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分析的智慧线路综合管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系统中以站房节点为核心的线路管理技术。
技术介绍
1、在现代社会中,各类线路(如电力线路、通信线路等)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传统的线路管理方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故障检测效率低、维护成本高、难以提前预测潜在问题等。因此,需要一种更加智能、高效和全面的线路综合管理系统。
2、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和能源结构的变化,对于以站房节点为关键环节的电力线路的高效、智能管理成为了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需求。传统的线路管理方式在应对站房节点复杂的负荷变化、优化站房节点能源分配和保障站房节点及周边线路稳定运行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和能源结构的变化,对于以站房节点为关键环节的电力线路的高效、智能管理成为了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需求。传统的线路管理方式在应对站房节点复杂的负荷变化、优化站房节点能源分配和保障站房节点及周边线路稳定运行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分析的智慧线路综合管理系统,以站房节点核心,进行小范围辖区的信息收集与配电管理,同时利用储能设备对智能充电桩进行充电时间的调整,以达到对线路负荷的削峰填谷。
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基于智能分析的智慧线路综合管理系统,在站房辖区内配置储能设备,配电变压器的低压端通过不同线路分别连接储能装置的充
4、本案中,将储能设备加入到站房的节点中,在站房辖区内使用储能设备进行削峰填谷的管理,使得站房节点能够尽可能地按照电网下发的站房配电计划在辖区内进行配电,减少对整个电网稳定性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需要上传充电桩的具体充电方式、储能设备的荷电量等信息,在上位系统具备足够的算力基础上,可能帮助上位系统进行更为合适的电网负荷优化。但在本案中,侧重点在于对站房配电计划的有效执行;同时,本案将智能充电桩的充电计划拆解为两个部分,是为了更大的可调控空间,为了鼓励用户参与电网负荷调度的优化,可以采用差别电价的方式进行激励;另外,为了简化管理,避免用户使用的复杂度和管理的困难度,降低多次分段充电可能对电动汽车造成的损害,仅将充电计划拆分为两个部分,设计必要充电计划为连续充电,剩余充电计划亦为连续充电。
5、具体的,基于智能分析的智慧线路综合管理系统包括站房综合管理平台、配电变压器和储能设备,配电变压器的高压端接入电网,配电变压器的低压端和储能设备的放电端通过充电桩专供线路连接智能充电桩,配电变压器的低压端通过入户专供线路连接智能电表,配电变压器的低压端同时连接储能设备的充电端,储能设备配置有储能管理设备;
6、所述智能充电桩,用于采集电动汽车的荷电状态、充电计划和负荷响应,并进行异常监测,将负荷响应发送给历史负荷采集模块,将充电计划发送给充电桩智能配电模块;所述充电计划包括充电功率、最大荷电需求、最低荷电需求和最晚充电完成时刻,还包括结合荷电状态、充电功率计算得到的到达最低荷电需求的充电完成时长和到达最大荷电需求的充电完成时长;
7、所述智能电表,用于采集负荷响应并进行异常监测,将负荷响应发送给历史负荷采集模块;
8、所述储能管理设备,用于采集储能设备的荷电状态并进行异常监测,将荷电状态发送给充电桩智能配电模块;
9、所述站房综合管理平台包括历史负荷采集模块、充电桩负荷预测模块、入户负荷预测模块和充电桩智能配电模块;所述历史负荷采集模块,实时接收并存储智能充电桩和智能电表发送的负荷响应;所述充电桩负荷预测模块,根据历史负荷响应对充电桩负荷进行分时段预测;所述入户负荷预测模块,根据历史负荷响应对入户负荷进行分时段预测;所述充电桩智能配电模块,上传充电桩负荷预测值和入户负荷预测值,接受下发的站房负荷计划,根据站房负荷计划、入户负荷预测值和充电计划,调整智能充电桩的开始充电时间,确定下一时段储能设备为充电状态还是放电状态,使得下一时段配电变压器低压端的负荷趋于站房负荷计划。
10、本案设计中,对入户用负荷和充电桩负荷采用了不同的线路进行输送,一方面考虑到两者的用电差别,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相互的用电影响。本案中,智能充电桩、智能电表、储能设备属于硬件配置,储能管理设备和站房综合管理平台属于软件配置或者软硬件相结合的配置,站房综合管理平台基于采集设备采集到的信息进行运算、上传、接收、处理等工作,实现对智能充电桩的充电管理和对储能设备的充放电管理。
11、具体的,所述智能充电桩将充电计划发送给充电桩智能配电模块,充电桩智能配电模块将充电计划分为必要充电计划和剩余充电计划两部分,必要充电计划用于完成最低荷电需求,剩余充电计划用于完成剩余充电需求,剩余充电计划在必要充电计划完成之后实施;对于某一智能充电桩,若在当前时段,充电桩智能配电模块判断,在下一时段开始时刻开始实施必要充电计划不能够在最晚充电完成时刻到达最低荷电需求,则充电桩智能配电模块向储能模块发送供电指示,智能充电桩采用储能设备充电方式实施必要充电计划;对于某一智能充电桩,若在当前时段,充电桩智能配电模块判断,在下一时段开始时刻开始实施必要充电计划能够在最晚充电完成时刻到达最低荷电需求,则充电桩智能配电模块初步将必要充电计划确定为下一时段将要开始实施的必要充电计划。
12、本案中,将需要立即充电的使用储能设备进行充电,而对于紧急程度较低的充电需求,安排在当前时段的下一时段再开始充电,以实现负荷的提前规划,减少临时加入的负荷需求对负荷计划实施的影响;而对于补充充电计划,由于在设计开始时就设定成非紧急状态,因而可以提前规划。
