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结构及用于防止柔性门坠落的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80104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19:51
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动结构及用于防止柔性门坠落的保护装置,其中制动结构包括固定套、第一制动盘、制动外壳、第二制动盘、执行体、弹性件、盖板和液压站电磁阀,执行体可移动地安装在制动外壳内部,并在执行体和制动外壳之间形成环形液压油腔;本技术的制动结构,采用多组第一制动盘和多组第二制动盘进行组合,这种摩擦制动的方式比传统钩挂制动的方式能承受更大的冲击力,且不易出现断裂导致彻底失控的情况;通过调整进油口的内径,可以调整液压油从环形液压油腔迅速排出的时间,从而将灵敏度控制在极短的时间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坠制动保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制动结构及用于防止柔性门坠落的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1、柔性门是一种特种门,因具有抗风强度高、隔音、保温、防潮、防尘等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飞机库、炼钢工业、矿产、库房、物流通道等大型工业环境,在一般工厂的大跨度车间或大棚防雨、防风防尘等场合也有应用。柔性门主要由侧导轨,下过梁,连片固定架,pvc帘布,限位杆,导向轮,钢丝绳,安全防脱装置,控制系统,钢丝绳存轴,驱动电机等部件组成,整体变频控制,可以实现变速控制,大门设置为点动控制,最高可在10级风压下实现大门的开关;具有跨度大、能抗风、可升降、节省空间的特性。

2、柔性大门的开启和关闭是通过驱动装置(如电动葫芦等)来实现的。由于柔性大门的门体较重,钢丝绳起吊重量大,门扇开启比较频繁,在钢丝绳意外滑落或断开以致柔性门坠落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柔性门坠落的主要原因有钢丝绳固定点脱落、钢丝绳断裂和限位功能失效等。当柔性门发生坠落时,速度快、冲击力大,常规的制动结构承受冲击力的能力弱,反应灵敏度差,一旦反应时间变长,柔性门的自重叠加坠落加速度,柔性门的坠落将变的不可阻挡。

3、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反应速度快,承受冲击能力强,在柔性门发生坠落时可以迅速阻止柔性门坠落的制动结构,是现有技术中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柔性门发生坠落时,速度快冲击力大,常规制动结构反应速度慢承受能力差,不能承受柔性门坠落时的冲击力,导致无法有效阻止柔性门坠落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反应速度快承受能力强,能够在柔性门发生坠落时迅速阻止柔性门坠落的制动结构。

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制动结构的防止柔性门坠落的保护装置。

3、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动结构,包括:

4、固定套,适于固定套设在主动轴上;

5、第一制动盘,至少为一个,通过第一安装结构套设安装在所述固定套外壁上;所述第一制动盘通过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套设安装在所述固定套外壁上后,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套的周向保持相对静止,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套的轴向来回移动;

6、制动外壳,适于固定安装,套设在所述固定套外部,具有开口朝向所述固定套的环形腔;

7、第二制动盘,至少为一个,通过第二安装结构安装在所述环形腔内壁上;所述第二制动盘通过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安装在所述环形腔内壁上后,能够相对于所述环形腔的周向保持相对静止,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环形腔的轴向来回移动;

8、所述第一制动盘和所述第二制动盘交叉设置,具有重合面;

9、执行体,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制动外壳内部,具有挤压部;

10、弹性件,为多个,均匀设置在所述执行体的远离所述挤压部的一端;

11、盖板,与所述制动外壳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弹性件挤压在所述执行体和所述盖板之间;

12、还包括环形液压油腔,形成在所述制动外壳和所述执行体之间,具有至少一个进油口;

13、液压站电磁阀,用于控制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的油路;

14、初始状态时,所述液压站电磁阀控制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的油路与外接高压油连通,高压油经油路从所述进油口进入所述环形液压油腔,将所述执行体挤压至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弹性件被压缩,所述第一制动盘和所述第二制动盘之间无挤压摩擦;

15、所述液压站电磁阀接收信号切换至制动状态时,所述液压站电磁阀控制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的油路与回油通道接通,位于所述环形液压油腔内的液压油经所述进油口排出至回油通道,所述弹性件伸长,驱动所述执行体向着远离所述盖板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制动盘和所述第二制动盘之间挤压接触,通过阻止所述第一制动盘转动进而阻止所述主动轴转动。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

17、第一安装齿,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制动盘内环面上;

18、第一安装槽,均匀开设在所述固定套外圆周面上,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套的轴向平行;

19、所述第一制动盘套设安装在所述固定套上时,所述第一安装齿配合进入所述第一安装槽内部;

20、和/或,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包括:

21、第二安装齿,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制动盘外环面上;

22、第二安装槽,均匀开设在所述环形腔的周向内壁上;

23、所述第二制动盘安装在所述环形腔内壁上时,所述第二安装齿配合进入所述第二安装槽内部。

2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齿为梯形齿,所述第一安装槽为梯形槽,所述第一安装齿配合安装进入到所述第一安装槽内部后,所述第一安装齿的两侧壁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两侧壁贴合接触;

25、和/或,所述第二安装齿为梯形齿,所述第二安装槽为梯形槽,所述第二安装齿配合安装进入到所述第二安装槽内部后,所述第二安装齿的两侧壁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两侧壁贴合接触。

2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制动盘为刹车片,所述第二制动盘为钢片。

2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制动外壳包括:

28、固定环,适于固定设置;

29、固定筒,一端与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内壁上一体成型有一圈内凸缘;

30、在所述固定环和所述内凸缘之间形成所述环形腔。

3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腔的靠近所述固定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二制动盘。

3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执行体包括筒状的挤压部和外凸缘;

33、所述挤压部安装在所述内凸缘的内侧面位置,且所述挤压部的外径与所述内凸缘的内径相同;

34、所述外凸缘位于所述内凸缘的外侧,并与所述内凸缘之间形成所述环形液压油腔。

3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凸缘和所述挤压部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形密封;所述外凸缘和所述固定筒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环形密封。

3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环形成所述环形腔部分的厚度,和所述内凸缘形成所述环形腔部分的厚度与所述挤压部的厚度之和基本相等。

3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挤压部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二制动盘。

3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挤压部朝向所述盖板一侧的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安装腔;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执行体一侧的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相对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对接后用于安装所述弹性件。

3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孔,所述固定筒上设有若干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盖板上设有若干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的第三安装孔,使用贯穿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后与螺母螺接,从而将所述固定环、所述固定筒和所述盖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4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盘(201)为刹车片,所述第二制动盘(212)为钢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外壳(210)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体(220)包括筒状的挤压部(221)和外凸缘(2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凸缘(219)和所述挤压部(221)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形密封(310);所述外凸缘(222)和所述固定筒(218)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环形密封(32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217)形成所述环形腔(211)部分的厚度,和所述内凸缘(219)形成所述环形腔(211)部分的厚度与所述挤压部(221)的厚度之和基本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221)朝向所述盖板(240)一侧的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安装腔(231);所述盖板(240)朝向所述执行体(220)一侧的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安装腔(231)相对的第二安装腔(232),所述第一安装腔(231)和所述第二安装腔(232)对接后用于安装所述弹性件(230)。

9.一种用于防止柔性门坠落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盘(201)为刹车片,所述第二制动盘(212)为钢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外壳(210)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体(220)包括筒状的挤压部(221)和外凸缘(2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凸缘(219)和所述挤压部(221)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形密封(310);所述外凸缘(222)和所述固定筒(218)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环形密封(320)。

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凯王立兵王梓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华凯威海洋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