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尤其涉及具有强化支架的按键结构及其键帽升降机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按键结构的小型化,各构件可利用的空间大幅缩小,构件的结构强度难以维持,使得按键结构整体作动的稳定性下降。例如,支架与其他构件(例如另一支架、键帽或底板等)传动的稳定性下降、支架支撑键帽的稳定性也下降。又例如,在使用按键结构一段时间后或支架组装时,支架也可能产生些许永久形变,影响作动的稳定性,甚至造成按键结构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先前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帽升降机构,其具有强化的支架,进而能增加键帽升降机构整体强度和作动的稳定度。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键帽升降机构,其包含一第一支架及一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支架本体及第一强化件,该第一强化件嵌入该第一支架本体,该第一强化件的弹性模数大于该第一支架本体的弹性模数。该第二支架与该第一支架绕着一枢转轴相互枢接。其中,该第一强化件包含一z字形弯折结构,该z字形弯折结构平行于该枢转轴延伸。借此,该第一支架因该第一强化件的存在,其结构强度已有提升。又,该第一强化件有z字形弯折结构,更增强该第一强化件对该第一支架的强化效果。此外,该z字形弯折结构平行于该枢转轴延伸,或谓该z字形弯折结构以z字形截面平行于该枢转轴延伸,故可增加该第一强化件沿该枢转轴抗挠曲的能力。因此,该键帽升降机构因该第一强化件的存在,其整体强度和作动的稳定度均能提升。
3、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z字形弯折结构位于该
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键帽升降机构具有强化的支架,故能增加按键结构整体强度和作动的稳定度。
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其包含底板、键帽及前述键帽升降机构。该键帽升降机构于一垂直方向上支撑该键帽于该底板之上。同样的,该第一支架因该第一强化件的存在,其结构强度已有提升。又,该第一强化件有z字形弯折结构,更增强该第一强化件对该第一支架的强化效果。此外,该z字形弯折结构平行于该枢转轴延伸,或谓该z字形弯折结构以z字形截面平行于该枢转轴延伸,故可增加该第一强化件沿该枢转轴抗挠曲的能力。因此,该按键结构因该键帽升降机构具有该第一强化件,其整体强度和作动的稳定度均能提升。
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帽升降机构,其具有强化的支架,进而能增加键帽升降机构整体强度和作动的稳定度。
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键帽升降机构,其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支架本体及第一强化件,该第一强化件嵌入该第一支架本体,该第一强化件的弹性模数大于该第一支架本体的弹性模数,该第一支架本体具有一滑轴及形成于该滑轴旁的滑孔。该第一强化件环绕该滑孔且穿过该滑轴。该第二支架与该第一支架绕着一枢转轴相互枢接。借此,该第一支架因该第一强化件的存在,其结构强度已有提升。又,该第一强化件强化该第一支架于该滑孔及该滑轴处的结构强度,也能增加该第一支架与键帽间相互连动的稳定度。因此,该键帽升降机构因该第一强化件的存在,其整体强度和作动的稳定度均能提升。
8、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强化件包含第一板部及第二板部,该第一板部与该第二板部相连并形成一通孔,该滑孔位于该通孔内侧,该第二板部穿过该滑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板部露出于该第一支架本体,该第二板部未露出于该第一支架本体。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板部与该第二板部不共面,该滑轴以一非矩形截面平行于该枢转轴延伸,该滑轴在远离该枢转轴的方向上厚度渐减。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支架本体及第二强化件,该第二强化件嵌入该第二支架本体,该第二强化件的弹性模数大于该第二支架本体的弹性模数,该第二支架本体具有一抓轴及形成于该抓轴旁的抓孔,该第二强化件环绕该抓孔的三侧且未伸入该抓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支架具有一抓轴,该滑轴的轴径大于该抓轴的轴径。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整体沿一参考平面延伸,该第一支架本体于垂直于该参考平面的方向上具有上表面及下表面,该第一强化件露出于该上表面且未露出于该下表面。
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键帽升降机构具有强化的支架,故能增加按键结构整体强度和作动的稳定度。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其包含底板、键帽及前述键帽升降机构。该键帽升降机构于一垂直方向上支撑该键帽于该底板之上。同样的,该第一支架因该第一强化件的存在,其结构强度已有提升。又,该第一强化件强化该第一支架于该滑孔及该滑轴处的结构强度,也能增加该第一支架与键帽间相互连动的稳定度。因此,该按键结构因该键帽升降机构具有该第一强化件,其整体强度和作动的稳定度均能提升。
11、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具有长边方向及短边方向,该长边方向平行于该枢转轴,该第二支架具有抓轴及形成于该抓轴旁的抓孔,该第二支架经由该抓轴与该键帽可转动地连接,该键帽具有第一长边及第二长边,该第一长边及该第二长边平行于该长边方向,该滑孔于该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与该第一长边于该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之间于该短边方向上具有第一距离,该抓孔于该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与该第二长边于该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之间于该短边方向上具有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二距离。