13、具体的,所述站房综合管理平台的管理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4、step1、智能充电桩将采集到的负荷响应发送给历史负荷采集模块,存储为充电桩的历史负荷响应数据,充电桩负荷预测模块根据该历史负荷响应数据对所有智能充电桩整体进行充电桩负荷分时段预测;智能充电桩上传的负荷响应为智能充电桩对储能设备的负荷响应与智能充电桩对电网的负荷响应之和;
15、充电桩负荷预测值:
16、其中:i≥1,表示t+i时段的充电桩负荷预测值;
17、step2、智能电表将采集到的负荷响应发送给历史负荷采集模块,存储为入户专供线路的历史负荷响应数据,入户负荷预测模块根据该历史负荷响应数据对所有智能电表整体进行入户负荷分时段预测;
18、入户负荷预测值:
19、其中:表示t+i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智能分析的智慧线路综合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站房辖区内配置储能设备,配电变压器的低压端通过不同线路分别连接储能装置的充电端、智能充电桩和智能电表,储能装置的放电端同时连接智能充电桩;将智能充电桩的充电计划划分为必要充电计划和剩余充电计划两部分,根据必要充电计划的紧急程度选择立刻使用储能装置向智能充电桩供电,或者延时使用电网充电;同时,根据电网下发的站房配电计划,对必要充电计划的开始时间进行调整,确定是否对储能设备进行充电,确定是否实施剩余充电计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分析的智慧线路综合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站房综合管理平台、配电变压器和储能设备,配电变压器的高压端接入电网,配电变压器的低压端和储能设备的放电端通过充电桩专供线路连接智能充电桩,配电变压器的低压端通过入户专供线路连接智能电表,配电变压器的低压端同时连接储能设备的充电端,储能设备配置有储能管理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智能分析的智慧线路综合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充电桩将充电计划发送给充电桩智能配电模块,充电桩智能配电模块将充电计划分为必要充电计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智能分析的智慧线路综合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房综合管理平台的管理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智能分析的智慧线路综合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tep6中,根据可调时间长度确定必要充电计划的紧急程度,可调时间长度越大,紧急程度越低;可调时间长度指:对于某一智能充电桩,将当前时刻与最晚充电完成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作为可充电时间长度,计算可充电时间长度与到达最低荷电需求的充电完成时长之间差,所得差值为该智能充电桩的可调时间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智能分析的智慧线路综合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tep6中,将剔除出的必要充电计划,初步确定为下下一时段将要开始实施的必要充电计划。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智能分析的智慧线路综合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充电桩将负荷响应发送给历史采集模块,历史负荷采集模块实时接收并存储智能充电桩发送的负荷响应,充电桩负荷预测模块根据历史负荷响应数据对充电桩负荷进行分时段预测,这里的负荷响应包括智能充电桩对储能设备的负荷响应和智能充电桩对电网的负荷响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分析的智慧线路综合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站房辖区内配置储能设备,配电变压器的低压端通过不同线路分别连接储能装置的充电端、智能充电桩和智能电表,储能装置的放电端同时连接智能充电桩;将智能充电桩的充电计划划分为必要充电计划和剩余充电计划两部分,根据必要充电计划的紧急程度选择立刻使用储能装置向智能充电桩供电,或者延时使用电网充电;同时,根据电网下发的站房配电计划,对必要充电计划的开始时间进行调整,确定是否对储能设备进行充电,确定是否实施剩余充电计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分析的智慧线路综合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站房综合管理平台、配电变压器和储能设备,配电变压器的高压端接入电网,配电变压器的低压端和储能设备的放电端通过充电桩专供线路连接智能充电桩,配电变压器的低压端通过入户专供线路连接智能电表,配电变压器的低压端同时连接储能设备的充电端,储能设备配置有储能管理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智能分析的智慧线路综合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充电桩将充电计划发送给充电桩智能配电模块,充电桩智能配电模块将充电计划分为必要充电计划和剩余充电计划两部分,必要充电计划用于完成最低荷电需求,剩余充电计划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曙光,许苏军,操星,陈凯,尤敏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征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