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构件物运输,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筒形构件的浮游稳定方法。
技术介绍
1、筒形构件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物,广泛应用于海底管道铺设、海洋平台基础建设及水下隧道施工等多个方面。将筒形构件从制造地点转运至安装地点,要面临诸多挑战。
2、由于筒形构件的体积和自重一般较大,传统的转运方式往往需要依赖大型吊装设施进行起吊作业,这些设施不仅租赁和使用成本高昂,而且在某些偏远或深海区域,大型浮吊的可达性和可操作性受到限制,进一步增加了转运的复杂性和成本。
3、因此,如何在既保证转运的安全稳定性的前提下,又能够有效减少转运过程中对大型起吊设备的依赖,降低转运成本,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筒形构件的浮游稳定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筒形构件运输难度大,运输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提供一种用于筒形构件的浮游稳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筒形构件装载至半潜驳船上;
5、在筒形构件内侧安装隔仓结构,所述隔仓结构将所述筒形构件内分隔为上下布置的浮力仓和稳定仓,所述浮力仓位于所述隔仓结构上方,所述稳定仓位于所述隔仓结构下方;
6、所述半潜驳船开始下潜,所述筒形构件在其自重作用下,向所述稳定仓中被迫压入初始液位高度的稳定水;
7、开启隔仓结构上的气管,以排出所述稳定仓中的空气;在筒形构件的自重作用下,所
8、隔仓结构接触液面后,产生浮力,从而向上浮起并抵顶至筒形构件上;
9、所述半潜驳船继续下潜,在筒形构件和隔仓结构的自重作用下,向所述稳定仓和隔仓结构的空腔中被迫压入二次液位高度的稳定水,直至筒形构件和隔仓结构的重力与筒形构件和隔仓结构的浮力平衡,以使筒形构件浮停在水中。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11、可选的,通过隔仓结构上的气管向所述隔仓结构的空腔中充气,以排出所述隔仓结构的空腔中的稳定水,从而增加筒形构件的浮力,使筒形构件上浮一定高度;
12、所述半潜驳船继续下潜,以实现所述半潜驳船与筒形构件的分离。
13、可选的,所述隔仓结构的空腔中的液位高度至少低于所述稳定仓中的液位高度1.5m。
14、可选的,所述筒形构件为中空筒形构件,所述中空筒形构件的内壁具有卡槽结构,所述隔仓结构卡接至所述卡槽结构时,将所述中空筒形构件内分隔为上下布置的浮力仓和稳定仓。
15、可选的,所述卡槽结构包括卡槽和设于所述卡槽上下两侧的凸缘,所述隔仓结构卡接至所述卡槽中,以将所述筒形构件内分隔为上下布置的浮力仓和稳定仓。
16、可选的,所述隔仓结构包括仓体和卡接组件,所述仓体上设有滑槽,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滑块和伸缩件,所述滑块可滑移地连接于所述滑槽中,所述伸缩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仓体,所述伸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驱动连接,所述伸缩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块伸出所述仓体,以卡接至所述卡槽中。
17、可选的,所述隔仓结构的空腔设于所述仓体中,所述空腔的底端具有敞口,所述敞口呈环形,以将所述隔仓结构的底板分隔为内圈底板部和外圈底板部。
18、可选的,所述筒形构件沉降至液位高度与隔仓结构的底面齐平后,向绕设于隔仓结构外周的充气腰封充气,至其膨胀至与筒形构件内壁接触,以密封所述稳定仓。
19、可选的,所述隔仓结构还包括激光测距仪,所述激光测距仪安装于所述仓体上,用于测量所述隔仓结构相对于所述筒形构件中心的距离,以用于调整伸缩件的伸出量,使所述隔仓结构与所述筒形构件同轴。
20、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筒形构件的浮游稳定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
21、本申请提供的用于筒形构件的浮游稳定方法,先将筒形构件装载至有足够承载能力的半潜驳船上。并在筒形构件内侧安装隔仓结构,隔仓结构将筒形构件内分隔为上下布置的浮力仓和稳定仓。其中,浮力仓位于隔仓结构上方,稳定仓位于隔仓结构下方;浮力仓用于确保筒形构件具有足够的浮力使筒形构件能够漂浮在水面上,从而实现筒形构件的浮游运输。稳定仓则用于装载稳定水,以确保筒形构件漂浮于水面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半潜驳船开始下潜,筒形构件在其自重作用下,向稳定仓中被迫压入初始液位高度的稳定水;开启隔仓结构上的气管,以排出稳定仓中的空气;在筒形构件的自重作用下,稳定仓中继续进水。至液位高度与隔仓结构的底面齐平后,关闭隔仓结构上的气管;由于隔仓结构接触液面后,其产生的浮力,迫使隔仓结构向上浮起,从而抵顶至筒形构件上;半潜驳船继续下潜,在筒形构件和隔仓结构的自重作用下,向稳定仓和隔仓结构的空腔中被迫压入二次液位高度的稳定水,直至筒形构件和隔仓结构的重力与筒形构件和隔仓结构的浮力平衡,以使筒形构件浮停在水中。
