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和自主移动装置,无线充电装置用于对自主移动装置充电,自主移动装置包括受电线圈和第二光电单元,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光电单元,第一光电单元能够在自主移动装置进入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区域的情况下,与第二光电单元通信;送电线圈,绕设于第一光电单元设置,用于在第一光电单元与第二光电单元通信的情况下,对受电线圈送电。本技术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可以通过第一光电单元和第二光电单元进行对位,当对位完成后就可以通过送电线圈和受电线圈为待充电装置进行充电,从而保证对位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和自主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1、近年来,由于例如自主移动机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简称amr)或自动导引运输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简称agv)这样的自主移动装置具备自主性以及高效性的特性,自主移动装置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中,例如,智能物流仓储场景。现有自主移动装置采用无线充电技术,需要使得无线充电装置的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对位在一起才能够实现充电。而现有的对位方式一般都是通过摄像头或二维码进行对位,通过摄像头对位的方式成本高,通过二维码对位的方式不稳定,二维码容易被破坏,导致不能够实现对位。
2、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在无线充电时既能够保证对位的准确性,又能够降低成本的无线充电装置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3、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自主移动装置。
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用于对自主移动装置充电,自主移动装置包括受电线圈和第二光电单元,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光电单元,第一光电单元能够在自主移动装置进入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区域的情况下,与第二光电单元通信;送电线圈,绕设于第一光电单元设置,用于在第一光电单元与第二光电单元通信的情况下,对受电线圈送电。
<
p>5、本技术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能够对自主移动装置充电。自主移动装置包括受电线圈和第二光电单元,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光电单元和送电线圈,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光电单元和第二光电单元进行对位,当对位完成后就可以通过送电线圈和受电线圈为待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具体来说,第一光电单元能够在自主移动装置进入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区域的情况下,与第二光电单元通信进行对位。送电线圈绕设于第一光电单元设置,也即,第一光电单元可以设置在送电线圈的中间位置,这样当利用无线充电装置进行充电时,可以通过光电单元发出的光电信号进行对位,从而保证对位的准确性。由于将第一光电单元设置在送电线圈的中间,因此,能够保证受电线圈和送电线圈准确对齐,从而提高充电效率。并且,相比于通过摄像头进行对位的方式来说,本申请通过光电单元进行对位的方案成本较低。相比于二维码进行对位的方案来说,本申请通过光电单元进行对位的方案比较稳定。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7、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一壳体,送电线圈和第一光电单元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第一绝缘壳,设置在第一壳体内,送电线圈围绕第一绝缘壳设置,第一光电单元设置于第一绝缘壳内。
8、在该技术方案中,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绝缘壳。第一光电单元和送电线圈设置在第一壳体内,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壳体对第一光电单元和送电线圈进行保护,以提高充电和对位的稳定性。更为具体的是,在第一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一绝缘壳,第一绝缘壳设置在送电线圈的中间,从而可以将第一光电单元设置在第一绝缘壳内,以通过第一绝缘壳进行绝缘,防止送电线圈对第一光电单元进行干扰,提高第一光电单元的稳定性。
9、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壳体包括透光壳体。
10、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包括透光壳体,这样无需在第一壳体上开设通道就能够保证第一光电单元与第二光电单元进行通信,从而通过第一光电单元实现有效对位。并且,由于不需要在第一壳体上开设通道,因此能够有效保证第一壳体内的送电线圈和第一光电单元的安全,避免送电线圈和第一光电单元发生损坏。
11、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供光线通过的开口。
12、在该技术方案中,也可以在第一壳体上设置供光线通过的开口,使得第一光电单元的光电信号通过开口接收或发出。由于在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开口,就可以不将第一壳体设置为透明的壳体,这样可以防止其他光线干扰第一光电单元,从而提高对位的准确性。
13、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一铁氧体背板,设置于第一壳体内,送电线圈和第一绝缘壳设置在第一铁氧体背板上。
14、在该技术方案中,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一铁氧体背板。第一铁氧体背板设置在第一壳体内,送电线圈和第一绝缘壳设置在第一铁氧体背板上,从而既可以通过第一铁氧体背板增加充电的效率,也能够为第一绝缘壳的设置提供安装空间,无需额外设置安装空间,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15、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光电单元包括发射单元和/或接收单元。
16、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光电单元包括发射单元和/或接收单元。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光电单元既可以单独包括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也可以同时包括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单独设置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时可以实现单向通信,同时设置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时可以实现双向通信,这样就能够在一个方向上的通信出现问题时,还能够通过另一个方向进行通信,从而提高了通信效率以及通信的稳定性。
17、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一距离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壳体上。
18、在该技术方案中,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一距离传感器。第一距离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壳体上,通过设置第一距离传感器能够在对位完成后,调节无线充电装置和自主移动装置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两者之间的距离适中,从而实现高效率充电。
19、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一绝缘件,包覆在送电线圈上。
20、在该技术方案中,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一绝缘件。第一绝缘件包覆在送电线圈上,从而可以通过第一绝缘件将送电线圈与外界进行绝缘,进而保证送电线圈与第一光电单元不发生影响。并且,在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绝缘件的情况下,本申请可以将第一光电单元、送电线圈以及其他电路组件等设置的更加紧凑,使得其可以更近距离的设置,从而减少整体体积,进而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
21、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光电单元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对射式光电传感器、漫射式光电传感器、镜面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槽式光电传感器和光纤式光电传感器。
22、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光电单元包括对射式光电传感器、漫射式光电传感器、镜面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槽式光电传感器和光纤式光电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对射式光电传感器能够辨别不透明的反光物体,有效距离大,不易受干扰,能够使得对位更加准确。漫射式光电传感器有效作用距离是由目标的反射能力决定,由目标表面性质和颜色决定,当开关由单个元件组成时,通常是可以达到粗定位,采用背景抑制功能调节测量距离,对目标上的灰尘敏感和对目标变化了的反射性能敏感。镜面反射式光电传感器能够辨别不透明的物体,借助反射镜部件,形成高的有效距离范围,不易受干扰,可以可靠合适的使用在野外或者有灰尘的环境中。槽式光电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用于对自主移动装置充电,所述自主移动装置包括受电线圈和第二光电单元,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单元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
9.一种自主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主移动装置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进行充电,所述自主移动装置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主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主移动装置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主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主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自主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自主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自主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自主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电单元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用于对自主移动装置充电,所述自主移动装置包括受电线圈和第二光电单元,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单元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
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亮,胡建,张剑,
申请(专利权)人: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