1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Z字形弯折结构位于该第一强化件的侧缘,该第一支架具有滑轴,该Z字形弯折结构与该滑轴于平行于该枢转轴的方向上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Z字形弯折结构包含两个弯折部,该滑轴与该两个弯折部的其中之一于平行于该枢转轴之的方向上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具有枢轴,该第一支架经由该枢轴与该第二支架枢接,该Z字形弯折结构包含两个弯折部,该枢轴与该两个弯折部的其中之一于平行于该枢转轴的方向上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Z字形弯折结构包含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及连接板部,该第一板部、该第二板部及该连接板部平行于该枢转轴延伸且不共面,该第一板部及该第二板部连接至该连接板部的相对两侧,该第一支架本体具有侧缘,该侧缘在远离该枢转轴的方向上厚度渐减,该第一板部露出于该第一支架本体,该第二板部伸入该侧缘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Z字形弯折结构包含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及连接板部,该第一板部、该第二板部及该连接板部平行于该枢转轴延伸且不共面,该第一板部及该第二板部连接至该连接板部的相对两侧,该第一板部与该连接板部间形成一夹角,该夹角大于9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强化件包含另一Z字形弯折结构,该另一Z字形弯折结构垂直于该枢转轴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支架本体及第二强化件,该第二强化件嵌入该第二支架本体,该第二强化件的弹性模数大于该第二支架本体的弹性模数,该第二强化件包含平行于该枢转轴延伸的Z字形弯折结构。
10.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11.一种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强化件包含第一板部及第二板部,该第一板部与该第二板部相连并形成一通孔,该滑孔位于该通孔内侧,该第二板部穿过该滑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部露出于该第一支架本体,该第二板部未露出于该第一支架本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部与该第二板部不共面,该滑轴以一非矩形截面平行于该枢转轴延伸,该滑轴在远离该枢转轴的方向上厚度渐减。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支架本体及第二强化件,该第二强化件嵌入该第二支架本体,该第二强化件的弹性模数大于该第二支架本体的弹性模数,该第二支架本体具有一抓轴及形成于该抓轴旁的抓孔,该第二强化件环绕该抓孔的三侧且未伸入该抓轴。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架具有一抓轴,该滑轴的轴径大于该抓轴的轴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整体沿一参考平面延伸,该第一支架本体于垂直于该参考平面的方向上具有上表面及下表面,该第一强化件露出于该上表面且未露出于该下表面。
18.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具有长边方向及短边方向,该长边方向平行于该枢转轴,该第二支架具有抓轴及形成于该抓轴旁的抓孔,该第二支架经由该抓轴与该键帽可转动地连接,该键帽具有第一长边及第二长边,该第一长边及该第二长边平行于该长边方向,该滑孔于该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与该第一长边于该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之间于该短边方向上具有第一距离,该抓孔于该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与该第二长边于该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之间于该短边方向上具有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二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z字形弯折结构位于该第一强化件的侧缘,该第一支架具有滑轴,该z字形弯折结构与该滑轴于平行于该枢转轴的方向上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z字形弯折结构包含两个弯折部,该滑轴与该两个弯折部的其中之一于平行于该枢转轴之的方向上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具有枢轴,该第一支架经由该枢轴与该第二支架枢接,该z字形弯折结构包含两个弯折部,该枢轴与该两个弯折部的其中之一于平行于该枢转轴的方向上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z字形弯折结构包含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及连接板部,该第一板部、该第二板部及该连接板部平行于该枢转轴延伸且不共面,该第一板部及该第二板部连接至该连接板部的相对两侧,该第一支架本体具有侧缘,该侧缘在远离该枢转轴的方向上厚度渐减,该第一板部露出于该第一支架本体,该第二板部伸入该侧缘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整体沿一参考平面延伸,该第一支架本体于垂直于该参考平面的方向上具有上表面及下表面,该第一强化件露出于该上表面且未露出于该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z字形弯折结构包含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及连接板部,该第一板部、该第二板部及该连接板部平行于该枢转轴延伸且不共面,该第一板部及该第二板部连接至该连接板部的相对两侧,该第一板部与该连接板部间形成一夹角,该夹角大于9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强化件包含另一z字形弯折结构,该另一z字形弯折结构垂直于该枢转轴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二支架本体及第二强化件,该第二强化件嵌入该第二支架本体,该第二强化件的弹性模数大于该第二支架本体的弹性模数,该第二强化件包含平行于该枢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柏伟,彭勋昆,黄博民,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