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输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车厢的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通过对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车厢的改进,以改善车厢的力学性能,提高车厢载货量。
技术介绍
1、现有的运输车,包括带有罐体的运输车,带有骨架的运输车、平板运输车以及骨架式运输车,其中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应用较为普遍。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包括车架和车架上的车厢,车厢包括底板和侧板,车厢的底板一般为水平板,车厢的底板铺设在车架上,车厢的底板两侧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侧板。
2、现有的车厢,底板和侧板为两件相互分离的结构,底板的两侧设置边梁,边梁上设置向上延伸的侧板。然而,现有的车厢样式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底板和侧板之间的连接处容易出现缝隙,底板和侧板强度不同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旨在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侧板弯折呈等腰梯形,侧板弯折处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状况,进而降低了侧板的力学稳定性。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该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安装有车厢,所述车厢包括厢板,所述厢板包括侧板和侧底板,所述侧板位于所述车厢的两侧中上部,并向上延伸;所述侧底板从所述侧板的下端向下向中部延伸。
3、优选的,两侧的所述侧底板是一体成型的。
4、再优选的,所述侧底板是通过多道折弯制成的。
5、再优选的,所述侧底板包括位于中部的水平板和两侧多道逐步向外向上弯折的弯折板。
7、再优选的,紧邻所述水平板的弯折板为第一弯折板;所述车架包括纵梁,所述纵梁顶接所述第一弯折板的中部。
8、再优选的,所述第一弯折板倾斜向外向上延伸,所述纵梁为工字梁,所述工字梁的上部板为与所述第一弯折板相同倾斜角度的斜板,所述斜板顶接所述第一弯折板。
9、优选的,所述侧底板为圆弧板段。
10、优选的,所述侧底板和所述侧板是一体成型的。
11、优选的,所述车厢内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连接有驱动所述推板前后移动的驱动装置。
12、本技术提供的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技术提供的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不设置独立的底板结构,而是设置从车厢两侧中上部从上向下向中部延伸的侧底板,侧底板通过圆弧渐变或多次折弯等方式向内向下延伸,进行形成一种新型样式的车厢。与在车架上设置水平的底板,底板两侧再通过边梁设置侧板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的侧底板为整体结构,无需对底板与侧板之间连接或底板与侧板之间的缝隙进行设计处理,降低了车厢的复杂度,提高车厢的整体强度。与常规车厢中设置水平的底板和底板两侧设置侧板相比,也能避免较小的夹角出现,提高车厢整体的平缓度,提高车厢整体的力传递效果,避免应力集中的现象发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安装有车厢,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安装有车厢,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承载式车厢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承刚,王化银,庞喜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通华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