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护桩基坑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79310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19:46
本技术涉及土建桩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支护桩基坑支护装置,包括防护板一,所述防护板一的左侧设置有圆杆一和圆杆二,所述防护板一的左侧外壁上设置有伸缩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铰接安装在防护板一左侧外壁上的连接长杆一和圆杆一。通过设置伸缩机构和旋转机构,展现出了极高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使得无论基坑的大小、形状如何变化,或者支护桩基的尺寸如何不同,都能够通过调整伸缩机构和旋转机构,找到最佳的支撑位置和姿态,实现对支护桩基的有效固定,这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还确保了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土建桩基,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护桩基坑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1、土建工程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土建工程建造时,需要使用大量的支护桩基,利用支护桩基作为基础用于工程建筑,支护桩基埋在坑中容易倾斜,需要使用支护桩置进行固定,现有的支护桩基坑支护装置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确实面临着一个显著的挑战:它们往往无法对不同大小的支护桩基进行有效固定,这一限制主要源于装置本身的设计局限性和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具体来说,现有的支护桩基坑支护装置通常采用标准化的尺寸和结构,这使得它们对于特定尺寸的支护桩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然而,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基坑尺寸和设计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支护桩基的尺寸和形状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现有的支护装置在面对不同大小的支护桩基时,往往无法提供稳定的固定效果,例如,当支护桩基的尺寸较小时,现有的支护装置可能因为过度紧密而导致固定不牢,甚至可能对支护桩基造成损坏,相反,当支护桩基的尺寸较大时,装置又可能因为无法紧密贴合而失去固定效果,导致基坑失稳或坍塌等严重后果,此外,现有的支护装置在调节和适应性方面也存在不足,由于结构设计的限制,这些装置往往无法快速、简便地适应不同尺寸的支护桩基,这不仅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成本,还可能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护桩基坑支护装置,具有自动调节,支撑稳定的优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护桩基坑支护装置,包括防护板一,所述防护板一的左侧设置有圆杆一和圆杆二,所述防护板一的左侧外壁上设置有伸缩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铰接安装在防护板一左侧外壁上的连接长杆一和圆杆一,所述连接长杆一贯穿连接长杆一并与连接长杆一转动连接,所述圆杆二贯穿连接长杆三并与连接长杆三转动连接,所述圆杆一的外壁上转动套设有连接长杆四,所述连接长杆四的左端铰接安装有防护板二,所述圆杆二的外壁上转动套设有连接长杆二,所述连接长杆二的左端与防护板二的右侧相铰接。

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板一和防护板二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十字块,所述防护板一和防护板二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十字槽,所述十字块与十字槽相适配。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杆二的外壁上转动套设有两个连接短杆二,两个所述连接短杆二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于连接长杆一的外壁相铰接,所述圆杆一的外壁上转动套设有两个连接短杆一,两个所述连接短杆一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连接长杆二的外壁相铰接。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缩机构两组且呈对称分布。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套设在圆杆一外壁上的矩形块一,所述圆杆二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矩形块二,所述矩形块二的正面转动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壁上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转杆贯穿矩形块二和矩形块一,所述转杆与矩形块二转动连接,所述转杆与矩形块一螺纹连接。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杆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圆盘,所述圆盘的正面转动安装有握把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技术通过多根连接长杆(包括连接长杆一、二、三和四)与圆杆一、圆杆二的配合使用,构建了一个极其稳定的支撑结构,不仅确保了装置在支撑过程中的牢固性,还赋予了它出色的抗压能力,当基坑面临外部压力时,如土壤侧压力、地下水流冲击等,这些连接长杆和圆杆能够协同工作,形成一个有效的抗力系统,有效地分散和抵抗外部压力,从而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与传统装置相比,通过设置伸缩机构和旋转机构,展现出了极高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使得无论基坑的大小、形状如何变化,或者支护桩基的尺寸如何不同,这种新型装置都能够通过调整伸缩机构和旋转机构,找到最佳的支撑位置和姿态,实现对支护桩基的有效固定,这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还确保了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1、2、本技术通过十字块与十字槽的配合设计使得防护板一和防护板二之间的连接变得简单而快速,在安装时,只需将一块防护板的十字块对准另一块防护板的十字槽并插入即可,无需额外的固定工具或复杂的操作,在需要拆卸时,也能迅速完成,十字块与十字槽的配合不仅保证了连接的牢固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防护板在受力时发生位移或倾斜,从而增强了整个支护装置的结构稳定性,与传统装置相比,由于十字块与十字槽的形状和尺寸都是精确设计的,因此在连接时能够确保两块防护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准确无误,这对于保证支护装置的整体效果和安全性,使得支护装置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基坑,通过调整防护板一和防护板二之间的角度和位置,可以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基坑环境,由于连接方式的简单性,使得在需要维修或更换防护板时,能够迅速完成拆卸和安装工作,从而降低了维护难度和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护桩基坑支护装置,包括防护板一(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一(1)的左侧设置有圆杆一(3)和圆杆二(4),所述防护板一(1)的左侧外壁上设置有伸缩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铰接安装在防护板一(1)左侧外壁上的连接长杆一(2)和圆杆一(3),所述连接长杆一(2)贯穿连接长杆一(2)并与连接长杆一(2)转动连接,所述圆杆二(4)贯穿连接长杆三(9)并与连接长杆三(9)转动连接,所述圆杆一(3)的外壁上转动套设有连接长杆四(10),所述连接长杆四(10)的左端铰接安装有防护板二(8),所述圆杆二(4)的外壁上转动套设有连接长杆二(5),所述连接长杆二(5)的左端与防护板二(8)的右侧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护桩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一(1)和防护板二(8)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十字块(11),所述防护板一(1)和防护板二(8)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十字槽(12),所述十字块(11)与十字槽(12)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护桩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杆二(4)的外壁上转动套设有两个连接短杆二(7),两个所述连接短杆二(7)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于连接长杆一(2)的外壁相铰接,所述圆杆一(3)的外壁上转动套设有两个连接短杆一(6),两个所述连接短杆一(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连接长杆二(5)的外壁相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护桩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两组且呈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护桩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套设在圆杆一(3)外壁上的矩形块一(13),所述圆杆二(4)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矩形块二(14),所述矩形块二(14)的正面转动安装有转杆(15),所述转杆(15)的外壁上开设有螺纹槽(16),所述转杆(15)贯穿矩形块二(14)和矩形块一(13),所述转杆(15)与矩形块二(14)转动连接,所述转杆(15)与矩形块一(13)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支护桩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15)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圆盘(17),所述圆盘(17)的正面转动安装有握把(1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护桩基坑支护装置,包括防护板一(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一(1)的左侧设置有圆杆一(3)和圆杆二(4),所述防护板一(1)的左侧外壁上设置有伸缩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铰接安装在防护板一(1)左侧外壁上的连接长杆一(2)和圆杆一(3),所述连接长杆一(2)贯穿连接长杆一(2)并与连接长杆一(2)转动连接,所述圆杆二(4)贯穿连接长杆三(9)并与连接长杆三(9)转动连接,所述圆杆一(3)的外壁上转动套设有连接长杆四(10),所述连接长杆四(10)的左端铰接安装有防护板二(8),所述圆杆二(4)的外壁上转动套设有连接长杆二(5),所述连接长杆二(5)的左端与防护板二(8)的右侧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护桩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一(1)和防护板二(8)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十字块(11),所述防护板一(1)和防护板二(8)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十字槽(12),所述十字块(11)与十字槽(12)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护桩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杆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德辉李鹏祥
申请(专利权)人:远强地基工程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