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片组件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02243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19:51
本技术涉及一种弹片组件及电子设备。该弹片组件包括:基座部件、弹性部件和接触部件;所述基座部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弹性支撑部件,另一端与所述弹性部件相连接;所述接触部件和所述弹性部件相连接;所述弹性部件包括:设置有第二弹性支撑部件的主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件用于支撑所述主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支撑部件用于支撑所述接触部件;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部件相对设置。通过加入第一弹性支撑部件和第二弹性支撑部件的结构设计,有效的增加该弹片组件的弹性强度,有效增加所述弹片组件的受力平衡效果;并且还能使基座部件和接触部件始终保持相互平行,以使外部构件的受力平衡,从而提升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弹片,特别涉及一种弹片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目前,弹片组件在许多应用场景里面都具有不可取代性,弹片组件利用其自身的弹性形变可以做到提供缓冲力、实现电能导通、器件之间相互施压以及交互触感等功能。

2、现有技术中,常规的s型弹片,固定安装在内部固定构件(例如,pcb板)上,而外部构件装配在弹片组件上;在工作下压时,会使得传统弹片组件中的弹性臂向下倾斜,从而导致外部构件所受的反作用力不均匀,以致于外部构件在工作下压过程中的受力不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的弹片组件,旨在解决现有弹片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缺陷。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弹片组件。所述弹片组件包括:

3、基座部件、弹性部件以及接触部件;所述基座部件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第一弹性支撑部件,另外一端与所述弹性部件相连接;所述接触部件和所述弹性部件相连接;

4、所述弹性部件包括:设置有第二弹性支撑部件的主弹性臂;所述主弹性臂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接触部件之间;

5、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件位于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主弹性臂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可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移动的末端,用于支撑所述主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支撑部件位于所述主弹性臂和所述接触部件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可相对于所述主弹性臂移动的末端,用于支撑所述接触部件;

6、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部件相对设置,在所述接触部件朝接近所述基座部件移动时,以使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接触部件之间相互平行。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件由所述基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冲压形成,与所述基座部件为一体式结构;

8、所述第二弹性支撑部由所述主弹性臂的至少一部分冲压形成,与所述主弹性臂为一体式结构。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件包括:

10、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基座部件远离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件的一端相连接,另外一端和所述主弹性臂相连接;

11、其中,所述第一折弯部呈圆弧形状;所述第二弹性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主弹性臂接近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端;

12、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其中一端与所述主弹性臂远离所述第二弹性支撑部件的一端相连接,另外一端和所述接触部件相连接。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件包括:

14、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基座部件,另一端朝远离所述基座部件且接近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性部呈弧形折弯状;

15、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部远离所述基座部件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朝远离所述第一弹性部且接近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性臂呈直线形状;

16、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弹性臂远离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朝接近所述基座部件且接近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部呈弧形钩状。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支撑部件包括:

18、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主弹性臂,另一端朝远离所述主弹性臂且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弹性部呈弧形折弯状;

19、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部远离所述主弹性臂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朝远离所述第二弹性部且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弹性臂呈直线形状;

20、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弹性臂远离所述第二弹性部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朝接近所述主弹性臂且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撑部呈弧形钩状。

2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接触部件朝所述基座部件移动时,所述接触部件的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表面相抵接,所述主弹性臂的表面和所述第一支撑部相抵接,以形成弹性接触。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件具有限制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主弹性臂之间具有相互合拢趋势的第一弹性力;所述第二弹性支撑部件具有限制所述主弹性臂和所述接触部件之间具有相互合拢趋势的第二弹性力。

2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接触部件朝所述基座部件移动时,所述接触部件挤压所述第二折弯部,以使所述主弹性臂接近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一端具有接近所述基座部件的运动趋势,所述主弹性臂接近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端具有接近所述接触部件的运动趋势;

24、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件提供所述第一弹性力,以限制所述主弹性臂接近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一端与所述基座部件之间相互合拢;所述第二弹性支撑部件提供所述第二弹性力,以限制所述主弹性臂远离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一端与所述接触部件之间相互合拢,以使所述接触部件和所述基座部件之间始终相互平行。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部件、所述第一折弯部、所述主弹性臂、所述第二折弯部和所述接触部件为一体成型。

2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外部构件、内部固定构件以及上述的弹片组件;

27、其中,所述外部构件与所述弹片组件的接触部件相抵接;所述弹片组件的基座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内部固定构件上,以使所述弹片组件被装配在所述内部固定构件上。

28、优选地,所述基座部件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到所述内部固定构件上。

29、优选地,所述弹片组件在整体上呈s形,可以由板状材料制成;所述弹片组件在未被挤压时,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接触部件之间相互平行;所述弹片组件在被挤压时,由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支撑部件的支撑作用,使得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接触部件在工作下压过程中仍然可以保持相互平行,从而使得弹性组件始终可以确保外部构件能够受到均匀的反作用力,以使外部构件的受力平衡。

30、优选地,所述接触部件还可以设置为smd吸取部;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支撑部件相对设置,可以有效增加所述弹片组件的受力平衡效果。

31、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弹片组件及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有利方面是:提出一种新型的弹片组件,通过加入第一弹性支撑部件和第二弹性支撑部件的结构设计,不仅可以有效的增加该弹片组件的弹性强度,还可以有效增加所述弹片组件的受力平衡效果;并且还可以使基座部件和接触部件始终保持相互平行,以使外部构件的受力平衡,从而提升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部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外部构件、内部固定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弹片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部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