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具体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液晶显示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显示装置,其中,背光模组作为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向液晶显示器提供光源。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对于液晶显示器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实际应用中发现,目前显示装置依旧存在局部亮暗不均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显示装置局部亮暗不均的问题。
2、在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
3、背板,其具有底壁以及与所述底壁相连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之间形成容纳空间;
4、光学膜片组,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具有朝向所述底壁的第一表面以及朝向所述侧壁的入光面;
5、发光组件,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柔性电路板以及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光源,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入光面;
6、其中,所述底壁靠近所述发光组件的一端开设有沉槽,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沉槽的底面贴合。
7、在上述背光模组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
8、胶层,其分别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柔性电路板粘接固定。
9、在上述背光模组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胶层包括第一胶层以及与所述第一胶层粘接的第二胶层,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第一表面粘接,所述第二胶层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粘接;
10、所述第一胶层为透明材质,所述第二胶层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胶层的反射面,所述反射
11、在上述背光模组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述光源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沿所述入光面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胶层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胶层均位于相邻的所述光源之间;
12、所述第二胶层一体设置并连接各所述第一胶层。
13、在上述背光模组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胶层在自然状态下的厚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表面到所述沉槽的底面之间的距离。
14、在上述背光模组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柔性电路板背离所述导光板的表面设置有补强板或覆盖膜。
15、在上述背光模组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其金属走线区之外的区域布设有网状结构。
16、在上述背光模组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沉槽的深度为0.05-0.08mm。
17、在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18、在上述显示装置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区,位于显示区边界的预设视线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表面形成有交点,所述胶层远离所述光源的一端到显示区边界的距离大于所述交点到显示区边界的距离。
19、在上述显示装置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预设视线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45°。
20、在上述显示装置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胶层远离所述光源的一端到显示区边界的距离与所述交点到显示区边界的距离的差值为0.2-0.3mm。
21、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申请通过在背板上开设用于容纳柔性电路板的沉槽,使得柔性电路板的厚度能够得到增加,而柔性电路板厚度增大时,其刚性更好,从而能够增大柔性电路板抵抗拉伸应力或剪切应力的能力,因此能够在环境温度发生波动,或者导光板膨胀伸缩的情况下,降低柔性电路板发生褶皱的可能性,进而改善因漏光现象而造成的亮暗不均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包括第一胶层以及与所述第一胶层粘接的第二胶层,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第一表面粘接,所述第二胶层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沿所述入光面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胶层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胶层均位于相邻的所述光源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胶层在自然状态下的厚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表面到所述沉槽的底面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背离所述导光板的表面设置有补强板或覆盖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其金属走线区之外的区域布设有网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槽的深度为0.05-0.08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区,位于显示区边界的预设视线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表面形成有交点,所述胶层远离所述光源的一端到显示区边界的距离大于所述交点到显示区边界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视线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45°。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远离所述光源的一端到显示区边界的距离与所述交点到显示区边界的距离的差值为0.2-0.3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包括第一胶层以及与所述第一胶层粘接的第二胶层,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第一表面粘接,所述第二胶层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沿所述入光面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胶层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胶层均位于相邻的所述光源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胶层在自然状态下的厚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表面到所述沉槽的底面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背离所述导光板的表面设置有补强板或覆盖膜。
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琼,张淙智,冉伟,张晋红,李志,吴欣恬,严国彰,罗文诚,孙艳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