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滑板车,具体涉及一种滑板车转向回正装置和滑板车。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的滑板车很少设有转向回正机构,在行驶过程中,存在转弯稳定性较差的缺陷,相关技术中的转向回正机构通常为安装在前叉管内的压簧,压簧与车架相连,前叉管内形成与压簧搭配的仿形槽,在滑板车转动过程中,利用仿形槽将转动方向的力转化为弹簧压缩的力,回正过程中利用压簧的弹力将设有仿形槽的前叉回正。但前叉管内的仿形槽的设计难度较高,且压簧占用前叉管的空间较大,易导致滑板车无法实现内部走线功能。同时,在后续维修时需要拆除零件较多,进而造成售后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滑板车转向回正装置,该滑板车转向回正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不影响滑板车内部走线功能,售后成本低的优点。
3、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滑板车。
4、本技术实施例的滑板车转向回正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弹性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与滑板车的前叉相连,所述第二支架用于与所述滑板车的车架相连;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前叉和所述车架中每一者的外侧,所述前叉与所述车架可枢转地相连并具有转向位置和回正位置,所述弹性件适于朝所述回正位置压迫所述前叉。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滑板车转向回正装置,通过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安装在滑板车的前叉和车架上,再将弹性件连接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使得弹性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拉簧,所述拉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所述拉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簧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挂钩、弹性本体和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挂钩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挂设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挂钩通过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挂设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四安装孔;
9、所述滑板车转向回正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并与所述前叉相连,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四安装孔并与所述车架相连。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均为螺纹件;
11、和/或,所述第三安装孔的数量至少有两个,所述第四安装孔的数量至少有两个。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滑板车包括前叉、车架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滑板车转向回正装置,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前叉相连,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车架相连。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滑板车的技术优势与上述实施例的滑板车转向回正装置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叉还包括前叉管和前叉体,所述前叉管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头管内;所述前叉体包括依次相连的左叉板、上支架和右叉板,所述上支架与所述前叉管的下端相连,所述第一支架安装于所述上支架上。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包括依次相连的头管、斜纵梁和水平纵梁,其中,
16、所述斜纵梁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斜纵梁相连,或者,所述斜纵梁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车架还包括连接在两个斜纵梁之间的横梁,所述第二支架安装于所述横梁的中心位置。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拉簧,所述拉簧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前叉位于所述回正位置时,所述拉簧位于所述车架在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前叉焊接,或者,所述第一支架通过螺纹件与所述前叉相连;
19、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车架焊接,或者,所述第二支架通过螺纹件与所述车架相连。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板车转向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弹性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与滑板车的前叉相连,所述第二支架用于与所述滑板车的车架相连;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前叉和所述车架中每一者的外侧,所述前叉与所述车架可枢转地相连并具有转向位置和回正位置,所述弹性件适于朝所述回正位置压迫所述前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转向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拉簧,所述拉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所述拉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板车转向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挂钩、弹性本体和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挂钩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挂设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挂钩通过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挂设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转向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四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板车转向回正装置,其特征在
6.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叉、车架和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滑板车转向回正装置,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前叉相连,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车架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依次相连的头管、斜纵梁和水平纵梁,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拉簧,所述拉簧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前叉位于所述回正位置时,所述拉簧位于所述车架在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前叉焊接,或者,所述第一支架通过螺纹件与所述前叉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板车转向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弹性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与滑板车的前叉相连,所述第二支架用于与所述滑板车的车架相连;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前叉和所述车架中每一者的外侧,所述前叉与所述车架可枢转地相连并具有转向位置和回正位置,所述弹性件适于朝所述回正位置压迫所述前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转向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拉簧,所述拉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所述拉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板车转向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挂钩、弹性本体和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挂钩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挂设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挂钩通过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挂设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程强,丁志磊,石安心,戚明阳,
申请(专利权)人:纳恩博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