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头检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9867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19:49
本技术涉及弯头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弯头检测工装,包括第一测杆、第二测杆、量角器以及支撑架。第一测杆与第二测杆铰接,在铰接部的两端分别形成检测端与手持端,检测端与弯头相配合;第一测杆在铰接部处设置有配合槽,第二测杆在铰接部设置有配合部,配合槽与配合部等长,同时配合部的长度至少为其宽度的三倍;在第一测杆与第二测杆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基准线,基准线与量角器相配合;在第一测杆与第二测杆上均设置有水准泡,水准泡与可升降的支撑架相配合。本技术使用简单方便,能够单人快速、准确的实现对弯头尺寸的检测,有效的提高检测效率,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弯头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弯头检测工装


技术介绍

1、在热力输送管道中经常会使用到大管径以及小曲率半径的弯头,如直径1620mm的弯头,由于其尺寸外径大,重量重,因此,为了现场安装的便捷,一般需要制成标准弯头,如45°、90°的标准弯头,于是这就要求企业在产品出厂时对弯头进行全方位检测,如结构尺寸、弯曲半径以及弯曲角度等,从而满足实际安装需求。

2、现有的检测方法是采用在地面划线的方法,过程中在地面上预先绘制标准弯头的尺寸线,而后采用吊装的方式将待测弯头放置到该尺寸线中,而后进行比对,从而实现对弯头的检测,后续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满足出厂要求,整个过程中,由于弯头的尺寸较大,重量较重,于是具有很大的惯性,在实际作业中往往需要至少3名作业人员的配合,同时还很难将弯头快速准确的放置到尺寸线中,从而导致检测效率极低,严重的影响了生产效率,除此此外,由于吊装作业,还具有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3、因此,为了解决实际生产中对于大尺寸弯头检测困难,检测效率低问题,特提出一种弯头检测工装,以能够快速、高效的实现对大尺寸弯头的检测,从而保证生产安全并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弯头检测工装,以达到能够快速高效的实现对大尺寸弯头进行检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弯头检测工装,包括第一测杆与第二测杆,第一测杆与第二测杆铰接,铰接处为铰接部,第一测杆与第二测杆的长度关于铰接部左右两侧对称;第一测杆与第二测杆在铰接部一侧的长端形成检测端,第一测杆与第二测杆在铰接部一侧的短端形成手持端,检测端与弯头相配合;在两侧检测端的中间部位均设置有基准线,两侧的基准线与铰接部分别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基准线与量角器相配合;在两侧检测端的上方均设置有水准泡,在第一测杆与第二测杆的下方设置有可升降的支撑架,水准泡与支撑架相配合。

3、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测杆在铰接部处设置有配合槽,第二测杆在铰接部处设置有配合部,配合部通过铰接部与配合槽铰接,配合部以及配合槽的两侧均关于铰接部对称设置,配合槽的长度与配合部的长度保持一致,配合部的长度至少为配合部宽度的三倍。

4、进一步地,所述的量角器与第一测杆固定连接,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第一测杆上的基准线相对齐,量角器所处圆的圆心与铰接部重合。

5、进一步地,所述的量角器在与铰接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豁口。

6、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测杆和/或第二测杆上设置有刻度标尺。

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8、1、使得对大尺寸弯头的检测作业变的更加的简单便捷,有效的提高检测效率,有益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9、2、能够适配于不同型号规格的标准弯头,使用更加的便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弯头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测杆(21)与第二测杆(22),第一测杆(21)与第二测杆(22)铰接,铰接处为铰接部(23),第一测杆(21)与第二测杆(22)的长度关于铰接部(23)左右两侧对称;第一测杆(21)与第二测杆(22)在铰接部(23)一侧的长端形成检测端(26),第一测杆(21)与第二测杆(22)在铰接部(23)一侧的短端形成手持端(27),检测端(26)与弯头(1)相配合;在两侧检测端(26)的中间部位均设置有基准线(25),两侧的基准线(25)与铰接部(23)分别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基准线(25)与量角器(3)相配合;在两侧检测端(26)的上方均设置有水准泡(24),在第一测杆(21)与第二测杆(22)的下方设置有可升降的支撑架(4),水准泡(24)与支撑架(4)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头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测杆(21)在铰接部(23)处设置有配合槽(211),第二测杆(22)在铰接部(23)处设置有配合部(221),配合部(221)通过铰接部(23)与配合槽(211)铰接,配合部(221)以及配合槽(211)的两侧均关于铰接部(23)对称设置,配合槽(211)的长度与配合部(221)的长度保持一致,配合部(221)的长度至少为配合部(221)宽度的三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头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量角器(3)与第一测杆(21)固定连接,量角器(3)的零刻度线与第一测杆(21)上的基准线(25)相对齐,量角器(3)所处圆的圆心与铰接部(23)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弯头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量角器(3)在与铰接部(23)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豁口(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头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测杆(21)和/或第二测杆(22)上设置有刻度标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头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测杆(21)与第二测杆(22),第一测杆(21)与第二测杆(22)铰接,铰接处为铰接部(23),第一测杆(21)与第二测杆(22)的长度关于铰接部(23)左右两侧对称;第一测杆(21)与第二测杆(22)在铰接部(23)一侧的长端形成检测端(26),第一测杆(21)与第二测杆(22)在铰接部(23)一侧的短端形成手持端(27),检测端(26)与弯头(1)相配合;在两侧检测端(26)的中间部位均设置有基准线(25),两侧的基准线(25)与铰接部(23)分别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基准线(25)与量角器(3)相配合;在两侧检测端(26)的上方均设置有水准泡(24),在第一测杆(21)与第二测杆(22)的下方设置有可升降的支撑架(4),水准泡(24)与支撑架(4)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头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测杆(21)在铰接部(23)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琪王英豪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万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