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806196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19:54
本技术涉及光谱测量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包括主体,设置有样品腔;进气管,设置在主体的一侧,进气管与样品腔连通,进气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支管,第一支管与进气管连通;第一密封塞,设置为能够从进气管的自由端插入进气管中,并将进气管及第一支管封堵;出气管,设置在主体的另一侧,出气管与样品腔连通,出气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支管,第二支管与出气管连通;第二密封塞,设置为能够从出气管的自由端插入出气管中,并将出气管及第二支管封堵;本技术可对固体样品进行真空环境或进行各种气体氛围下的荧光测试,无需通过外接气泵和管路来保持样品腔的气密性,提高了真空或气体氛围中荧光光谱的测试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谱测量,尤其涉及一种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针对真空状态下或者气体氛围下的荧光发光测试,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各类样品腔大多需根据荧光光谱仪结构定制,或使用其他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配件替代。

2、现有的一种变温腔体主要包括真空泵、真空低温样品腔、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等组件,待测样品置于低温腔中心,通过真空泵将样品所在腔体抽至高真空或充入惰性气体,完成不同环境下的荧光光谱测试需求;然而,该装置体积大,操作复杂,使用时,需时刻连接外接气泵和管路进行抽真空操作,因此光路调节困难;此外,对于需要反复充放气或者中途更换样品的测试,换样时间久,测试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荧光光谱测试装置中操作复杂、通用性差的问题。

2、本技术提供一种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包括:

3、主体,设置有样品腔;

4、进气管,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样品腔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进气管连通;

5、第一密封塞,设置为能够从所述进气管的自由端插入所述进气管中,并将所述进气管及所述第一支管封堵;

6、出气管,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另一侧,所述出气管与所述样品腔连通,所述出气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出气管连通;

7、第二密封塞,设置为能够从所述出气管的自由端插入所述出气管中,并将所述出气管及所述第二支管封堵。

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所述进气管中设置有第一密封通道,所述第一密封通道包括第一连接孔和第一锥形孔,所述第一锥形孔的扩口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所述第一锥形孔的缩口端与所述样品腔连通,且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通;

9、所述第一密封塞包括第一圆柱段和第一锥形段,所述第一圆柱段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适配,所述第一锥形段与所述第一锥形孔适配。

1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所述进气管中设置有第二密封通道,所述第二密封通道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孔和第二锥形孔,所述第二锥形孔的扩口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所述第二锥形孔的缩口端与所述样品腔连通,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通;

11、所述第二密封塞包括第二圆柱段和第二锥形段,所述第二圆柱段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适配,所述第二锥形段与所述第二锥形孔适配。

1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所述第一锥形段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1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所述第二锥形段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1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所述进气管中设置有第一过渡通道,所述第一过渡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锥形孔连通,所述第一过渡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样品腔连通。

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所述出气管中设置有第二过渡通道,所述第二过渡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锥形孔连通,所述第二过渡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样品腔连通。

1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所述主体包括壳体和盖板,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均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样品槽,所述盖板与所述主体的第一端连接,用于将所述样品槽封闭以形成所述样品腔。

1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环绕所述样品槽的开口设置,用于安装密封圈。

1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所述盖板的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所述样品槽相对应,且所述安装口中安装有透明窗板。

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由于进气管和出气管均与样品腔连通,可对样品腔实现充气或抽气,实现对样品腔进行抽真空或者充入任意所需的气体,进行真空环境下的荧光测试,或通过充气操作进行各种气体氛围下的荧光测试,使其能够应用于不同的实验场景;由于第一密封塞能够从进气管的自由端插入先后将进气管和第一支管封堵,第二密封塞能够从出气管的自由端插入将出气管及第二支管封堵,操作时,可通过控制第一密封塞与进气管的连接程度以及第二密封塞与出气管的连接程度,仅使第一支管与样品腔连通,或第二支管与样品腔连通,实现通过第一支管或第二支管向样品腔充气或抽真空,在充气或抽真空结束后,通过将进气管中的第一密封塞将第一支管封堵,或通过将出气管中的第二密封塞进一步将第二支管封堵,方便快捷的保证了样品腔的气密性,从而后续测试时无需通过外接气泵和管路来保持样品腔的气密性,简化了操作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真空或气体氛围中荧光光谱的测试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中设置有第一密封通道(22),所述第一密封通道(22)包括第一连接孔(221)和第一锥形孔(222),所述第一锥形孔(222)的扩口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21)连接,所述第一锥形孔(222)的缩口端与所述样品腔(101)连通,且所述第一支管(21)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2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中设置有第二密封通道(42),所述第二密封通道(42)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孔(421)和第二锥形孔(422),所述第二锥形孔(422)的扩口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孔(421)连接,所述第二锥形孔(422)的缩口端与所述样品腔(101)连通,所述第二支管(41)与所述第二连接孔(42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段(32)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形段(52)设置有第二密封圈(4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中设置有第一过渡通道(24),所述第一过渡通道(2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锥形孔(222)连通,所述第一过渡通道(24)的第二端与所述样品腔(10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4)中设置有第二过渡通道(44),所述第二过渡通道(4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锥形孔(422)连通,所述第二过渡通道(44)的第二端与所述样品腔(10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壳体(11)和盖板(12),所述进气管(2)与所述出气管(4)均与所述壳体(11)连接,所述壳体(11)的第一端设置有样品槽,所述盖板(12)与所述主体(1)的第一端连接,用于将所述样品槽封闭以形成所述样品腔(1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的第一端设置有安装槽(102),所述安装槽(102)环绕所述样品槽的开口设置,用于安装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2)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所述样品槽相对应,且所述安装口中安装有透明窗板(10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中设置有第一密封通道(22),所述第一密封通道(22)包括第一连接孔(221)和第一锥形孔(222),所述第一锥形孔(222)的扩口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21)连接,所述第一锥形孔(222)的缩口端与所述样品腔(101)连通,且所述第一支管(21)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2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中设置有第二密封通道(42),所述第二密封通道(42)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孔(421)和第二锥形孔(422),所述第二锥形孔(422)的扩口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孔(421)连接,所述第二锥形孔(422)的缩口端与所述样品腔(101)连通,所述第二支管(41)与所述第二连接孔(42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段(32)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形段(52)设置有第二密封圈(4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样品荧光发光检测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梦迪陆珩万骞曾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