腔位于液缸体内。活塞杆与气缸体和液缸体均为滑动密封。
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化装置内还设置有用于为气化室升温的加热结构。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低温液体的气体形态作为动力源的活塞泵,被泵送的低温液体与自身的气体形态兼容,有效降低了低温液体泵送过程中被污染的风险。此外,低温液体的沸点远低于大部分物质的沸点,使得本实施例可在低温环境中保持稳定高效的泵送效率。同时由于低温液体的沸点极低,其气化所需的能量也极低,显著降低了泵送低温液体所需的能量消耗。本专利技术可用于泵送沸点在零下100℃以下的液体,泵送的液体包括但不限于液氢、液氮、液氦、液氖、液氩和液氧。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驱动低温液体增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送组件和气化装置(3);所述泵送组件包括总气腔、总液腔、第一活塞(13)、第二活塞(14)和活塞杆(15);第一活塞(13)将总气腔间隔为第一气腔(111)和第二气腔(112);第二活塞(14)将总液腔间隔为第一液腔(121)和第二液腔(122);活塞杆(15)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13)和第二活塞(1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驱动低温液体增压泵,其特征在于:第一活塞(13)垂直于活塞杆(15)轴线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活塞(14)垂直于活塞杆(15)轴线的截面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驱动低温液体增压泵,其特征在于:第一液腔(121)和第二液腔(122)均为液工作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驱动低温液体增压泵,其特征在于:进气阀(6)和出气阀(7)均为电控气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驱动低温液体增压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气阀(8),所述第三气阀(8)的两端分别与气化装置(3)的顶部和使用低温液体气体形态的设备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驱动低温液体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总气腔和总液腔平行于活塞杆轴线的方向为二者的长度方向,进液单向阀(4)和出液单向阀(5)均设置在总液腔的端部;进气阀(6)和出气阀(7)均设置在总气腔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驱动低温液体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15)竖直设置,所述总气腔位于所述总液腔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驱动低温液体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组件还包括气缸体(11)和液缸体(12),总气腔位于气缸体(11)内,总液腔位于液缸体(12)内;活塞杆(15)与气缸体(11)和液缸体(12)均为滑动密封。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驱动低温液体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装置(3)内还设置有用于为气化室(31)升温的加热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驱动低温液体增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送组件和气化装置(3);所述泵送组件包括总气腔、总液腔、第一活塞(13)、第二活塞(14)和活塞杆(15);第一活塞(13)将总气腔间隔为第一气腔(111)和第二气腔(112);第二活塞(14)将总液腔间隔为第一液腔(121)和第二液腔(122);活塞杆(15)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13)和第二活塞(1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驱动低温液体增压泵,其特征在于:第一活塞(13)垂直于活塞杆(15)轴线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活塞(14)垂直于活塞杆(15)轴线的截面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驱动低温液体增压泵,其特征在于:第一液腔(121)和第二液腔(122)均为液工作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驱动低温液体增压泵,其特征在于:进气阀(6)和出气阀(7)均为电控气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驱动低温液体增压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气阀(8),所述第三气阀(8)的两端分别与气化装置(3)的顶部和使用低温液体气体形态的设备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耀中,肖建伟,李亚鹏,申娟,路兰卿,李岩,咸立伟,李智鹏,史丁奇,马子雁,王慧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