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尤其涉及线材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电机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线材卷绕在骨架上以形成线圈。在线材进行卷绕之前需要将线材输送至骨架处。
2、在相关技术中,针对线材的输送,需要设置一个沿输送方向往复移动的运动夹持机构以及一个固定夹持机构。运动夹持机构首先夹持固定线材,然后运动夹持机构带动线材沿输送方向移动一定距离,随后运动夹持机构松开线材,并且运动夹持机构移动复位,与此同时由固定夹持机构夹持住线材,以防止线材收缩偏移,待运动夹持机构移动复位后,运动夹持机构重新夹持固定线材,与此同时固定夹持机构松开线材,由运动夹持机构带动线材沿输送方向移动,往复循环。但是上述对线材的输送方式的输送效率较低,需要当运动夹持机构输送线材一定距离后,需要等待运动夹持机构移动复位才能够继续输送线材,无法满足实际输送需求。
3、因此,亟需专利技术线材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线材输送装置,以实现对线材的不间断输送,提高输送效率,满足实际需求。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线材输送装置,包括:
4、两个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输送机构,每个所述输送机构均包括驱动组件与夹持组件,线材依次穿设过两个所述夹持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夹持组件沿输送方向往复移动,两个所述夹持组件的移动方向相反;
5、所述夹持组件交替处于输送状态和复位状态,处于所述输送状态的所述夹持组件的
6、处于所述复位状态的所述夹持组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输送方向反向,且处于所述复位状态的所述夹持组件不夹持固定所述线材。
7、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8、承载件,用于承载所述线材;
9、对接件,与所述承载件相对设置,所述线材设置与所述对接件与所述承载件之间;以及
10、夹持驱动件,所述对接件与所述夹持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夹持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对接件朝远离或靠近所述承载件的方向移动。
11、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对接件靠近所述承载件的端面上覆盖有弹性缓冲层。
12、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承载件靠近所述对接件的端面上开设有承载槽,所述承载槽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所述线材与所述承载槽相适配。
13、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线材输送装置还包括:
14、支撑机构,每个所述夹持组件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至少部分能够跟随所述夹持组件沿输送方向移动,所述支撑机构用于支撑处于所述夹持组件外的所述线材,所述支撑机构的支撑高度与所述夹持组件的夹持高度相同。
15、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16、至少三个支撑件,至少三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输送方向依次设置,至少三个所述支撑件内位于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两端的所述支撑件分别与所述夹持组件和所述线材输送装置内的机架相固定,其余所述支撑件均能够相对于所述机架沿所述输送方向移动;以及
17、活动连接结构,所述活动连接结构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件相连,所述活动连接结构用于限制相邻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沿所述输送方向移动的最大间隔距离。
18、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最大间隔距离为l,20cm≤l≤30cm。
19、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活动连接结构包括:
20、穿设件;
21、固定件,所述穿设件和所述固定件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件连接固定;以及
22、贯穿杆,所述贯穿杆包括依次连接的贯穿部与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贯穿部的直径,所述穿设件内开设有穿设孔,所述穿设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贯穿部的直径,并小于所述限位部的直径,所述贯穿部穿设过所述穿设孔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固定。
23、作为可选方案,能够相对于所述机架沿所述输送方向移动的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导向滑块,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导向滑轨,所述导向滑轨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滑块与所述导向滑轨滑动配合。
24、作为可选方案,能够相对于所述机架沿所述输送方向移动的所述支撑件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滑块,所述机架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条所述导向滑轨,每条所述导向滑轨均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每个所述导向滑块均与一条所述导向滑轨滑动配合。
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26、本技术提供的线材输送装置,通过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两个输送机构,使每个输送机构内的驱动组件均能够沿输送方向驱动夹持组件往复移动,当夹持组件的移动方向与输送方向同向时,使夹持组件处于输送状态并夹持固定线材,当夹持组件的移动方向与输送方向反向时,使夹持组件处于复位状态并不再夹持固定线材,通过保证两个输送机构内的两个夹持组件之间的移动方向相反,能够使两个夹持组件交替处于输送状态,进而实现了两个夹持组件交替沿输送方向不间断输送线材的效果,提高对线材的输送效率,满足实际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线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12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件(123)靠近所述承载件(122)的端面上覆盖有弹性缓冲层(12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122)靠近所述对接件(123)的端面上开设有承载槽(1221),所述承载槽(1221)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所述线材(2000)与所述承载槽(1221)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线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输送装置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00)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间隔距离为L,20cm≤L≤30c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220)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相对于所述机架(3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相对于所述机架(300)沿所述输送方向移动的所述支撑件(210)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滑块(211),所述机架(300)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条所述导向滑轨(310),每条所述导向滑轨(310)均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每个所述导向滑块(211)均与一条所述导向滑轨(310)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线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12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件(123)靠近所述承载件(122)的端面上覆盖有弹性缓冲层(12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122)靠近所述对接件(123)的端面上开设有承载槽(1221),所述承载槽(1221)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所述线材(2000)与所述承载槽(1221)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线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输送装置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00)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间隔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平,宋博,王少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