22、因此只需相应的小吨位牵引船就能牵引筒形构件运输至指定海域,无需大型装载船只承载筒形构件,从而降低筒形构件的运输难度和运输成本。并且在稳定仓中装有稳定水的情况下,使其具有一定的浮游稳定性,从而确保其在各种海况中的运输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筒形构件的浮游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筒形构件的浮游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隔仓结构(3)上的气管向所述隔仓结构(3)的空腔中充气,以排出所述隔仓结构(3)的空腔中的稳定水,从而增加筒形构件(1)的浮力,使筒形构件(1)上浮一定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筒形构件的浮游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仓结构(3)的空腔中的液位高度至少低于所述稳定仓(12)中的液位高度1.5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筒形构件的浮游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构件(1)为中空筒形构件,所述中空筒形构件的内壁具有卡槽结构(13),所述隔仓结构(3)卡接至所述卡槽结构(13)时,将所述中空筒形构件内分隔为上下布置的浮力仓(11)和稳定仓(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筒形构件的浮游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结构(13)包括卡槽(131)和设于所述卡槽(131)上下两侧的凸缘(132),所述隔仓结构(3)卡接至所述卡槽(131)中,以将所述筒形构件(1)内分隔为上下布置的浮力仓(1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筒形构件的浮游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仓结构(3)包括仓体(31)和卡接组件(32),所述仓体(31)上设有滑槽(311),所述卡接组件(32)包括滑块(321)和伸缩件(322),所述滑块(321)可滑移地连接于所述滑槽(311)中,所述伸缩件(3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仓体(31),所述伸缩件(322)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321)驱动连接,所述伸缩件(322)用于驱动所述滑块(321)伸出所述仓体(31),以卡接至所述卡槽(131)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筒形构件的浮游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仓结构(3)的空腔设于所述仓体(31)中,所述空腔的底端具有敞口,所述敞口呈环形,以将所述隔仓结构(3)的底板分隔为内圈底板部(161)和外圈底板部(16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筒形构件的浮游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构件(1)沉降至液位高度与隔仓结构(3)的底面齐平后,向绕设于隔仓结构(3)外周的充气腰封(33)充气,至其膨胀至与筒形构件(1)内壁接触,以密封所述稳定仓(12)。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筒形构件的浮游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仓结构(3)还包括激光测距仪(34),所述激光测距仪(34)安装于所述仓体(31)上,用于测量所述隔仓结构(3)相对于所述筒形构件(1)中心的距离,以用于调整伸缩件(322)的伸出量,使所述隔仓结构(3)与所述筒形构件(1)同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筒形构件的浮游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筒形构件的浮游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隔仓结构(3)上的气管向所述隔仓结构(3)的空腔中充气,以排出所述隔仓结构(3)的空腔中的稳定水,从而增加筒形构件(1)的浮力,使筒形构件(1)上浮一定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筒形构件的浮游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仓结构(3)的空腔中的液位高度至少低于所述稳定仓(12)中的液位高度1.5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筒形构件的浮游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构件(1)为中空筒形构件,所述中空筒形构件的内壁具有卡槽结构(13),所述隔仓结构(3)卡接至所述卡槽结构(13)时,将所述中空筒形构件内分隔为上下布置的浮力仓(11)和稳定仓(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筒形构件的浮游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结构(13)包括卡槽(131)和设于所述卡槽(131)上下两侧的凸缘(132),所述隔仓结构(3)卡接至所述卡槽(131)中,以将所述筒形构件(1)内分隔为上下布置的浮力仓(11)和稳定仓(1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筒形构件的浮游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仓结构(3)包括仓体(31)和卡接组件(32),所述仓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翔,王强,付大伟,王国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